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創立於1957年3月1日,是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農業及農村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農、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發展農業科技出版事業、開展國內外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4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科技基本方針指導下,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科研方向與佈局,拓寬研究領域,緊密地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專業結構、人才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更富有競爭與挑戰性,增強了科技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現任院長:李家洋[1]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

男,1956年7月出生於安徽肥西,植物分子遺傳學家。 1982年初獲安徽農業大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博士學位,並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湯普遜植物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4年回國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所長助理、所長,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2004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2011年10月任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

先後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優秀團隊研究基金。 2004年獲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大會生命科學成就獎和何梁何利生命科學獎,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講演獎、長江學者成就二等獎,2011年獲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終身會員獎(Corresponding Membership Award)。 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為高等植物生長發育與代謝的分子遺傳學,以糧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擬南芥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Auxin和Strigolactones)的合成途徑與作用機理,著重於闡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機理,並致力於水稻的分子品種設計,培育高產、優質、高抗、高效新品種。

人才

現有職工9342人,其中科技人員5975人,在科技人員中,研究員344人,副研究員1181人;有博士

科研實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全院建有2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5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15個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個分中心;5個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4個農業部野外台站;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質檢中心, 37個部級質檢中心;1座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庫,10座中期庫,12座國家農作物圃;1座館藏文獻210萬餘冊,33萬餘種的國家農業圖書館,建有數據量80G以上的大型農業科學數據庫。長期保存作物品種資源39.2萬​​份,居世界前列;國家農業圖書館館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4]

職能

中國農業科學院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AAS)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農業及農村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農、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發展農業科技出版事業、開展國內外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機構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4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科技基本方針指導下,專業結構、人才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更富有競爭與挑戰性,增強了科技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中國農業科學院正沿著建設現代化農業科學院的方向,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加快科技事業發展,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和新農業科技革命的挑戰,努力為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創新體係作出新貢獻。

下屬研究機構

全院擁有39個研究所(中心),1個研究生院,1個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在39個研究所中,從事種植業研究的有16個,養殖業10個,經濟、環境資源8個,農業工程和高新技術5個。有24個研究所分佈在全國16個省(市、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全院建有2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5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15個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個分中心;5個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4個農業部野外台站;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質檢中心, 37個部級質檢中心;1座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庫,10座中期庫,12座國家農作物圃;1座館藏文獻210萬餘冊,33萬餘種的國家農業圖書館,建有數據量80G以上的大型農業科學數據庫。

取得成就

農科院建院五十年來獲獎成果2495項,其中國家級成果獎273項;“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經費總計43.4億元。中國農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全院資源辦學,優良的科研設施設備、大量的前沿課題項目、充足的科研經費、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一流的導師隊伍及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等,為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參與課題實踐、鍛煉創新能力提供了強大的科研支撐。

機構成員

現有職工9342人,其中科技人員5975人,在科技人員中,研究員344人,副研究員1181人;有博士379名,碩士714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位。

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和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已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際組織和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和科技、經濟合作。

歷史沿革

建院初期

建院初期,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的佈局與設置是:應用基礎研究、基礎工作、綜合性作物與畜禽、經濟管理、情報信息等研究所,一般設在北京,而專業性作物或畜禽的研究所,一般設在主產區,如蠶業所設在江蘇鎮江,花生所設在山東萊陽,麻類所設在湖南沅江,棉花所設在河南安陽白壁鄉等。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8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