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茶輪斑病

簡介

該病是茶園常見病害,全國各產茶省均有發生。被害葉片大量脫落,並引起枯梢,致使樹勢衰弱,產量下降。

症狀

又稱茶梢枯死病。分佈在全國各產茶區。主要為害葉片和新梢。葉片染病嫩葉、成葉、老葉均見發病,先在    

病原

Pestalotiopsis theae (Sawada)Steyaert

稱茶擬盤多毛孢,是一種半知菌亞門盤多毛孢屬真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直徑120—180um,病​​部濃黑色小粒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其上生分生孢子梗,無色,絲狀。分生孢子紡錘形,4個分隔,5個細胞,中間3個細胞黃褐色或暗褐色,兩端細胞小而無色,頂端細胞生有3∼5根刺毛,無色。初埋生在表皮下柵欄組織間,後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叢生,圓柱形。分生孢子紡錘形,多具4個隔膜,大小20一30×6—8(um),孢子頂部細胞具附屬絲3根,基部粗,向上漸細,頂端結狀膨大。該菌是我國茶輪​​斑病病原的優勢種,此外還有8種。

發生規律

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組織內越冬。次年春季在適溫高濕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從葉片傷口或表皮侵入,經7∼14天,新病斑形成並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濺滴傳播,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溫條件適於發病,夏秋茶發生較重。排水不良,扦插苗圃或密植園濕度大時發病重。強採、機採、修剪及蟲害嚴重的茶園,因傷口多,有利於病菌侵入,因而發病也重。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或病梢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從茶樹嫩葉或成葉傷口處入侵,經7—14天潛育引起發病,產生新病斑,濕度大時形成子實體,釋放出成熟了解子借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

發病條件

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氣溫25—28℃,相對濕度85%一87%利於發病。夏、秋兩季發生重。生產上捋採、機械採茶、修剪、夏季扦插苗及茶樹害蟲多的茶園易發病。茶園排水不良,栽植過密的扦插苗圃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鳳凰水仙、湘波綠、雲南大葉種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龍井長葉、藤茶、茵香茶、毛蟹等較抗病或耐病品種。 (2)加強茶園管理,防止捋採或強採,千方百計減少傷口。機採、修剪、發現害蟲後及時噴灑殺菌劑和殺蟲劑預防病菌入侵。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可減輕發病。 (3)進入發病期,採茶後或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霉靈(萬霉靈2#)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700倍液,隔7—14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