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孟津梨

據《廣志》記載:"洛陽北邙山,有張公夏梨,甚甘,海內唯有一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古為貢品。清代時,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馬蹄黃等7個品種。解放前,為數不多、品種退化。解放後,經過培植、雜交等科學家實驗。目前,有品種30多個,每年都有大量出口,遠銷海外,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概述

孟津梨:聲譽

孟津梨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由晉皇宮芳林苑傳出。質優味甜,芳香怡神,故稱“芳梨”。晉潘岳《金谷集》詩有“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之贊。賈思勰《齊民要術》稱:“洛陽北邙有張公夏梨,甚甘,海內唯有一樹。”孟津梨歷史悠久,能與其媲美者甚少。清《孟津縣志》記為名產。

口感

孟津梨色艷味美,皮薄質細。汁多渣少,酸甜適度,清脆可口,早熟耐貯,久負盛名。曾流傳“貢梨得賞銀千兩”的故事。相傳明末某年夏天,孟津老城鐵爐村有一姓徐的梨農,載梨兩船,運銷外地。因世亂民貧,購者甚少,加之酷暑盛夏,熱氣蒸騰,梨子大量爛掉,賣梨者心焦如焚。此時,皇太后病重,很想吃梨,百官奉旨四處尋找,他們歷經艱難,費盡周折。遇到了這位賣梨人。經過翻揀,選出一個好梨,太后用後,豁然病癒。皇帝欣喜,重賞賣梨者。此後,孟津梨年年進貢,供皇家食用,被譽為“貢梨”。梨熟季節,人們外出旅遊,身攜梨子,防暑止渴,探親訪友,也多以梨饋贈。

產量

清末至民國初年,孟津梨的生產規模很大。在老城東部的下古、雙槐、鐵爐、小集、台蔭、東良、花園、扣西、扣馬等九個村,梨園面積3000餘畝,有梨樹52000多棵。每年三、四月間,千樹梨花。潔瑩如雪,勢若云海,蔚為壯觀。金秋八月,果滿枝頭,金光閃爍,香溢村巷。民國後期,戰亂連年,黃河堤岸失修,梨園橫遭摧殘,梨樹劇減。 1949年,全縣梨樹不足萬株,佔地數百畝,年產梨僅64萬斤。

1949年後,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梨的生產有所恢復,出現產銷兩旺。 1950—1959年,其中除1958年梨遭蟲害減產外,梨年產量保持在100—200萬斤​​之間。當時,除供銷社組織購銷外,漢口,長沙等地客商也來收購。 1960年後,新栽梨樹進入盛果期,梨業生產出現繁榮局面。 1963年,收購132萬斤,比1956年上升5.6%。 1966年,收購219萬斤,比1963年上升65.9%,外貿出口占年收購量的70%。孟津梨遠銷港、澳、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洛陽金桔”和“中國金桔”。

孟津梨簡介

是洛陽名產,栽培歷史千餘年,自古即為貢品。因它味甜汁多,細脆無渣,形圓色紅,故又稱為“洛陽金桔”。清代時,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馬蹄黃等7個品種。已增至30多個品種。孟津梨主產於孟津縣會盟鎮及周邊地區,古時曾為貢梨。這里地處黃河沖積灘區,土深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適宜梨樹生長。孟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齊民要述》記載:“洛陽北邙,有張公夏梨,味甚甘,海內唯有一樹。”孟津梨樹面積過去多達3000多畝,後因黃河南浸,川區種稻,原梨樹面積減少。進入90年代後,該縣把恢復和發展孟津梨作為一項富縣富民的重要林果產業,建立了萬畝優質梨生產基地,1995年和日本農林水產交流協會在會盟鎮建立了中日友好梨樹示範園。全縣梨樹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000餘畝,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產品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遠銷北京、西安、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

