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垂體瘤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症狀者約佔顱內腫瘤的10%。男性略多於女性,垂體瘤通常發生於青壯年時期,常常會影響患者的生長發育、生育功能、學習和工作能力。臨床表現為激素分泌異常症群、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症群、垂體卒中和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表現。臨床表現

1.激素分泌異常症群

激素分泌過多症群,如生長激素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過少症群。當無功能腫瘤增大,正常垂體組織遭受破壞時,因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而閉經。不育或陽痿常最早發生而多見。

2.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症群

(1)神經纖維刺激症呈持續性頭痛。

(2)視神經、視交叉及視神經束壓迫症患者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其他壓迫症群。

3.垂體卒中。

4.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表現。

檢查

1.顱X線平片

正側位片示蝶鞍增大、變形、鞍底下陷,有雙底,鞍背變薄向後豎起,骨質常吸收破壞;

2.CT掃描

垂體密度高於腦組織;

3.磁共振成像(MRI)

對垂體軟組織的分辨力優於CT,可彌補CT的不足;

4.氣腦和腦血管造影。

診斷

1.臨床表現

病人年齡,性別,患病後不適症狀,身體的變化。

2.內分泌檢查

由於多數垂體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臨床表現不明顯,影像學尚不能提示有腫瘤時,垂體瘤激素已經發生改變。一些垂體瘤病例單純靠內分泌檢測即可做確診。

3.影像學

(1)頭顱X線平片這是比較原始的診斷方法,根據蝶鞍骨質的變化、鞍區鈣化等​​變化判斷有無腫瘤及鑑別診斷。

(2)CT掃描僅對大型垂體瘤有診斷價值,微小垂體瘤容易漏診。不能作為診斷垂體瘤的主要工具。

(3)MRI檢查是診斷垂體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位置,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即使直徑2∼3毫米的腫瘤也可以顯示出。但還有部分腫瘤的信號與周圍正常垂體組織近似,兩者難以區分,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檢查進行診斷。

4.病理學檢查

這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誤診率很低。病理診斷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只能作為大體診斷,不能分出腫瘤的類型。免疫組化染色,根據腫瘤細胞內所含有的激素進行診斷,敏感度高,但誤診率也高。電子透視顯微鏡觀察,根據腫瘤的細胞不同特徵分辨出腫瘤類型,臨床很少使用。

鑑別診斷

在臨床上,垂體瘤的發病主要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同時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