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真心痛

是一種心前區劇烈疼痛,伴見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發涼、脈微欲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概述

病名解釋

真心痛,中醫病名,是指心痛之極危重者。其臨床特點是卒然心大痛,甚則有咬牙口噤,伴見面色蒼白,冷汗出,手足厥冷,脈微欲絕為主要臨床表現。為區別於心窩部位疼痛(即胃烷痛,古書或叫“心痛”、“心下痛”),故名。本病可見於現代西醫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參見心痛、寒厥心痛、熱厥心痛條。真心痛在臨床上常常虛實互見,表現為本虛標實的證候。治療多采取標本兼顧的方法。 [1]歷代中醫論述

《靈樞·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指出其預後不良。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胸痺心痛專篇,認為“陽微陰弦”(陽氣衰微,陰寒內盛)為其主要病機,並提出瓜蔞薤白白酒湯等9首處方,奠定了胸痺心痛的辨治基礎。

《諸病源候論·心病諸候》:“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

《醫碥·心痛》:“真心痛,其證卒然大痛,咬牙噤口,氣冷,汗出不休,面黑,手足青過節,冷如冰,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不治。不忍坐視,用豬心煎取湯,入麻黃、肉桂、乾薑、附子服之,以散其寒,或可死中求生。”其證心痛恰在心窩之中,伴手足冰冷,面目青紅(見《辨證錄·心痛門》)。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中西醫結合,對冠心病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病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取得較大的進展。寒邪犯心者,用人參一、二兩,附子三錢急煎救之;火邪犯心者,用救真湯。亦可用蘇合香丸、丹參注射液等藥。並可中西醫結合治療。

症狀

心前區劇烈疼痛,常兼有面色蒼白,心胸憋悶感,甚則出現大汗、肢冷、紫紺、脈微欲絕等現象。如不及時救治,常可危及生命。中醫文獻中有關真心痛症狀的描述,與西醫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相近。

病因病機

真心痛的病因病機,主要以心氣心陽虛為本,瘀血痰濁為標。心主血脈,血液在血管中周流不息,須賴心氣之推動。人到中年以後,陰精陽氣俱已虧虛,或因飲食勞倦,或因情志失調,使心氣愈加不足,或進一步引起心陽虛衰,陽氣無力推動血液,血行緩滯,則留而為瘀;津血同源,血滯則津液亦滯,或飲食多進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津液聚而為痰,痰瘀互結,阻於心脈,不通則痛。

辨治

真心痛可分為急性期及緩解期,視其不同的臨床表現辨證論治。

急性期

①心陽虛脫。證見心前區劇烈疼痛,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持續不解或頻繁發作,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短氣心悸,四肢發冷,脈微欲絕,舌黯淡,苔白。亟宜回陽救逆,用四逆加人參湯,送服蘇合香丸。

②熱結腑實。證見劇烈心痛,面赤,煩躁不安,氣喘不能平臥,痰多,腹脹,大便乾結,舌紫黯,苔黃膩而乾,脈弦滑數。治宜清熱通腑為主,常用小陷胸湯、調胃承氣湯、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方,再加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

③氣滯血瘀。證見劇烈心痛,兼見胸悶憋氣,脅肋脹滿,噫氣頻頻,煩躁易怒,舌質黯有瘀斑,脈沉弦澀。治宜理氣活血,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以上不同的證型均可配合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靜脈給藥,並酌情選用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丸、蘇冰滴丸以及心痛氣霧劑等,以期迅速控制病情。針刺膻中、內關、間使等穴位,也能使心絞痛迅速緩解。

緩解期

①氣虛血瘀。證見心絞痛,胸悶,活動後加重,休息時減輕,伴見短氣、乏力、汗出、心悸,舌體胖大,有齒痕、瘀斑或瘀點,或舌色黯淡,苔薄白,脈弦細無力。治宜益氣活血,常用益氣活血方(黃芪、當歸、赤芍、川芎、丹參)、抗心梗合劑(黨參、生黃芪、黃精、丹參、鬱金、赤芍)或補陽還五湯。

②氣陰兩虛。除心絞痛外,證見短氣,乏力,心煩,口咽乾燥,大便乾,或有低熱,舌紅,脈細數無力或見結代脈。治宜氣陰兩補,兼化其瘀,常用生脈散加味。

③陰虛陽亢。證見頭目眩暈,面赤,煩躁易怒,五心煩熱,大便乾結,脈弦滑數,舌質紅,苔薄黃乾。患者血壓一向偏高,並多有飲食不節和長期吸煙、飲酒史。治宜滋陰潛陽,常用鎮肝熄風湯加減。

急救自救措施

針灸治療真心痛可選用極泉穴為主穴,在急性發作時或發作前使用效果最好。可以用針刺,也可以用手指彈撥極泉穴處的神經或血管,尤其是遠離醫生的時候,病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自救或解除症狀。瘀血阻滯可加青靈、通裡,氣虛加膻中、鳩尾,濕熱加至陽、心俞,寒象偏重加命門、氣海,痰阻加支溝、間使。

真心痛來勢凶險,常可危及生命,故一旦發病,應盡可能就地住院治療。患者應避免強烈的外界刺激,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切忌飲食過飽。有吸煙嗜好者,應徹底戒除之。患者一般須臥床3週以上,不可過早下地活動。

真心痛典型病案

鄭某某,女,52歲。教師。素來常因小驚而作心慌心悸。 1983年因其子遇難,始則驚恐,繼作悲傷,心悸卹仲,徹夜難眠,精神恍德,煩亂不安,呵欠頻作,自津出,手足.忿熱,記憶力減退,食慾亦減,不能堅拜工作和學習。 3年來在當地診為冠心病,多次心電圖檢查提示:陣發性期前收縮,ST段輕度改變,不定型心室內陣滯,經治證無緩解,於1986年8月12日求治於餘。刻診:諸症同前,脈虛薄而細,舌淡苔白。證屬心氣不斂,心神不寧,溜當鎮驚定志,養心安神,方擬:生地15克棗仁12克遠志6克甘草10克浮小麥20克大棗收枚生龍骨2。克生肛垢20克,水煎服。服藥1週後,心悸減輕,且漸可平臥。續服原方半月後,汗出,手足心熱渡除,心定神安。效'不更方,仍寧原方繼服1月,自覺神清心暢,'己可平臥熟睡。心電圖檢查正常,心室內阻滯消除。囑仍以生地棗仁遠志合甘麥大棗湯,隔日1劑,違服1月,斯疾痊癒。按:本案平常心虛膽怯,突受驚恐,以致心驚神搖,不能自主,漸至小有驚動則心悸不已。此正與《醫宗金鑑》“驚自外至者也,驚則氣亂,故脈動不寧;悸自內暢者也,悸因中虛,故脈弱而無力。”[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