孟津梨在洛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史。味甜多汁,細脆無渣,形圓色黃,被譽為"洛陽金桔"。封建時代,是洛陽地方官向皇帝進貢的主要名產之一。公元3世紀時,史書《廣志》就記載著"洛陽北邙山有張公夏梨,甚甘,海內唯有一樹"。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的《孟津縣志>載,當時栽培較多的品種就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馬蹄黃等。 1949年後,人民政府很重視這一歷史名產的培植,在原有品種的基礎上,不斷引進優良品種,接枝雜交,進行科學研究,發展到了30多個品種。孟津梨每年都大量出口,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各地,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孟津梨品種很多,據專家調查有22個之多。天生伏梨,為孟津梨的當家品種,就是傳說中的貢梨。別看樣子不強,果點小,單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可達300克。果肉鮮美,汁多,味甜,石細胞少,質地細脆,落地即酥。所以又叫“雪花脆”,也叫“落花酥”。被譽為“洛陽金桔”。長得雖不周正,吃著確實香甜。果肉細膩,入嘴就化,更兼汁水多且甜,咬過的地方直往外流水兒,水兒滴到地上,能凝結成晶瑩的糖粒儿。肉細、汁多、渣少、清脆、香甜、甘美,能讓你把犁核都吃完,還捨不得丟掉。

這種品種很少,多是來引進的優質矮化品種,個大、色鮮、晶瑩、味甜。加之科學種植和管理,梨農們坐果不久,就用紙袋把​​幼梨一個個套起來,這種生長在紙袋裡的品種梨,既無病蟲傷害,也無藥物侵襲。較之“雪花脆”“落花酥”,品質就更好了,特別是生長在孟津老城鐵爐的土地上,“葉圖相似,其實味不同”,品質就更為上乘了。古人云:“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葉圖相似,其實味不同”,“離其土,則失其味也”,“水土異也”。

孟津梨的發展幾經起伏。 “文化大革命”中梨樹遭到砍伐,生產受到影響,收購量下降。 1974年收購53.9萬斤,1975年收購67.8萬斤。 1976年收購88萬斤,較1963年下降33.4%。 1977年,僅收購12.2萬斤,優勢受挫。 1979年後,隨著生產責任制的全面實施,梨樹實行承包,平均分樹到人,但因承包期限偏短,承包者重收益,輕管理,有的毀樹種田,使梨樹面積逐年減少。金縣原有梨樹面積3000多畝,1982年為1347畝,1983年為1119畝,1984年為830畝,1985年僅存692畝。大部分梨園樹萎枝枯,病蟲害嚴重,瀕臨絕種,孟津梨的優勢,再次受挫。

為了重新開發孟津梨,縣林業部門曾派人到河北省著名產梨區趙縣學習經驗,回來後,採取邊研究、邊規劃、邊實施的辦法,進行育苗。 1980年,開始嫁接,同時整頓完善了梨園承包責任制,延長承包期、建立萬畝豐產梨基地。

孟津開發商品梨基地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老城、平樂、送莊、白鶴、朝陽等5個鄉內的地形、地貌、土壤、溫度和降水量都完全符合梨樹適生區的要求。特別是大於10℃的積溫高出適生要求,其穩定通過10℃積溫的平均日期是3月31日和4月1日,較其他地區為早,這裡的實際溫差高於適生要求2.5℃ ,這一重要因素,使孟津梨能夠早熟品優。 4月下旬,孟津有一相對多雨階段,旬雨量為28.6毫米,這對梨樹生髮新梢,幼果膨大極為有利。加之中州、黃河兩渠的水利條件,完全能夠滿足梨樹生長的要求。土壤的構成及養份供應條件。孟津屬上中等梨的高產優質地區。

技術力量方面,有果樹農藝師3人,助理農藝師5人,園藝技術員5人,農民技術員100多人。 1980年,縣林科所從19000株梨樹中,選出優良單株4株,在22畝密植速生園內通過嫁接、育苗等試驗,至1983年實現了“一年栽樹、二年掛果”的計劃,畝產1400公斤。 1984年畝產梨5530公斤,每畝收益2000元以上。

