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天津鹼廠

天津鹼廠,也稱永利鹼廠、天鹼等,目前為天津渤化永利鹼業有限公司,其前身是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范旭東於1914年在天津創辦的久大精鹽公司和1917年依托久大精鹽創辦的“永利製鹼公司”。永利鹼廠是中國創建最早的製鹼廠,開創了中國化學工業的先河。由該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使中國生產的化工產品的首次出口海外。早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永利鹼廠生產的純鹼獲得了金獎和證書,證書中稱永利鹼廠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之象徵”。在天津的近代史上,永利鹼廠和南開大學、《大公報》同時被稱為“天津三寶”。 2011年6月,天津鹼廠與比利時蘇威公司合資組建天津渤化永利鹼業有限公司。目前,天津鹼廠舊址保存了天津近代工業具有標誌性的工業遺存。名稱及隸屬變遷沿革

1918年11月,永利製鹼公司創立大會召開。 1920年9月,中華民國農商部准許註冊,定名為“永利製鹼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塘沽設立“永利鹼廠”。 1934年3月28日,創始人范旭東將永利製鹼股份有限公司改組並更名為“永利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永利鹼廠自建廠至1952年公私合營前,屬私營企業,永利鹼廠隸屬於永利公司。 1952年6月23日,永利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公私合營後,易名為“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永利鹼廠則更名“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沽廠”,簡稱“永利沽廠”,並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化學工業管理局管轄。 1955年1月1日,永利沽廠和久大精鹽廠合併經營,更名為“公私合營永利久大化學工業公司沽廠”,簡稱“永久沽廠”。 195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成立,永久沽廠轉歸化學工業部領導。 1958年6月11日,永久沽廠由化學工業部劃歸天津市,隸屬於天津市化學工業局。 1959年3月13日,永久沽廠改為隸屬於河北省化學石油工業廳。 1961年7月1日,永久沽廠重新隸屬於化學工業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先後改名為化學工業部前進化工廠和東方紅化工廠。 1968年7月13日,改名為“化學工業部天津鹼廠”。 1972年3月,天津鹼廠再次由化學工業部劃歸至天津市化學工業局領導。 (圖為1920年的永利鹼廠。)

1991年5月8日,在天津市化工局及其下屬企業的基礎上成立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鹼廠改為隸屬於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全名為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鹼廠。 2011年6月7日,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鹼廠與比利時蘇威公司合資組建天津渤化永利鹼業有限公司,比利時蘇威公司佔合資公司30%股權。

基本介紹

天津鹼廠——民族化學工業的搖籃

天津鹼廠的前身是永利製鹼廠,全稱為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塘沽製鹼廠,是中國創建最早的製鹼廠。永利製鹼廠籌建於1916年,與1914年創建的久大鹽業公司塘沽製鹽廠是姐妹廠,均為中國早期的著名實業家范旭東所創建。范旭東先生生前被毛澤東主席讚為“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開拓者”,逝世後讚揚他是“工業先導、功在中華”。

在范旭東創建永利製鹼廠之前,中國所用的鹼完全依賴於英國卜內門公司生產的“洋鹼”。鹼不僅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是冶金、石油、機械、紡織、造紙、玻璃等多種工業都離不開的原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洋鹼”的進口中斷,一些以鹼為原料的工業紛紛停工。范旭東等人有鑑於此,決定自己創辦製鹼工廠。 1916年開始籌建,1920年5月召開第一次股東會,推選范旭東為總經理,定名“永利”,在天津設公司,塘沽建廠,由留美歸來的侯德榜任總工程師,廠內由侯德榜、李燭塵輪流值年擔任廠長。 1924年8月,永利鹼廠開工出鹼,揭開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製鹼​​工業史上的第一頁。

初期,由於缺乏經驗,制出的鹼質量低劣,銷售困難。侯德榜帶領技術人員和工人廢寢忘食,攻下一道道技術難關,終於在1926年6月生產出潔白的純鹼,碳酸納含量在99%以上,定名為紅三角牌。同年8月,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紅三角”純鹼榮獲最高榮譽的金質獎​​,躍居世界榜首。 “紅三角”純鹼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准許免檢的“信得過”產品,打破了外國公司對中國國內和東南亞市場的壟斷。

天津的“紅三角”,只經歷了9個年頭,在中國市場上便挫敗了經營50年之久的英國卜內門純鹼,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

抗日戰爭期間,塘沽廠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范旭東等人拒絕與侵略者合作,在四川五通橋建立了“永利川廠”。在永利川廠,侯德榜帶領技術人員經過500多次試驗,於1940年創立了侯氏製鹼法,這種新工藝可同時生產純鹼與氯化銨,不但成本低,而且增加了產品,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製鹼法。

新中國成立後,“永利”和“久大”先後公私合營,1955年兩廠合併,稱永利久大沽廠,1968年3月更名天津鹼廠。到2004年,天​​津鹼廠純鹼已暢銷20餘個國家和地區,天津鹼廠成為中國最大的純鹼、精銨生產商和出口商。

對外援助

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天津鹼廠先後為巴西、印度、南非、阿爾巴尼亞援建鹼廠,進入新世紀又參與了巴基斯坦奧林匹亞純鹼廠擴產改造、印度尼西亞UCI公司技術改造和伊朗KAVEH鹼廠建設。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天津鹼廠先後援建大連鹼廠、杭州龍山化工廠、自貢鴻鶴化工廠、唐山鹼廠、濰坊鹼廠、內蒙古吉蘭泰鹼廠、新疆哈密鹼廠、南方制鹼公司。 2004年又參與了對青海鹼業、山東海天鹼業等製鹼企業的技術援助。

