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技術相機

第一部林哈夫折合式相機於1899年製成,它的支撐架設計得有趣並且節省空間,只是有點兒欠缺靈活性,當時這部相機的外殼是以木板製成的,即便如此,當年人所共知的林哈夫葉片式快門卻已大批量生產並裝配在林哈夫相機上,並供應德國與其它國家。

技術相機的概念與發明

 1887年一位名叫華聯丁·林哈夫的人在慕尼黑創立了自己的精密機械廠,開始致力於發展性能可靠的鏡間快門,並開始籌備研製新式相機。但實際上經過了將近四十年之後,才真正地製造出Technika系列相機。後來,這種折合式觀景相機竟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機型。大約到上世紀初,林哈夫才開始發展全金屬製造的精密相機,一直到三十年代初當有關搖擺的技術困難解決後,這種金屬製造的相機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929年當華聯丁·林哈夫這位林哈夫相機的創始人在慕尼黑逝世後,他所留下的是一家僅有七個技工的小工廠和他所建立的聲譽。 1934年尼古勞斯·卡帕夫在加入了這家公司後收購了它。他發明的相機架框搖擺功能在同年取得了德國的的專利權。這架在1934年生產的相機是接下來60000台林哈夫相機的始祖。 "技術相機(Technika) 這個相機型號也變成了這類相機的代名詞。

技術相機的種類與結構

(一)種類

技術相機主要為雙軌式和單軌式。雙軌式可以折疊,便於攜帶(並不常用)。單軌式由於各部件的支撐和功能的操縱都在一根軌道上進行,因而在影像實現的技術控制上,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從而就決定著其成為廣告攝影的主角地位。

(二)結構

單軌技術相機實質上由四部分構成:導軌、前框、後框和皮控。前框裝鏡頭,後框裝底片,中間有皮控相連,一邊前、後框的位移和旋轉,各部分共同承接在導軌上。

1.軌道及雲台和軌道夾

軌道又稱導軌,承載包括前、後框在內的相機主體。前、後框在軌道上可做進退滑動,使皮控伸縮來調節像距。軌道可根據需要在前後端旋接延長。軌道由軌道夾予以夾持,通過雲台連接在腳架之上。

2.前框

前框主要用來安裝鏡頭,代表著鏡頭平面,鏡頭通過鏡頭板固定在前框上。

3.後框

後框主要安裝膠片片盒、對焦屏及附加正像觀景器和連接測光探桿等。

4.皮控

皮控用來連接前、後框和調節焦距。

5.其他有關附件

鏡頭板、獨立快門、片盒、對焦屏與正像觀景器、測光探桿。

鏡頭的選用

技術相機的鏡頭與中、小型相機的鏡頭有著不同的應用概念。首先,技術相機不像中、小型相機那樣,為便於快速捕捉影像而以大光圈的快鏡頭做優先考慮。技術相機總是要有大角架支撐及相對繁瑣的拍攝程序,不可能迅速拍攝,同時,由於焦距長(標準鏡頭也在150毫米左右)和常需要在短距離下拍攝而多用小光圈,應用快鏡頭的意義不大,所以,鏡頭在設計上,最大光孔一般也在f5.6以上,並以此降低成本和減輕重量。其次,也是與中、小型相機鏡頭實質性的區別,即在於技術相機在改變光軸的過程中,前、後框會進行位移和旋轉,因而對底片上有效成像範圍及使用不同篇幅的底片,必須要考慮到有足夠的鏡頭涵蓋力,也就是說,技術相機的鏡頭要能滿足前、後框的移軸運動,其影像圈(即鏡頭實際結像清晰的區域,所夾角的角度就形成視角)的直徑一定要大於所用底片尺寸的對角線長度,一般應大於15%-30%以上。鏡頭的涵蓋力在使用時,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而改變:①隨著光圈縮小,鏡頭涵蓋力會增大;②隨著對焦距離縮短,鏡頭涵蓋力也會增大。

鏡頭焦距列表

底片規格

鏡頭焦距(mm)

24X36mm

18

28

43

45

類別 :[攝影器材]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22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