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之後,受血者發生了與輸血有關的新的異常表現或疾病。根據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緩急和臨床表現,將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輸血反應和遲發性輸血反應兩種類型。

簡介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之後,受血者發生了與輸血有關的新的異常表現或疾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可達1%~10%,即使按照最高標準執行獻血者挑選、血液採集、加工和貯存,仍然可能發生與輸血相關的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在決定給病人輸注血液或血製品前,必須權衡利弊[​​1]。分類

根據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緩急和臨床表現,將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輸血反應和遲發性輸血反應兩種類型。

急性輸血反應

是指發生於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24小時內的輸血不良反應。

(一)發病機制

根據發病機制分為免疫性輸血反應和非免疫性輸血發應兩種。

1.免疫性輸血反應是由於供受者血型抗原-抗體不合引起的。包括:ABO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等導致的急性溶血反應;因白細胞抗體產生的發熱性非溶血反應;IgA抗體介導的過敏性休克反應;輸入抗受者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的血液導致的輸血相關性肺損傷;蕁麻疹等。

2.非免疫性輸血反應是由於某些非血型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包括:因血製品污染導致的高熱,甚至感染性休克;循環超負荷導致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細胞因理化因素破壞發生的溶血反應;空氣栓塞及輸入大量庫存血導致的枸櫞酸鈉中毒等[2]。

(二)臨床表現及處理

根據其臨床表現及嚴重程度,將急性輸血反應分為三種類型:輕度、中重度和威脅生命的反應。

1.輕度反應是由於輸入的血漿中含有某種蛋白所引起的輕度超敏反應,組胺在局部皮膚過多釋放。

【臨床表現】患者在輸血數分鐘內出現局部皮膚反應,最常見的是皮疹和蕁麻疹,常常伴有皮膚瘙癢。

【處理方法】 ①減慢輸血速度。 ②給予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經以上處理,30分鐘內症狀緩解,可繼續以正常速度輸注,如30分鐘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則按照中重度反應處理。

【預防】 一般在輸血前30分鐘預防性給予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靜注,或異丙嗪50mg,口服[3]。

2.中重度反應是由於庫存的血液成分釋放出細胞因子和(或)所輸血中的白細胞與患者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反應導致致熱原釋放引起的。又被稱為非溶血性發熱反應。在需要定期輸血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2%。

【臨床表現】患者一般在輸注血製品30∼60分鐘內出現發熱、寒戰、面色潮紅、蕁麻疹、皮膚劇烈瘙癢、煩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及頭痛。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②通知患者的主治醫師和血庫;③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分析。 ④肌肉注射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與之相當的其他藥物)。口服(對乙酰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熱藥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 ⑤若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藥物。 ⑥一般經以上處理15分鐘後症狀改善,可換一袋血液重新緩慢輸注,密切觀察;如15分鐘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趨勢,則按照有生命危險的反應處理。

【預防】對於反复定期輸血患者、或者曾有兩次以上輸血相關的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者,應減慢輸血速度(每單位紅細胞3~4小時,濃縮血小板每袋2小時),並且可在輸血前60分鐘預防性給予退熱藥物,但如果有血小板減少,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條件允許,可採用去除白細胞或過濾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險的反應包括急性血管內溶血、細菌污染及敗血症休克、液體超負荷、過敏性休克和輸血相關肺損傷。

(1)急性血管內溶血:是由於輸注血型不合紅細胞導致。患者血漿中抗體與輸注的異型血紅細胞發生溶血反應。主要見於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發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異型血(5∼10ml)輸注也可以引起嚴重的溶血[4]。

【臨床表現】發熱、寒戰、心率增快、低血壓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頭痛、煩躁焦慮、腰背疼痛、少尿、血紅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識清楚,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症狀可以在輸血開始後幾分鐘內出現,而對於意識不清或處於麻醉狀態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壓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現。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②保持呼吸道通暢,並給予高濃度面罩吸氧。 ③循環支持:輸註生理鹽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縮壓;如果需要可用強心劑及升壓藥支持血循環,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④預防腎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壓穩定前提下用利尿劑,如速尿1∼2mg/kg。 ⑤監測凝血狀態,預防及糾正DIC。 ⑥核查血液標籤及送檢樣本: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監測腎功能及血常規變化,檢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氣分析、尿潛血、血紅蛋白尿及膽紅素水平。 ⑦如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藥物。

【預防】①正確填寫輸血申請單;②交叉配血;③標籤管理系統,正確標示血樣和血製品;④輸血開始前嚴格進行“三查七對”;⑤對於曾經有不明原因輸血後血管內溶血的患者,應篩查少見血型抗原的抗體,如Kidd、Kell及Duffy系統抗原。

(2)細菌污染及敗血症休克

根據統計,紅細胞及血小板發生細菌污染的概率為0.4%~2%。如果獻血者獻血時處於菌血症狀態就可能會發生污染。而在採血、血液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塑料採血袋製造缺陷或損害;在污染的水浴中解凍血漿或冷沉澱等,都有可能出現血液污染。假單胞菌是後三種情況的典型污染菌,可以在低溫狀態下(2~6℃)生長,隨著溫度升高而快速繁殖。

【臨床表現】一般在輸注開始後迅速出現症狀,也可延遲至數小時後發生。表現為突起高熱寒戰和低血壓。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