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淋巴肉芽腫

性病淋巴肉芽腫又稱腹股溝淋巴肉芽腫或第四性病,與梅毒、淋病和軟下疳統稱為經典性病。淋巴肉芽腫又稱腹股溝淋巴肉芽腫或第四性病,與梅毒、淋病和軟下疳統稱為經典性病。淋巴肉芽腫係由不潔性交引起的一種傳染疾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偶爾有因污染物(受原發損害如發生在生殖器官皮膚、黏膜的膿皰、潰瘍,破潰的淋巴結及直腸潰瘍溢液污染)而感染。概述

本病在陰部的原發灶一般由於症狀輕不易發覺,直到出現腹股溝等處淋巴結或女性在晚期出現陰部、肛門、直腸膿腫、破潰、狹窄綜合徵症狀時才發覺。淋巴肉芽腫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為多。在發達國​​家,多因來自熱帶地區的旅遊者或同性戀者而傳播,我國目前尚未見報告。但隨著國際間交往增多和性病發病率增高,今後難免發生,應引起警惕。淋巴肉芽腫的病原體是淋巴肉芽腫衣原體。

傳播途徑

性病淋巴肉芽腫係由不潔性交引起的一種傳染疾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偶爾有因污染物(受原發損害如發生在生殖器官皮膚、黏膜的膿皰、潰瘍,破潰的淋巴結及直腸潰瘍溢液污染)而感染。本病在陰部的原發灶一般由於症狀輕不易發覺,直到出現腹股溝等處淋巴結或女性在晚期出現陰部、肛門、直腸膿腫、破潰、狹窄綜合徵症狀時才發覺。性病淋巴肉芽腫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為多。在發達國​​家,多因來自熱帶地區的旅遊者或同性戀者而傳播,我國目前尚未見報告。但隨著國際間交往增多和性病發病率增高,今後難免發生,應引起警惕。性病淋巴肉芽腫的病原體是性病淋巴肉芽腫衣原體。

1935年宮川氏等從病灶局部取材塗片檢查,以及從實驗動物的猴腦、脊髓、睾丸及淋巴結中抽出液體塗片做姬姆薩染色,均發現深天藍色小體,稱為宮川小體。 60年代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及細胞培養法對本病病原體進行研究,結果證明此小體與沙眼、鸚鵡熱的病原體的性狀有相似之處,與典型的病毒則不同,被命名為衣原體。本衣原體在人體外比較穩定,能保持生活力2—3日,在去氯自來水中至少能活5日,50℃30分鐘或95—100℃1分鐘均可被滅活。紫外線、乾燥、75%酒精、2%來蘇水和2%氯胺可殺滅。對廣譜抗生素和磺胺製劑敏感,對青黴素和氨芐青黴素稍敏感,對鏈黴素、慶大霉素及呋喃西林等耐藥。現已查明本病衣原體是沙眼衣原體的一個亞群,屬血清型沙眼衣原體(L1—L3型),目前已稱為性病淋巴肉芽腫衣原體。

主要表現

性病淋巴肉芽腫有什麼症狀患了性病淋巴肉芽腫後,主要表現為腹股溝淋巴結腫脹、化膿,發展至晚期, 可以產生許多嚴重的並發症。其中以直腸狹窄最為多見,尤其是女性。假如病變發生在尿道,可伴發尿道狹窄;若發生在陰道,可造成陰道狹窄,還可發生陰道與直腸之間因穿孔而形成的通道(醫學上叫瘺道)及外陰毀損等嚴重破壞性損害。缺損的生殖器還可發生癌變。

