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氯喹

氯喹(Chloroquine)從—1944年開始應用於臨床;最初用來治療瘧疾,以後用途逐漸擴大。 1951年,用於治療氯喹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效果。

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氯喹

分子式:C18H26ClN3分子量:319.87

CAS no:54-05-7

英文名稱:Chloroquine

藥物說明:  片劑:每片含磷酸氯喹0.075g;0.25g。注射液:每支129mg(鹽基80mg)(2ml);250mg(鹽基155mg)(2ml)。複方磷酸氯喹片(複方止瘧片)每片含磷酸氯喹110mg(鹽基66mg)和磷酸伯氨喹8.8mg(鹽基5mg)。 1日1次,每次口服6片,連服3日。

功用作用

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類抗瘧藥(如哌喹,氨酚喹等)主要對瘧原蟲的紅內期起作用,可能係干擾了瘧原蟲裂殖體DNA的複制與轉錄過程或阻礙了其內吞作用,從而使蟲體由於缺乏氨基酸而死亡。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瘧疾症狀發作。對紅外期無作用,不能阻止複發,但因作用較持久,故能使復發推遲(惡性瘧因無紅外期,故能被根治)。對原發性紅外期無效,對配子體也無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預防,也不能阻斷傳播。  

目前臨床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惡性瘧原蟲對本品產生了​​耐藥性,使本品療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需改用其它抗瘧藥或聯合用藥。  

本品口服後,腸道吸收快而充分,僅8%經糞便排出。服藥後1∼2小時血濃度即達高峰,t1/2為48小時。能貯存於內臟組織中,可在紅細胞內濃集,大部在肝內代謝,排泄較慢,故作用持久。

應用

本品主要用於治療瘧疾急性發作,控制瘧疾症狀。還可用於治療肝阿米巴病、華支睾吸蟲病、肺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等。另可用於治療光敏性疾患,如日曬紅斑症。

用法用量

(1)口服,控制瘧疾發作,首劑1g,第2、3日各服0.5g。如與伯氨喹合用,只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兒首次16mg/kg(高熱期酌情減量,分次服),6∼8小時後及第2∼3日各服8mg/kg。肌內註射,1日1次,每次2∼3mg/kg,靜脈滴注:臨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稀釋後緩慢滴注,每次2∼3mg /kg。  

(2)瘧疾症狀抑制性預防,每週服1次,每次0.5g。小兒每週8mg/kg。  

(3)抗阿米巴肝膿腫每1、2日,每日2∼3次,每次服0.5g,以後每日0.5g,連用2∼3週。  

(4)治療結締組織病對盤形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劑量1日1∼2次,每次0.25g,經2∼3週後,如症狀得到控制,改為1日2 ∼3次,每次量不宜超過0.25g,長期維持。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用皮質激素治療症狀緩解後,可加用氯喹以減少皮質激素用量。

注意事項

    

(2)有時可見白細胞減少,如減至4000以下應停藥。  

(3)本品無收縮子宮作用,但可能使胎兒耳聾、腦積水、四肢缺陷,故孕婦忌用。  

(4)對少數病人,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致阿-斯綜合徵,值得重視,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死亡。  

(5)長期使用,可產生抗藥性(多見於惡性瘧)。如用量不足,惡性瘧常在2∼4週內復燃,且易引起抗藥性。  

(6)本品對角膜和視網膜有損害,因此長期服用本品治療以前,應先作眼部詳細檢查,排除原有病變,60歲以上患者宜勤檢查,以防視力功能損害。長期維持劑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為宜,療程不超過1年。

藥理作用

經氯奎作用,瘧原蟲的核碎裂,細胞漿出現空泡,瘧色素聚成團塊。已經知道喹並不能直接殺死瘧原蟲,但能干擾它的繁殖。本品與核蛋白有較強的結合力,通過喹啉環上帶負電的7-氯基與DNA的鳥嘌呤上的2-氨基接近,使氯喹插入到DNA的雙螺旋兩股之間。與DNA形成複合物,從而阻止DNA的複制與RNA轉錄。氯喹還能抑制磷酸摻入瘧原蟲的DNA與RNA,由於核酸的合成減少,而乾擾瘧原蟲的繁殖。用同位素標記氯喹的實驗證明,受感染的紅細胞能使氯喹大量積聚其內,原蟲的食物泡和溶酶體是其濃集的部位。氯

喹濃集的量與食物泡內的pH有關,食物內的pH為酸性(分解血紅蛋白最適pH為4),可導致鹼性藥物氯喹的濃集,該藥的濃集又消耗了食物泡內的氫離子,因此更提高了食物泡內的pH值,使消化血紅蛋白的血紅蛋白酶受損失,瘧原蟲不能消化所攝取的血紅蛋白,導致瘧原蟲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氨基酶缺乏,並引起核糖核酸崩解,此外,氯喹還能干擾脂肪酸進入磷酯,控制谷氨酸脫氫酶己糖激酶等。近年來有人認為氯喹對瘧原蟲的早期作用是引起瘧色素的凝集。瘧色素的主要成分是鐵原卟啉Ⅸ(FP),可以損害紅細胞,並與氯喹形成複合物來介導氯喹的化療作用。推測原蟲體內具有一種或多種受體,即“FP結合物”,可能是一種白蛋白,可與FP結合,形成無毒性的複合物,使原蟲生物膜免受FP的損害。氯喹的作用機理可能是將“FP結合物”與FP分開,並形成有毒性氯喹-FP複合物,從而發揮其抗瘧作用。由於受體改變,使氯喹失去應有的作用,這可能是瘧原蟲對氯喹產生抗藥性的原因之一。氯喹主要作用於紅內期裂殖體,經48∼72小時,血中裂殖體被殺滅。本品對間日瘧的紅外期無效,故不能根治間日瘧。惡性瘧則可根治。氯喹對紅前期無效,對配子體也無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預防及中斷傳播之用。

藥代動力學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