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溫嶠

溫嶠(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東晉名將,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司徒溫羨之侄。溫嶠17歲出仕,由司隸都官從事累遷至潞縣縣令。後任劉琨的參軍,積功至司空府左長史。 317年,溫嶠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從此歷任顯職,並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蘇峻之亂平定後,溫嶠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溫嶠“博學能屬文”,《隋書·經籍志》有《溫嶠集》十卷。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溫嶠聰明敏捷,鳳儀俊美,自幼便以孝悌著稱,十七歲時,州郡都來徵辟,溫嶠皆辭而不受。後擔任司隸校尉屬下的都官從事,監察百官。名士庾敳搜刮民財,溫嶠上表彈劾,京師為之震動。不久,溫嶠被舉為秀才、灼然,被闢為司徒府東閣祭酒,又補任上黨郡潞縣縣令。 [1]

306年(光熙元年),劉琨出鎮并州,並任命溫嶠為參軍。在并州,溫嶠歷任從事中郎、上黨郡太守,加建威將軍,督護前鋒軍事,在與石勒的戰爭中屢建戰功。 315年(建興三年),劉琨任司空,升溫嶠為右司馬。其時,并州殘破,烽煙四起,周圍有石勒、劉聰等強敵,溫嶠作為劉琨的謀主,深受器重。 [2]

南下江東

316年(建興四年),西晉滅亡,瑯琊王司馬睿渡江南遷。 317年(建武元年),司馬睿稱晉王,劉琨以溫嶠為左長史,派其到建康勸進。臨行之前,劉琨對溫嶠道:“今晉祚雖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河朔,使卿延譽江南。”溫嶠欣然受命。 [3]

同年六月,溫嶠到達建康,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辭。滿朝為之矚目,司馬睿也對他非常器重。王導、週顗、謝鯤、庾亮、桓彝等名士都欣賞溫嶠的才學與能力,爭相與之交往。當時,東晉剛剛建立,制度尚不完善,溫嶠為此深為憂慮,直到與王導交談後才高興地說:“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4]

晉元帝加封溫嶠為散騎常侍,溫嶠以母喪為由,不肯接受官職,並要求北歸。三司、八坐等官員認為溫嶠不能因個人私事丟下朝廷復國大業。溫嶠無奈,只好接受任命。 [5]

輔佐太子

此後,溫嶠擔任驃騎將軍王導的長史,又遷任太子中庶子。溫嶠在東宮期間,數次上表規諫,又獻《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馬紹器重,引為布衣之交。 [6]

322年(永昌元年)正月,王敦以誅殺劉隗、刁協的名義起兵,進逼京師。溫嶠得知後對僕射週顗道:“大將軍王敦這麼做似乎有一定原因,應當不算過分吧?”卻被周顗嚴詞責備。 [7]

三月,朝廷軍隊盡皆敗歸,司馬紹打算親自領兵出戰。溫嶠攔馬進諫:“臣聽說善於作戰的人不輕易發怒,善於取勝的人往往不是憑藉武力。殿下身為一國儲君怎能以身犯險而置天下於不顧。”司馬紹這才作罷。 [8]

同月,王敦攻破建康,見司馬紹果敢勇毅,深得擁戴,欲以不孝之罪廢黜太子。王敦大會百官,聲色俱厲的質問溫嶠:“太子有何德行?”溫嶠正色回答:“探討高深的治國之道,使國家長治久安,這不是見識短淺的人所能認識的。依照禮義看來,這就是孝。”大臣們盡皆贊同,王敦陰謀未能得逞。 [9]

平定王敦

同年十一月,晉元帝去世,司馬紹即位,即晉明帝。晉明帝即位後,任命溫嶠為侍中,不久又​​改任中書令,參與機要。王敦大為不滿,要求朝廷任命溫嶠為自己的左司馬。溫嶠假意勤勉恭敬,為王敦出謀劃策,又與其心腹錢鳳交好,逐漸取得王敦的信任。 [10]

324年(太寧二年)六月,守備京師的丹陽尹出缺,經過周旋,王敦最終決定任命溫嶠為丹陽尹,監視朝廷的動向。溫嶠非常忌憚錢鳳,臨行前,故意裝醉將其打傷。王敦以為溫嶠真的醉了,未加問罪。錢鳳認為溫嶠不可相信,王敦卻以為錢鳳是以私廢公。溫嶠回到建康後,將王敦的虛實盡數告訴明帝。 [11]

