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外關

常用針灸穴位。屬手少陽三焦經,是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穴名中的外,指手臂的陽面(古人的解剖概念中,手大拇指朝前,故手臂陽面為外);本穴為絡穴,是為關絡,故名。國際標準代號為SJ5。

基本信息

外關 waiguan (SJ 5)

【標准定位】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取法】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後皮神經分佈。此處皮膚及皮下筋膜較掌側厚而鬆弛,橈神經的淺支與頭靜脈起始部伴行,尺神經的手背支和貴要靜脈起始部伴行。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經小指伸肌的橈側入小指伸,深進在拇長伸肌的尺側入示指伸肌,以上諸肌(腱)均由橈神經肌支支配。

【特異性】本經絡穴。八脈交經(會)穴之一;交陽維脈。

【功用】清熱解表,通經活絡。

主治病症

頭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耳鳴耳聾,鼻衄牙痛,開竅醒腦。

運動系統疾病:上肢關節炎,橈神經麻痺,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落枕等。

消化系統疾病:脘腹脹痛,大便秘結,腸癰霍亂。

其他病症:熱病,感冒,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偏頭痛,失眠,腦血管後遺症,遺尿。

刺灸刺法

1、直刺0.5-1.0寸,或透內關穴,局部酸脹,有時可擴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脹,向上擴散至肘、肩部。治療肘肩​​及軀幹疾病。

3、或向陽池方向斜刺運針,治療腕關節疾病。

4、艾灸內關穴,有開竅醒腦之功,治療偏癱和心腦血管病。

配伍

1配陽池、中渚,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2配太陽、率谷,有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3配後溪,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落枕。

4配足臨泣,為八脈交會穴,主治耳目、頸項及肩部病證。

文獻摘要

1《甲乙經》:耳燉燉渾渾無所聞,外關主之。

2《銅人》: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

3《大成》:主耳聾,渾渾焞焞無聞,五指盡痛,不能握物。

研究進展

1落枕 取健側外關穴,亦可取雙側。進針後行瀉法,得氣後提插捻轉2∼3分鐘後留針,並囑患者活動頸部,有良好療效。

2急性腰扭傷取患側外關透三陽絡穴,留針5∼10分鐘,留針期間行強刺激手法2∼3次,並囑患者作前俯後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轉,深呼吸等動作,有良好療效。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