臨床分期

性病淋巴肉芽腫並非一開始就出現這些嚴重的病變,在臨床上,按疾病的發展過程可分為早期(感染、原發損害和皮膚損害)、二期(淋巴管播散、伴發全身症狀)和三期(晚期)。

早期病變

病變為腹股溝淋巴結和生殖器、肛門直腸階段。潛伏期1—4週或更長。 (1)原發損害男性患者約1/3—1/2有原發損害,多不引起注意。原發損害表現為生殖器上有單個小丘疹或小水皰,隨後糜爛,並可形成潰瘍。損害邊緣整齊,圍有紅暈,不痛、不癢。男性多發生在冠狀溝、包皮、陰莖、龜頭、尿道內。有口交行為的亦可發生於頰黏膜。女性發生於陰唇繫帶、小陰唇、陰道或尿道周圍。原發損害一般無疼痛,持續1—3周而消退,不殘留瘢痕。 (2)淋巴結病感染後3—6週,原發損害發生後1—3週,出現局部淋巴結腫大。主要累及腹股溝淋巴結,約2/3的病例為單側性,另1/3為雙側性。結節呈浸潤性、硬,表面皮膚紅或紫紅色,並有皺褶,沿腹股溝呈臘腸樣排列。隨著疾病的進展,累及腹股溝韌帶兩側淋巴結呈“溝槽”狀腫大,稱為“溝槽徵”。約2/3的結節可破潰,形成多發性瘻管,外觀頗似“噴壺”狀,有淡黃色漿液性或血性膿液溢出。約1/4的結節不破潰,於8—12週內可自然吸收,少數結節成為持久性硬化性團塊。男性患者亦可累及股淋巴結和髂淋巴結,女性尚可累及髂和直腸周圍淋巴結。陰蒂和陰唇病變可與腹股溝淋巴結交通。有變態性行為者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結,如與感染者有口腔生殖器性行為,可發生頜淋巴結腫大,頗易考慮為淋巴瘤或何杰金氏病。 (3)直腸炎同性戀者或性慾倒錯者可表現為出血性直腸炎(膿性分泌物和填腸} 出血)。直接檢查可見直腸黏膜發炎、充血、局限性剝脫或肉芽組織,可導致直腸周圍膿腫、直腸陰道瘺和直腸狹窄。

二期病變

本病為全身性疾病,在淋巴結病變發生的同時可有全身症狀如發熱、盜汗、周身不適、體重減輕、頭痛、遊走性關節痛、多關節炎、肌痛、肝和脾腫大、假性腦膜炎和結膜炎等。皮膚表現有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猩紅熱樣皮疹、丘疹膿皰性損害和光過敏等。患病女性和男性同性戀患者可發生生殖器肛門直腸綜合徵。此綜合徵的早期系直接接種或直腸周圍淋巴結炎破潰所致,肛門和直腸黏膜水腫、出血和脫落, 並因之而有腹瀉、裡急後重、腹痛和交替性便秘。晚期肛門環附近發生管樣或環狀直腸狹窄,亦可發生直腸陰道和(或)肛門瘺,以及直腸周圍膿腫。陰莖、陰囊和女陰可發生橡皮病樣腫脹和潰瘍。口腔生殖器性交者可發生潰瘍性舌炎和淋巴結病。晚期也有癌變者。

三期(晚期)病變

主要表現為全身衰弱和局部毀形,多因直腸狹窄和淋巴循環障礙所致。男性有時發生尿道瘺和生殖器水腫。女性可發生陰唇潰瘍,其周圍水腫和纖維性硬化,稱為女陰蝕瘡,也稱陰部肛門直腸症候群。女性之所以多發,是因為女性盆腔的淋巴系統解剖學特點所決定。女陰蝕瘡共分兩種病型,在女性病例中,此兩種病型多混合發生。 (1)外陰部症候群本症由於長期淋巴回流障礙及潰瘍形成,促使外陰部的皮膚黏膜肥厚、硬化,有如橡皮病樣,大小陰唇呈橡皮樣腫張。並有多數大小不等的息肉及腫瘤狀增生。此外在陰道口、陰道壁及宮頸部也有同樣病變,甚至尿道外口發生狹窄。如果在深部發生膿腫,可使尿道、陰道及直腸間形成瘺孔。此型在男性極為罕見,但能出現陰囊及陰莖橡皮病。 (2)肛門直腸症候群初發病灶為肛門直腸黏膜淺在性潰瘍。病變在肛門部如痔 瘡狀隆起或瘺孔。直腸部可出現邊緣隆起的潰瘍及硬化,臨床可見有膿血便及腹瀉。感染1—2年後可出現直腸狹窄。女性直腸狹窄比男性多見。直腸下部淋巴循環障礙可導致肛周淋巴管擴張而且易誤診為痔。狹窄可發生在直腸口上方,形成環狀帶,或在直腸下部形成數厘米管狀縮窄並伴有腸壁明顯肥厚和纖維化。二期、三期病程極慢,常多年不愈。

