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生於俄羅斯,二十世紀世界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他的創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島”、鐘等。人物簡​​介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奧尼加城的一個富庶的地主家裡。他的家庭有著很好的音樂環境,這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音樂熏陶。他4歲開始習鋼琴,9歲就進入了彼得堡音樂學院。 1885年他又經人介紹來到莫斯科,跟隨著名的鋼琴演奏大師茲維列夫學習鋼琴。 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此開始接受更為嚴格、正規、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他跟著名鋼琴家齊洛蒂學習鋼琴,還跟隨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連斯基學習作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後以優異的成績在鋼琴和作曲班畢業,從此開始了他獨立的音樂家生涯。

拉赫瑪尼諾夫早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他的鋼琴演奏造詣很深,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輩諸鋼琴大家之長,創建了自己所獨特的演奏風格,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傑出鋼琴演奏家。

拉赫瑪尼諾夫很早就開始了在作曲方面的嘗試,1892年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時就已創作了畢業作品--獨幕歌劇《阿列科》。後來,為舉辦音樂會的需要,他創作了許多鋼琴曲,同時還作了交響幻想曲《懸崖》、《茨崗主題狂想曲》等大型樂隊作品。 1895年,拉赫瑪尼諾夫創作了他的《第一交響曲》。這部作,1897年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諾夫指揮首演,但遭到了失敗。為此拉赫瑪尼諾夫陷入異常的苦惱之中,他的創作也開始減少了。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被聘為莫斯科馬蒙托夫私立歌劇院的助理指揮,從此開始了他的指揮家生涯。 1899年,他第一次赴歐旅行演奏,受到了歐洲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由於心境的好轉,他從1900年起又恢復了音樂創作活動,先後創作了《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鋼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這其中尤為矚目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詩意,贏得了聽眾的普遍讚揚。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已成為拉赫瑪尼諾夫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

拉赫瑪尼諾夫這個時期的作品,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基調都是真摯的抒情主義,受柴科夫斯基的影響很深。

1917年,俄羅斯革命開始後,拉赫瑪尼諾夫流亡到瑞士。之後輾轉又到了美國,擔任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他在國外寫的最重要的作品是《e小調第二交響曲》。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人的抒情性和突出的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贏得了廣泛的世界聲譽,成為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富有民族性,作品旋律流暢優美,感情真摯動人。而有些作品卻帶有些許的憂鬱情緒。他的後期作品表現出晚期浪漫主義的特點,手法比較繁複,陰暗的色彩也較多地出現在音樂中,這與他長期旅居國外、遠離祖國有著很大的關係。

拉赫瑪尼諾夫一生創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包括三部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部歌劇以及交響詩《死島》、《懸崖》、《波西米亞隨想曲》和大量的鋼琴前奏曲、變奏曲、練習曲等。除此之外,他還作有大量的室內樂和藝術歌曲等作品。 [1]

人物年表

1873年4月1日拉赫瑪尼諾夫出生於謝苗諾沃。拉氏曾祖父曾經在聖彼得堡師從著名演奏家菲徳爾學習,拉氏的母親安娜·奧娜斯卡雅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畢業生。拉氏的最早的鋼琴教育就來自母親。

1882年拉氏舉家遷往聖彼得堡,入學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德米納斯基學鋼琴。

1885年拉氏在表兄的介紹下,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茨維列夫,接受到極嚴格的訓練,從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茨維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機會去圈裡的聚會,先後見到了魯賓斯坦,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並對他後世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1887—1888年拉氏寫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樂隊諧謔曲》和一些鋼琴小品。

1890年夏拉氏來到家鄉伊凡諾夫卡,在那裡他遇到了日後的妻子同時也是自己表妹的娜塔莉婭·薩蒂娜。墜入情網的拉氏為心上人寫了一首六手聯彈的圓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後,拉氏動筆創作了管弦樂《曼佛雷德》,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響曲。

1891年拉氏在家鄉完成了《第一鋼琴協奏曲》。 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師阿連斯基獻上了第一部交響詩《羅斯基斯拉夫王子》。

1892年3月拉氏在音樂學院舉辦了自己的音樂會,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緊創作畢業作品——根據普希金長篇敘事詩《吉普賽人》改變的歌劇《阿連科》。這一年,拉氏獲得金質獎章,以優異成績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畢業之後的拉氏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樂會演出之中。期間,拉氏還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調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鬆,相繼完成兩套藝術歌曲和一首幻想曲。還有從萊蒙​​托夫詩歌中獲得靈感創作的幻想曲《岩石》。

1895年拉氏完成了費時多日的《d小調第一交響曲》。

1897年3月第一交響曲由格拉祖諾夫指揮首演。出人意料的是慘遭失敗。此後大約三年時間,拉氏一蹶不振,連已經動筆的《佛蘭切斯卡·達·里米尼》也被擱置,直到數年後才完成。

1901年11月拉氏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完成並首演,拉氏親自擔綱獨奏,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拉氏也成功地戰勝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來。恢復了自信的拉氏進入了一個創作的高峰。

1901年他完成了《大提琴奏鳴曲》和為雙鋼琴而作的第二號組曲。次年拉氏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據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歌譜寫的康塔塔《春》。不久,拉氏宣布了和納塔麗婭的婚事。

1903年夏 拉氏在家鄉度過。創作歌劇《貪婪騎士》。大女兒伊連娜出世。繼續創作擱置以久的歌劇《佛蘭切斯卡-達-里米尼》。

1906年拉氏親自指揮《吝嗇騎士》與《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的首演。 2月,俄國局勢動盪,拉氏前往意大利。後避居徳累斯頓;在德累斯頓相對安定的環境裡,拉氏先後完成了《第二交響曲》(1906∼1908年)。 《第一鋼琴奏鳴曲》(1907年)。交響詩《死島》(1909年)。

1907年5月拉氏第二個女兒塔吉亞娜出生。夏季的伊凡諾夫卡成為拉氏的主要創作地。 1908年夏,在此地,拉氏完成了難度驚人的《第三鋼琴協奏曲》,並於次年在美國首演;此後幾年,日子相對平靜,在繁重的巡迴演出同時,拉氏相繼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作品32,1910年),《音畫練習曲》(作品33,1911年),《第二鋼琴奏鳴曲》(1913年)。

1913年拉氏辭去了很多合約,想用於很多創作。另一個大動作是辭去帝國音樂協會主席職務。 2月,拉氏來到羅馬,歷史性的湊巧住進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從前住過的房子。

1914年戰爭的爆發使得俄國動盪不安。此間拉氏一直呆在俄國南方。 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請,希望他到斯德哥爾摩演出,拉氏利用這次機會,攜妻帶女一起離開了俄國。也就此告別了俄國;拉氏先到斯德哥爾摩,然後轉到哥本哈根。由於沒有了固定的收入,拉氏不得不增加場次,但依然入不敷出。

1918年底拉氏收到了美國方面的邀請。 11月,拉氏舉家遷到美國紐約。在經紀人查爾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為“斯坦威”公司的簽約藝術家。斯坦威在四個月內安排拉氏演出40場,藉以推廣鋼琴。

1919—1920年拉氏又與勝利公司簽定了錄音合同,灌錄自己的鋼琴作品。

類別 :[藝術家]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