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刻花

陶瓷刻劃花裝飾是指在尚未乾透的坯體表面上,用竹製或鐵製工具來刻劃出各種深淺、面積不同的紋飾。

簡介

陶瓷刻劃花裝飾是指在已乾或半乾的陶瓷坯體表面上,用竹製或鐵製工具來刻劃出各種深淺、面積不同的紋飾。在陶瓷胎體表面的刻劃裝飾中,包含了剔花、刻花、劃花、鏤空、篦劃紋、篦點紋等各種不同的工藝技法。

在裝飾技法上, 陶瓷刻劃紋飾所利用的是剔除土坯表面多餘土料的方法,用以增加陰影效果,突顯出紋飾本身的立體感。這種裝飾技法並不是宋代時期陶瓷所特有的裝飾手法, 在此之前的各個時代均有發現類似性質的裝飾技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隋唐、五代的不斷改進​​,到了宋代陶瓷刻劃花裝飾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貌,獨具一格,為世人所喜愛和讚賞。但是北宋時期以後,陶瓷刻劃花裝飾的發展開始流行起來,成為南北各地窯口普遍採用的裝飾手法。陶瓷裝飾上所表現的各種刻劃浮雕效果, 顯示出當時的手工藝者對於雕刻技法的成熟運用。宋代陶瓷刻劃花裝飾分為五種,依次為:陰線劃紋(針刻花)、浮雕剔花、刻花、篦劃紋、鏤雕。 [1]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指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紋。

宋代最盛行,青瓷採用較多;南方龍泉窯及北方耀州窯最具代表性。對鄰近地區瓷窯同類裝飾有較大影響。

宋代瓷窯普遍採用的一種裝飾技法。系用竹、骨、鐵製的平口或斜口刀狀工具在已乾或半乾的胚體刻出花紋。其特點是著力較大,雕刻較深,花紋有層次。刻花常與劃花技法結合運用,被稱為“刻劃花”。

暗刻花

用刀在沒有上釉的素胎瓷器上畫出凹下去的花紋,稱為暗刻花,之後澆上釉入窯燒,燒出來有花紋的地方會凹下去一點,顏色也深一點,朦朦朧朧很含蓄的感覺。

藝術特徵

北宋中期以後, 前期所常見的浮雕剔地和針刻花技法,已逐漸為一種新的斜刀刻花手法所取代。這種更為有效的刻劃技法被稱之為單入側刀法,以直刀深刻、斜刀廣削的刻劃方式, 可以在不需要完全剔除紋飾四周胎土的情況下,製造出立體陰影的效果。所刻劃出來的線條,犀利流暢,層次有別,與前一種大面積剔地浮雕的手法比較起來,斜刀刻花則更為簡潔便利,相對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樣的刻花技法,在當時廣為流行,從北方的耀州窯、定窯,到南方的龍泉窯、景德鎮窯等,各地窯廠紛紛採用,並出現了各種精彩的花卉植物、魚龍走獸和嬰戲圖,並且在構圖佈局上,呈現多樣化的形式,成為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裝飾刻花技法。另外一種刻花技法為直刀深刻,垂直用刀,刻劃坯體表面,常見於定窯、磁州窯作品的刻劃紋飾中。 [1]

類別 :[各種禮品]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