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玉觀音:玉器作品

介紹

觀音是中國數千年來慈善與救贖的化身,是真善美的代名詞。觀音心性柔和,儀態端莊,由男士來佩戴,可消彌暴戾,遠離是非,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災解難,遠離禍害。觀音菩薩可以救助世上的一切痛苦和困厄。觀音菩薩能急人所急,難人所難,隨時解救困厄的人。觀音可以現出三十三應身,能把人渡往幸福的彼岸觀音菩薩救人是不圖回報的。男人多戴觀音,是讓男人少一些殘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自然就得觀音保佑平安如意,冰種觀音質地透明,深得廣大愛好者喜歡。

長期佩戴有益健康,玉石釋放的微量元素可起到保健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就將玉石用於醫療保健。如《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等古藥醫名著中都有記載:玉石有“除中熱,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療;有106種玉石用於內服外敷的治病方法。玉,當今最流行的佩飾品,穿金可以顯富貴,戴玉可以保平安。誰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呢?而翡翠是玉家族中最名貴的一種。玉自古被譽為吉祥、避邪之物;它像徵權利和財富,高尚純潔,典雅華貴,安樂幸福。經科學測定,玉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元素,佩戴在身會被人體吸收,使人體的的微量元素獲得平衡,從而起到祛病消災的功效。古人云:"君子玉不去身也"! [1]

明代玉器玉觀音



尺寸:高26.4cm 底徑5.4×10.2cm

清宮舊藏

青玉,質瑩潤無暇。觀音立體圓雕,眠目,直鼻,小嘴,高髻,並飾頭披。袒胸,身著長衣、長裙、寬肥袖,左手指搭於右腕,右手持念珠。裙角露

觀音,即觀世音,為佛教中四大菩薩之一,後因唐諱太宗李世民之名,故去“世”字,而改名觀音。據稱觀音可應機以種種化身救眾生苦難。佛教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女相菩薩造像,約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以後,早期多為塑像,惟明代始見玉作。

觀音心性柔和,儀態端莊,佩戴者可消彌暴戾,遠離是非,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災解難,遠離禍害。俗語說“男帶觀音女帶佛”,就是希望男士們能藉觀音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自然就得觀音保佑平安如意。

世界最大玉觀音

現代

尺寸: 高12米,重219噸,現矗立在福建漳州天城山林前巖寺。 

說明:世界最大佛玉:佛玉是特指緬甸瓦城獨產的緬甸白玉。佛經記載,以玉雕佛的歷史始於2550年前,佛祖釋迦牟尼佛到緬甸瓦城說法,見當地獨產之白玉瑞氣騰騰、祥光環繞、靈性浮現,即定該玉專雕佛像,遂開始以玉雕佛的歷史。因緬甸瓦城獨產的白玉專雕佛像故稱為“佛玉”。佛玉之稀珍,緬甸視為國寶。故世界各地寺院恭請佛玉雕成的玉佛為幸,由此信徒雲集,禮敬玉佛,香火鼎旺。 2002年在緬甸瓦城德姐金山礦區開採到有史以來最大的佛玉,讓當地既震驚又困擾,震驚的是此佛玉天然形成,長15米,重399噸,內涵大量翡翠、藍寶石和紅寶石等珍稀玉石,困擾的是分解取珍稀玉石還是整體雕刻。

世界最大玉觀音:就在世界最大佛玉開采出來同時,位於千​​里之外的閩籍緬甸華商鄭鵬先生驚得一夢,夢中觀音囑其於某方向尋找一大玉,整體雕成觀音法相,以佑中土。鄭先生遵循夢囑,確實找尋到此世界最大佛玉,並聘請名師去除玉皮,挑取最精華完美的玉心部分,雕成一尊觀音菩薩整體立像。由於玉脆特性且此玉太大,每次大力雕刻敲擊大家都心驚肉跳,害怕因用力太猛而導致玉石分裂,幸觀音保佑,有驚無險,最終歷時一年半的粗雕,一尊高12米的觀音整體立像呈現世人面前,重量大約為219噸,剩餘180噸的其他好料。

然後,鄭先生將世界最大玉觀音請回中國以佑華夏。從緬甸山區到中國的浩大運程中,交通不暢,坎坷不斷,鄭先生數次虔誠祈禱,得蒙觀世音菩薩佛力加被,屢現奇蹟,最終如願以償。歷經開山闢路、飄洋過海,2004年玉觀音終於在福建安家,成功請至漳州。因該玉觀音“天然形成”,又“天助成功”請回祖國,故名為“天成玉觀音”。

保佑台海和平

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尋聲救苦][利樂有情]的佛法精神,正是促進世界和平、慈愛和智慧的精神甘霖。 2008年農曆6月19日觀世音成道之日,鄭鵬先生正式將世界最大玉觀音——天成玉觀音捐贈給福建漳州天城山景區內的千年古剎林前巖寺,從此天成玉觀音便矗立在海峽西岸,普渡眾生,洗滌心靈,共沐佛光。獲贈世界最大玉觀音後,天城山將建設觀音信仰中心、四眾修學中心、海峽兩岸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推動海峽兩岸佛教文化交流,形成一個“文化生態旅遊勝地、朝聖之地”,構成“北有湄洲島媽祖文化、南有漳州天成觀音文化”的對台合作和交流的旅遊佈局。

類別 :[潮劇劇目]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