診斷

易和哪些病混淆本病診斷的確定主要根據接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補體結合試驗

是本病重要的血清學診斷方法,能檢測兩種抗體:砂眼衣原體抗體和鸚鵡熱衣原體抗體。因為人群中常見有衣原體感染,所以本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但不能靠其結果決定診斷。患者血清滴度高,多為1:64或以上, 而結膜炎砂眼衣原體感染時血清滴度低(1:16—1:32)。一般而言,本試驗血清滴度1:8或1:6對本病診斷有提示意義,而1:64或以上則有診斷意義。恢復期患 者血清滴度降低。此外,血清試驗的結果不完全與抗生素治療反應相平行。

微量免疫熒光試驗

能檢測不同血清型衣原體特異性抗體,比補體結合試驗更為敏感和特異,但因試驗條件的限制,目前尚難以廣泛應用。

病原體培養

宜取腫大的淋巴結穿刺物接種在雞胚卵黃囊,或做組織(細胞) 培養或小白鼠顱內接種。陽性者有診斷價值。另需做細菌培養和塗片革蘭氏染色,以除外葡萄球菌或其他細菌所致的淋巴結炎症。

活體組織檢查

取皮膚、黏膜損害或淋巴結製成切片,觀察其病理變化,對診斷有提示意義。

其他

可有高r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lgA、lgG增高,輕度貧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冷沉球蛋白和類風濕因子陽性等。本病發展到不同時期,應與不同的疾病相鑑別。早期應與下列疾病相鑑別:初期梅毒、生殖器皰疹、軟下疳、腹股溝肉芽腫以及其他原發性或繼發性感染等。出現淋巴結病時除了應與上述疾病鑑別外,尚應考慮到惡性腫瘤(淋巴瘤、 轉移癌)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貓抓病、結核病、單核細胞增多症、土拉菌病等。晚期肛門直腸病變應與腹股溝肉芽腫、痔、尖銳濕疣、化膿性汗腺炎、潰瘍性和炎症性結腸疾病、絲蟲病以及肛門和直腸癌等​​鑑別。

治療

對性病淋巴肉芽腫的治療越早越好,初期病人用藥後,全身性症狀可迅速消失,但局部淋巴結腫的癒合有限。晚期出現嚴重並發症後治療困難,往往需行手術治療。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全身治療主要是及時應用抗菌藥 。常用的藥手有:四環素0.5克,每6小時一次,連服3—4週。磺胺噻唑,首劑4.0克,以後每6小時1.0克,連用3週。孕婦和兒童可選用紅黴素,成年人0.5 克,每6小時一次,連服20日。晚期患者可採用橫胺劑或抗生素與皮質激素(強的松)聯合療法,能減輕下腹疼痛,減少直腸分泌物和減輕纖維化。局部治療可外用高錳酸鉀水清洗外陰,對未化膿者可帖10%魚石脂軟膏或用紅黴素、磺胺類軟膏。淋巴結軟化有波動(膿腫)形成者可在損害上方穿刺吸引膿液,並在膿腔內註入磺胺溶液。切不可作切開術,因其不易癒合。對晚期出現陰道或直腸狹窄者,須定期作擴張術。直腸狹窄嚴重者需做直腸切除術。有包皮及陰囊橡皮腫者,亦可手術切除。局部病灶還可以用超聲波、紫外線、紅外線、X線等物理療法。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