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交泰丸

交泰丸是一首治療心腎不交的著名中藥方劑。主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痞悶難當,不思飲食。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等症。

產品簡介

否之卦象,天氣向上,地氣向下,形成陰陽背離,天地不交之象。明代的易醫學家韓懋精於易。他觀《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悟到: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取肉桂一錢以應“天一”之數,取黃連六錢以應“地六”之數。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一改否卦為泰,名曰:交泰丸。陰陽失乖,水火不濟,人病失眠,可與交泰丸。

交泰丸,交濟水火,藥方取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髒,不使其潤下;寒熱並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濟。

黃連六錢、肉桂一錢為丸,即是交泰丸,多不作湯劑

相關典籍

《萬病回春》卷三

【來源】《萬病回春》卷三。

【組成】黃連30克(薑汁浸,黃土炒) 枳實30克(麩炒)白朮(去蘆,土炒)30克吳茱萸(湯泡,微炒)60克歸尾(酒洗)39克大黃(用當歸、紅花、吳茱萸、乾漆各30克煎水,洗大黃一晝夜,切碎曬乾,仍以酒拌曬之,九蒸九曬)120克

【用法】上為細末,薑汁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70∼90丸,不拘時,白滾水送下。

【主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痞悶難當,不思飲食。

交泰丸-《脾胃論》卷下

【來源】《脾胃論》卷下。

【組成】乾薑(炮製)0.9克巴豆霜I.5克人參(去蘆)肉桂(去皮)各3克柴胡(去苗) 小椒(炒去汗,並閉目去子) 白朮各4.5克厚朴(去皮,銼,炒。秋、冬加至21克) 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各9克川烏頭(炮,去皮、臍)13.5克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 吳茱萸(湯洗七次)15克黃連(去須。秋、冬減至4.5克)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各18克

【用法】上藥除巴豆霜另入外,餘同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溫水送下。

【功用】昇陽瀉陰,調營和中。

【主治】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交泰丸-《韓氏醫通》卷下

【來源】《韓氏醫通》卷下。

【組成】生川連18克 肉桂心3克

【用法】上二味,研細,白蜜為丸。每服1.5∼2.5克,空腹時用淡鹽湯下。

【功用】交通心腎,清火安神。

【主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

按: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四科簡效方》補。

-------------------------------------------

詳解

方源

現代所著的許多方書,多稱本方源自《韓氏醫通》,但韓氏在原書中只是提到“黃連……為君,佐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腎交於頃刻”,並無交泰丸之方名。首先提及交泰丸這一方名的,當推金元時期的李東垣。李氏在《脾胃論.論飲酒過傷》篇中載有交泰丸一方,由乾薑、巴豆霜、人參、肉桂、柴胡、小椒、白朮、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烏頭、知母、吳茱萸、黃連、皂角、紫菀等組成,功能“昇陽氣,瀉陰火,調營氣,進飲食,沉困懶倦”等症。方中雖包含有黃連、肉桂,但並非主藥,亦非治療心腎不交之證。明確提出黃連、肉桂同用,治心腎不交,名交泰丸者,則是清代的王士雄。他在《四科簡要方*安神》篇中說:“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空心淡鹽湯下​​,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名交泰丸”。

功能主治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