開發孟津梨業生產,建立商品梨基地,在社會條件、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孟津梨傳說

1、讀過晉朝潘岳“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的詩句嗎?芳梨,就是如今的孟津梨。這種梨,與別的梨不大相同。皮青肉細,滋味甘美,咬一口香醇沁脾,唇齒留芳,所以古稱芳梨。為什麼如今叫孟津梨,這裡有個來歷。

芳梨原生在皇帝的芳林園之內,只有皇上和他的親眷們才能享用。洛陽乃兵家必爭之地,朝朝代代戰亂不息。宮苑遭焚,名園廢棄,芳梨樹也屢次遭劫,漸漸絕種了。

孟津有個果農孟老漢。他平生酷愛芳梨樹,也是種梨的行家。看到名苑被毀,芳梨無存,常常為此長吁短嘆。這一天,他路過芳林園,突然發現廢墟上發出了三棵寸把高的梨樹苗,真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回家中,細加培植。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幾年的功夫,三棵幼苗變成了50餘株梨樹的果園。由於終日勞累,加上年老體衰,老漢患了重病,茶飯難進,便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辛勤一生,總算積累下一點家產。我快不行了,把財產分成三份交給你們。一是500兩銀子,二是50石糧食,三是50?棵梨樹。這三樣東西,你們兄弟三人各挑一樣吧。

老大比猴還精,搶先開口:“爹,500兩銀子我要吧!”

老二比鬼還機靈,也急忙接了腔:“爹,我就要那50石糧食吧!”

老三是個實誠人,他說:"爹,兩個哥哥的話正合我意,我就是要那50棵梨樹哩!”

孟老漢點點頭,一蹬腿去了,三個兒子就這樣分了家。老大老二認為自己在分家時佔了便宜,心裡十分得意。自恃家底雄厚,又沒有老人管束,樂得清閒自在,天天啃老本,什麼活也不干。老三夫妻則和往常一樣,每天在梨園施肥、澆水、耕耘、除草,辛勤地勞動著。

這天,老大和媳婦吃飽喝足,到城裡游逛。路過梨園時,見三弟和弟媳正在給梨樹施人糞尿,忙捂起鼻子緊催毛驢快跑,還譏笑說:“三弟妹呀,咱爹說過,梨樹是搖錢樹,趕快搖吧,一搖銀子就下來了!”老三和媳婦自得其樂,笑著答道:“梨樹會結金銀的,不信咱們走著瞧吧!”

常言道:“創業猶如針挑土,敗業好似浪淘沙。”過了二三年,孟家三兄弟家裡都發生了大變化。孟老大銀子花光了,房地產業也賣吃了,只好住進了破廟裡,靠偷雞摸狗混日子。孟老二夫婦是懶漢對懶婆,手不提四兩,肩不挑半斤,把分得的糧食連吃帶糟踏,踢騰得一干二淨,仍不願幹活,便拉起打狗棍要飯吃。老三和媳婦力沒白出,汗沒白流,梨樹長得枝繁葉茂。春天一片翠綠,秋天碩果累累。金黃色的大梨,咬一口酥脆,吃起來蜜甜。收穫時,老三和媳婦把梨一個個從樹上摘下來,然後裝進筐,運到城裡,換回銀子和糧食,一家人吃用不盡。後來,老三夫婦又將梨園逐步擴大,形成了千餘棵樹的梨林,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老三富而不吝,不忍心看著哥嫂沿街乞討,就把他們接回家來,勸他們參加勞動。哥嫂們又愧又恨,?都表示要好好乾活。老三說:“梨樹是搖錢樹,咱們要永遠種好它。”

從此,芳梨就在孟津紮下了根。人們都叫它孟津梨。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