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咬合板

咬合板是治療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可使顳頜關節及頜面部肌的症狀得到緩解,對消除彈響、減輕疼痛、治療夜磨牙及其它關節和肌肉的疾病大多有較好的療效。咬合板有很多種如軟墊、前伸定位墊、穩定型墊、鬆弛型墊、樞軸式墊等,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咬合板。

適應證

1.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1]2.夜磨牙症,緊咬牙等。

3.由咬合創傷導致的牙體、牙周、牙髓病變。

4.階段性地應用於咬合重建。

5.輔助性地應用於正畸。

禁忌證

1.預後差的進行性牙周病患者。

2.進展迅速的領下頜關節器質性病變患者。

3.精神病、心理障礙患者。

4.無法按期復診的病例應避免採用。

操作程序及方法

根據不同病例及治療目標設計咬合板類型

(1)前牙接觸型咬合板:此類咬合板在下頜處於正中關係位時僅在前牙區與對頜牙列發生難接觸,後牙則被咬合板所分開不發生接觸。

由於戴用前牙咬合板時後牙脫離接觸,有導致牙齒移位的潛在風險,其應用範圍僅局限於:

①治療方案中包括有正畸目的(如對深覆頜病例“壓低下前牙” 咬合板引

等)。

②短期戴用作為治療兼診斷措施。

③預期在較短時期內能取得療效並結束陽墊治療。

④在咬合板治療的初期階段使用,如前牙咬合板有療效但未能治癒的病例應過渡到全牙列接觸型咬合板。

(2)全牙列接觸型咬合板

①解剖型:咬合板的路面有溝窩尖嵴解剖形態,嵌合頜關係建立在患者正中關係頜位基礎上。此類咬合板的主要目的是補償因磨耗等原因而明顯降低的垂直距離,患者應能戴著解剖型咬合板行使咀嚼功能。

②平板型:咬合板的頜面為一光滑平坦面​​,又稱穩定咬合板ktabilizationsplint平坦頜面方便下頜位置的調整,兼有治療和診斷作用。

(3)特殊接觸型咬合板:通過咬合板建立特定的頜接觸關係,以達到治療目的。

①誘導型咬合板:頜面也有尖窩溝峽的形態,但並非對原有正中關係位頜關係的複制,而是利用牙尖斜面解剖形態誘導下頜滑向特定的治療頜位,常用於關節盤可複性前移位的保守治療,故又稱為複位咬合板Oepositioning splint)

②樞軸型咬合板(pivot splint):頜面遠中端尖丘狀突起與對頜牙接觸起到槓桿支點(樞軸)的作用,借咬合時升頜肌群收縮力使關節盤達到復位,適用於不可複性關節盤前移位伴開閉口絞鎖障礙的患者。

確定治療性頜位

(1)垂直方向上的頜位關係:過去多認為咬合板所升高的垂直距離不應超出息止頜間隙範圍。近年的研究表明,咀嚼肌能適應6∼8 mm幅度的垂直距離改變並達到良好治療效果,但口腔醫師仍需對每一位治療過程中的患者密切觀察和及時調整以確定合理的頜墊厚度。

(2)水平方向上的頜位關係:領下頜關節紊亂患者的咀嚼肌功能可能正處於異常狀態,因而用咬合板解除原有的牙尖嵌合限制後最初達成的頜位應視為暫時性、試驗性的治療頜位。此後一方面通過平坦的咬合板繼續提供頜位調整的便利條件,一方面應在復診中密切觀察頜位的變化情況並做相應的磨改。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0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