同月,王敦得知溫嶠背叛,大為惱怒,於是以誅殺溫嶠等奸臣的名義再次起兵,並揚言要親自拔掉溫嶠的舌頭。晉明帝遂封溫嶠為中壘將軍、持節、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抵抗王敦。七月,王敦軍隊到達秦淮河南岸,溫嶠認為軍力不足,援軍未到,命令燒毀朱雀橋以阻敵軍。兩軍隔河對峙,溫嶠親自率軍渡河奇襲,大敗王含(王敦族兄),又命劉遐擊敗錢鳳。 [12]不久,王敦病亡。

王敦之亂平定後,晉明帝下詔將王敦的黨羽革職除名,僚屬予以禁錮。溫嶠認為,對陸玩、劉胤、郭璞這樣被迫跟從王敦的人應該寬宥,司馬紹採納了溫嶠的意見。同年十月,溫嶠封建寧縣公,賞絹五千四百匹,進號前將軍。 [13]

325年(太寧三年),晉明帝病逝,溫嶠與司徒王導、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尚書令卞壼等人受詔輔國。因皇帝司馬衍年幼,由庾亮執政。庾亮非常忌憚征西將軍陶侃,於是以溫嶠為江州刺史、持節、都督、平南將軍,出鎮武昌,防範陶侃。溫嶠在武昌期間,政績顯著,並要求移鎮,辭去刺史職務,朝廷沒有同意。 [14]

平定蘇峻

327年(咸和二年),庾亮欲削蘇峻兵權,徵其為大司農。溫嶠阻聽說後準備率軍入衛建康,庾亮卻不肯答應。不久,蘇峻起兵反叛,溫嶠派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岳、鄱陽內史紀瞻等人率水師前往討伐。 328年(咸和三年),蘇峻軍攻陷建康,庾亮出逃。溫嶠得知後,悲痛欲絕。不久,庾亮前來投奔,並宣布太后的懿旨,進封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溫嶠認為,蘇峻未平,不宜受封,拒不接受。 [15]

同年四月,溫嶠與庾亮起兵討伐蘇峻,互推對方為盟主。溫嶠的弟弟溫充建議推舉位重兵強的陶侃,溫嶠派遣督護王愆期前往荊州遊說陶侃共赴國難,陶侃非常猶豫。在參軍毛寶勸說下,溫嶠再次修書,痛陳利弊,終於說服陶侃起兵。溫嶠於是傳檄天下,宣告蘇峻罪狀。 [16]駐守廣陵的郗鑒向溫嶠派出使者,提出設立堡壘、堅壁清野、斷絕蘇峻軍糧食來源的策略,溫嶠深表同意。 [17]

五月,陶侃率部到達建康。有傳言說他要誅殺庾亮以謝天下,庾亮甚為害怕,依從溫嶠的建議主動拜訪陶侃謝罪,兩人冰釋前嫌。 [18]此時,討蘇聯軍有六萬大軍,旌旗連結七百餘里,聲勢大振,兵鋒直指石頭城。蘇峻見聯軍勢大,面有懼色,對手下道:“我早知道,溫嶠能得眾心。”[19]

兩軍對峙以來,聯軍敗多勝少,而溫嶠軍糧食盡,不得不向陶侃借糧。陶侃十分惱火,責備溫嶠準備不足而倉促興兵,聲稱要返回荊州以等待時機。溫嶠首先預言蘇峻驕兵必敗,再分析形勢已經​​騎虎難下,陶侃如果退兵,有“沮眾敗事”的危險。陶侃無言以對。 [20]

328年(咸和三年)九月,溫嶠修建行廟,大設壇場,祭告皇天后土祖宗之靈,親自宣讀祝文,語氣激昂,淚流滿面,三軍將士都不敢抬頭觀看。同月,陶侃都督水軍攻打石頭城,庾亮、溫嶠等率步兵萬人從白石出戰。蘇峻酒醉之下,竟然馬失前蹄,被陶侃麾下將領斬殺。 [21]

在平定蘇峻之亂期間,陶侃雖然是盟主,但是實際謀劃安排都依靠溫嶠。 329年(咸和四年)三月,溫嶠被封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官散騎常侍,進爵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戶。王導想獎賞決戰前投奔朝廷的路永等人,在溫嶠的堅決反對下,王導只得做罷。 [22]

逝世

蘇峻之亂平定後,朝廷打算讓溫嶠留在朝中輔政。溫嶠認為王導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選,於是​​要求返回江州。此時的京師方經戰亂,殘破不堪,物資缺乏,溫嶠留下部分物資後方才返回武昌。 [23]

同年四月,溫嶠路過牛渚磯,聽聞水下多怪物,便命人點燃犀角下水照看。當夜,溫嶠中風,回到武昌後沒有幾天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二歲。江州百姓聽到溫嶠去世的消息,無不相對而泣。 [24]

類別 :[南戲曲目]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0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