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電除顫

電除顫是以一定量的電流沖擊心臟從而使室顫終止的方法。是治療心室纖顫的有效方法,現今以直流電除顫法使用最為廣泛。原始的除顫器是利用工業交流電直接進行除顫的,這種除顫器常會因觸電而傷亡,因此,目前除心臟手術過程中還有用交流電進行體內除顫(室顫)外,一般都用直流電除顫。

電除顫

是以一定量的電流沖擊心臟使室顫終止的方法。如果已開胸,可將電極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進行電擊,稱胸內除顫。將電極板置於胸壁進行電擊者為胸外除顫。適應症和禁忌症

適應症

室顫、室撲是最主要的適應症。還有就是無法識別R波的快速室性心動過速,由於無法同步直流電電複律,只能非同步電擊(相當於除顫)。

適於轉復各類異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藥物治療無效者。轉復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和撲動,可首選電除顫;轉復室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則多先用藥物或其他治療,無效或伴有顯著血流動力障礙時應用本法;性質未明或併發於預激綜合徵的異位快速心律失常,選用藥物常有困難,宜用同步電複律治療。電複律治療異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即時轉復成功率在室性心動過速和心房撲動幾乎達到100%,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心房顫動則分別為80%和90%左右。

禁忌症

慢性心房顫動,病程>1年。

慢性風濕性心髒病患者,左心房內徑>45mm,或者嚴重心功能不足。

合併洋地黃中毒或嚴重電解質紊亂(例如低血鉀)。

風濕活動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

未能有效控製或糾正心房顫動的病因或誘因(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肌梗死、肺炎等)。

檢查發現心房內血栓或近期血栓栓塞史。

電複律後,患者不能耐受長期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既往二次電複律成功,並且服用維持竇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但短期內心房顫動復發。

合併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滯,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已安裝起搏器者除外)。

慢性心房顫動患者不能接受抗凝治療者。

理由

[1]早期進行電除顫的理由:① 室顫是引起心跳驟停最常見致死性心律失常,在發生心跳驟停的病人中,約80%為室顫引起;② 室顫最有效的治療是電除顫;③ 除顫成功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顫每延遲1分鐘,成功率將下降7%~10%;④ 室顫可能在數分鐘內轉為心臟停跳。因此,儘早快速除顫是生存鏈中最關鍵的一環。

方法

除顫波形和能量選擇

除顫器釋放的能量應是能夠終止室顫的最低能量,能量和電流過低則無法終止心律失常,能量和電流過高則會導致心肌損害。

目前自動體外除顫儀(AEDs)包括單相波和雙相波兩類除顫波形。不同的波形對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單相波形電除顫:目前臨床上首次即除顫能量選擇為360J。

除顫效果評價

近來研究表明,電擊後5秒鐘心電圖顯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顫無電活動均可視為電除顫成功。這一時間的規定是根據電生理研究結果而定的,成功除顫後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一般為5秒鐘,臨床比較易於監測。第1次電除顫後,在給予藥物和其他高級生命支持措施前,監測心律5秒鐘,可對除顫效果提供最有價值的依據;監測電擊後第1分鐘內的心律還可提供其他信息,如是否恢復規則的心律,包括室上性節律和室性自主節律,以及是否為再灌注心律等。摘自: 醫 學教 育網

“除顫指徵”

如重新出現室顫,3次除顫後,病人的循環體徵仍未恢復,復甦者應立即實施1分鐘的CPR,若心律仍為室顫,則再行1組3次的電除顫(注:如1次除顫成功,不必再作第2次),然後再行1分鐘的CPR,並立即檢查循環體徵,直至儀器出現“無除顫指徵”信息或實施高級生命支持(ACLS)。不要在1組3次除顫過程中檢查循環情況,因為這會影響儀器的分析和電擊,快速連續電擊可部分降低胸部阻抗,提高除顫效果。

“無除顫指徵”

無循環體徵:AED儀提示“無除顫指徵”信息,檢查病人的循環體徵,如循環未恢復,繼續行CPR,3個“無除顫指徵”信息提示成功除顫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鐘的CPR後,需再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時,停止CPR。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