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總膽紅質

中文名稱: 總膽紅質

英文名稱: Total Bilirubine Tbil

簡介

【參考值】

3.4∼20.5μmol/L,傳統單位為0.2∼1.2mg/dl。

【方法學分析變異】

Jendrassik與Grof二氏重氮法的分析變異係數為15%。正常範圍變異係數大,而高值變異係數小,主要由光度計靈敏度和方法本身造成的。溶血及光照使結果顯著降低。【生物學變異】

升高:從出生至2天的足月新生兒約升高400%,從第2天至滿月逐漸減少至正常。禁食約可升高20%。妊娠約升高10%。

【藥物影響】

1.升高 據機理不同分類如下;

肝炎、乙琥胺致特異性肝炎、氯壓定引起中毒性肝炎、苯乙肼可導致過敏性肝炎、甲基多巴引起輕型肝細胞黃疸。

一時性肝損害:乙醚

過敏反應:苯妥英鈉(少見)、氨奮乃靜。

可逆性肝功受損:氟烷、普魯卡因酰胺、氨基水楊酸。

肝功異常:三氟丙嗪(罕見)、嗎啡、菸酸、多噻嗪、慶大霉素、兩性黴素B。

肝毒性伴肝小葉中心壞死:氯仿、苯巴比妥、三甲雙酮、羧苯磺胺、乙烯雌粉、金黴素、乙醇、氨基安息香酸、瘤可寧、鳥拉坦、磷。

肝毒性:甲氧氟烷、環丙烷、安定、副醛、非那西丁、羥保泰松、胍生、安妥明、鉍鹽、香豆素、黃體酮、甲基硫氧嘧啶、磺胺丁脲、卡那黴素、抗黴菌素、四環素(尤為靜注)、林古黴素和氯黴素(均伴肝汁鬱積)、乙硫異煙胺、環絲氨酸、吡嗪酰胺(3%病例)、甲醇、環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秋水仙鹼、銻劑、砷劑、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乙烷。

過敏性膽汁鬱積:吩噻嗪、辛可芬、氯磺丙脲。

膽汗鬱積:眠爾通、利眠寧(少見)、丙咪唪、丙嗪、悶可樂、三氟吡啦唪、雄激素、甲基睾丸酮、硫脲嘧啶、甲磺丁脲、異丙嗪、磺胺嘧啶、苯唑青黴素、紅黴素(15%病例)、竹桃黴素、皰疹淨、異煙肼、噻唑苯咪唑(少數發生)、硫鳥嘌呤、放射造影劑(經膽小管競爭排泄)、消炎痛、三氯甲噻嗪(少數)、利尿酸、噻嗪類(可發生膽汁鬱積性肝炎)、氯噻嗪和乙酰唑胺及炔諾酮(致膽汁鬱積性黃疸)、環噻嗪(暫時性黃疸)、睾丸酮、雌二醇、雌激素、雌酮、乙酰苯磺酰環已脲、磺胺二甲基異噁唑(或溶血)、磺胺甲異噁唑、胺苯硫脲、異丁嗪、乙硫匹拉嗪(少數病例)、卡巴胂(伴毛細膽管炎)。

引起溶血性貧血的藥有奎尼丁、呋喃坦丁(或膽汁鬱積)、新生黴素(伴膽汁鬱積性黃疸,在新生兒中易致非結合高膽紅素血症)、驅蛔靈、抗瘧藥、奎寧、氯喹、先鋒黴素I、鏈黴素、馬利蘭、癌寧、鉛、米爾法蘭和苯海拉明等。

呋喃西林、呋喃坦丁、磺胺甲氧嗪、氨苯磺胺、磺胺吡啶、二巰基丙醇、萘、磺醋酰胺等可引起溶血。而亞硝酸異戌酯可增加溶血導致血清膽紅素的升高。

維生素K抑制葡萄醣醛酸轉化酶,引起腦核黃疸。利福平抑制肝臟排泄膽紅素。 6-巰基嘌呤可引起膽紅素升高,尤以先前有損害者。乙酰甲膽鹼使膽紅素經膽道排泄受損,有報導普魯卡肼引起血清膽紅素增高但機理不明。

2.降低 苯巴比妥類誘導劑致輕度降低。孕婦飲酒致嬰兒血清膽紅素減少。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與重氮試劑呈棕色反應致血清膽紅素的假性降低。

3.化學反應的干擾右旋糖酐在試驗中產生濁度致結果假增高。胡蘿蔔素、利福平及新生黴素的黃色脂色素的降解產物均具黃色可增加試驗的吸光度,導致升高(尤為影響黃疸指數的增高)。酷氨酸與重痰度劑起反應引起假升高。

氯化鈉抑制重痰反應,茶鹼和咖啡因減弱呈色反應,均可導致膽紅素的假降低。

【病理學變異】

引起血清膽紅素從輕度到重度升高的疾病依序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間接型(Gilbert氏病)、溶血性貧血、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直接I型(Dubin-Johnson)綜合徵、10∼14天后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轉移癌、胰腺癌、Rh血型不合引起的黃疸、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Crigler-Najjar綜合症)、阻塞性黃疸和鉤端螺旋體病。

【醫學決定性水平】

1.340μmol/L 新生兒換血療法的決定界限。通常伴有腦核性黃疸。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22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