變遷沿革

1918年11月,永利製鹼公司創立大會召開。 1920年9月,中華民國農商部准許註冊,定名為“永利製鹼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塘沽設立“永利鹼廠”。 1934年3月28日,創始人范旭東將永利製鹼股份有限公司改組並更名為“永利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永利鹼廠自建廠至1952年公私合營前,屬私營企業,永利鹼廠隸屬於永利公司。 1952年6月23日,永利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公私合營後,易名為“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永利鹼廠則更名“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沽廠”,簡稱“永利沽廠”,並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化學工業管理局管轄。 1955年1月1日,永利沽廠和久大精鹽廠合併經營,更名為“公私合營永利久大化學工業公司沽廠”,簡稱“永久沽廠”。 195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成立,永久沽廠轉歸化學工業部領導。 1958年6月11日,永久沽廠由化學工業部劃歸天津市,隸屬於天津市化學工業局。 1959年3月13日,永久沽廠改為隸屬於河北省化學石油工業廳。 1961年7月1日,永久沽廠重新隸屬於化學工業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先後改名為化學工業部前進化工廠和東方紅化工廠。 1968年7月13日,改名為“化學工業部天津鹼廠”。 1972年3月,天津鹼廠再次由化學工業部劃歸至天津市化學工業局領導。

1991年5月8日,在天津市化工局及其下屬企業的基礎上成立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鹼廠改為隸屬於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全名為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鹼廠。 2011年6月7日,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鹼廠與比利時蘇威公司合資組建天津渤化永利鹼業有限公司,比利時蘇威公司佔合資公司30%股權。

創辦初期

久大精鹽時期

1911年,曾到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化學系留學學習化學的范旭東學成歸國並決定創辦中國的化學工業。

1913年,他來到塘沽實地考察,發現塘沽是得天獨厚的鹽鹼工業基地。隨後,范旭東在其兄時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范​​源濂和師友梁啟超等人的支持下,由范旭東、景韜白、胡睿泰、李勣芸、胡森林、方積琳、黃大暹為發起人​​,梁啟超、范靜生、李思浩、王家襄、劉揆一、陳國祥、左樹珍、李穆、錢錦孫為贊助人,於1914年7月20日提出申請立案,同年9月22日獲得批准建​​立久大精鹽公司精製食鹽,並在塘沽設立久大精鹽廠。當時久大股東有諸多軍政界人士相助,如黎元洪、曹錕、蔡鍔和馮玉祥等。

1916年4月6日久大精鹽廠竣工投產。同年9月11日,生產出的第一批精鹽由塘沽運往天津銷售,之後又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打開了銷路。這時的久大精鹽開始達到日產5噸的能力,每年可獲利五六十萬元。 1919年擴建東廠後,年產量可達6萬2千多噸。久大精鹽廠的建成和投產,為日後永利鹼廠的創辦“變鹽為鹼”提供了原料和人才保障,尤其是在資金上為永利鹼廠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創辦永利時期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致使進口中國的洋鹼減少,天津、上海等用純鹼作原料的工廠紛紛停工。在當時世界製鹼工業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但當時中國卻靠用天然鹼溶化成鹼水而後凝成塊的“口鹼”作為食用。此“口鹼”質劣價昂且極不衛生。 19世紀末,“洋鹼”開始傾銷中國,由於本國不能製鹼,致使大量黃金外流。

1914年,范旭東在創辦久大精鹽廠的基礎上,決心“變鹽為鹼”,興辦“永利製鹼公司”,開創中國製鹼工業的先河。當時,壟斷索爾維法製鹼技術的英國卜內門公司擔憂永利製鹼公司一旦製鹼成功擠掉它在中國的市場,於是提出與永利製鹼公司“合作”以達到吞併的目的,但遭到拒絕。永利鹼廠採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索爾維法製鹼技術,設計能力為日產純鹼40噸。在國內可以自製的機器設備在上海大效鐵工廠製造,不能自製的由國外採購。從1918年至19​​24年,永利製鹼公司開始為鹼廠的設計和基建招攬人才。

1918年11月,董事陳調甫赴美請到一位顧問工程師WDMount負責設計,但實際設計工作由中國留學生承擔。當時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系留學的侯德榜於1919年欣然接受了陳調甫的邀請,參加了永利鹼廠的設計。

1921年,侯德榜獲得博士學位並受范旭東之聘出任永利製鹼公司工程師。

1923年,鹼廠大部分機器設備安裝就緒,陸續單機試車。所用原鹽來自長蘆鹽場,石灰石和煤粉別由唐山卑家店石礦和開灤煤礦供給。 1924年8月13日,永利鹼廠首次開工出鹼。但是,生產出的鹼色紅黑相間,無法銷售。第二年3月,主要設備乾燥鍋燒壞導致全廠停工。

1926年6月29日,永利鹼廠在重新調試後重新開工,生產出雪白的產品,其碳酸鈉含量超過99%。為區別於土法生產的“口鹼”和進口的“洋鹼”,范旭東將其產品取名為“純鹼”,並定確定了“紅三角”牌的商標。 1926年8月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中國“紅三角”牌純鹼獲最高榮譽金質獎章,並實現了中國生產的化工產品的首次出口。此後的1930年,“紅三角牌”純鹼榮獲比利時工商博覽會金獎。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國際上的兩次獲得大獎肯定,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基礎。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19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