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瓷器“始於漢世”,東漢約公元25-220年,此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並不遠銷。因此,影響所及,極為有限。五代時的景德鎮以為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從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對於宋代青白瓷的製作,對於元、明、清瓷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景德鎮瓷器大量系藝術陶瓷、生活用瓷和陳設用瓷,以白瓷為著稱,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幹多種品名。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裝飾多樣。在裝飾方面有青花、釉里紅、古彩、粉彩、鬥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瓏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產品為大宗,顏色釉為名產。釉色品種很多,有青、藍、紅、黃、黑等類。僅紅釉系統,即有鈞紅、郎窯紅、霽紅和玫瑰紫等,均用"還原焰"燒成,產品馳名世界。名稱簡介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手工製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新廠;老廠;樊家井;三閭廟;高新區等)。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千餘年來,景德鎮製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製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尤其以“骨瓷”最為有名。骨瓷的瓷質具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瓷器紋飾

在中國古代,經過近千年的陶瓷文化及工藝的發展,陶瓷器物發展了很多不約而成的紋理與紋飾,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下陶瓷常用的紋理與紋飾[2]  和合如意圖

【和合如意圖】清代瓷器紋樣。如意,僧具之一,講經時多用之。 《釋家要覽》載:“如意之製,蓋心之表也,故菩薩執之,狀如雲葉”。民間則作為玩賞的吉祥物。 《瑯環記》載:“昔有貧土,多陰德,遇道士贈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舉之頃,隨即如意,因即名之也。”瓷器上繪荷花(和)、盒子(合)、靈芝(如意)、,象徵“和合如意”。  金玉滿堂圖

【金玉滿堂圖】瓷器紋飾。流行於清代。金玉滿堂是形容財富極多。 《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後又將金玉滿堂稱富有才學之人。 《世說新語·賞譽》載:“王長史(王濛)謂林公(支遁),真長(劉惔)可為金玉滿堂”。因魚與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繪金魚來比喻金玉滿堂。  獨占鰲頭圖

【獨占鰲頭圖】瓷器紋飾。鰲魚,傳說中的海大龜(鱉)。一說形似龍,好吞火,故立屋脊。亦名蠻蛤,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於海中。唐、宋時期皇帝殿前陛階上鐫有巨鰲,翰林學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於陛階正中,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 《玉壺清話》載:“座主登庸歸鳳閣,門生批詔立鰲頭。”後稱狀元及第為獨占鰲頭。明清瓷器上繪有此圖,以康熙製品為精。  祝壽圖

【祝壽圖】瓷器裝飾題材。清康熙時頗為流行。內容有“西王母祝壽”、“福祿壽三星”、“八仙慶壽”、“萬壽無疆”、“壽桃”、“雙螭捧壽”、“蓮花八寶托壽”等。有的碗、盤飾有用一百個不同字形的壽字組成的“百壽紋”。此外,有的壺全器作壽字形,寓祝壽之意。  蓮花紋

【蓮花紋】南北朝以後流行的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託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海水紋

【海水紋】瓷器紋飾之一。流行於宋代。海水佈局為圓圈形式,多為八至十圈,中心為海螺紋或飾一朵花。各窯均有,而風格不同。  海龍紋

【海龍紋】瓷器裝飾紋樣之一。流行於明清時期。畫面為遊龍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鬥彩海龍紋龍身用青花勾勒,填以黃彩,行雲與海水均以青花和綠彩組成,浪濤則不施彩,顯出浪濤天的氣勢。  梧桐圖

【梧桐圖】清代瓷器紋樣之一據說系瓷製藝人根據唐人王勃《滕王閣序》的詩意,將“江西八景”中章江門和滕王閣組合為景逐漸演變而來,又以“梧桐引得鳳凰來”的佳句,稱此圖為“梧桐”。畫面景、物、人皆備,宛如一幅江南漁、樵、耕、讀山水風俗畫,邊緣飾織錦圖案,輔以串珠裝飾,中間飾象徵吉祥的“八寶”紋樣。整個畫面構圖嚴謹,繁而不亂。  嬰戲紋

【嬰戲紋】瓷器上裝飾的兒童嬉戲、玩耍的畫面。始見於唐代長沙窯,在註子的流下用褐彩繪一肩負蓮杖、手挽飄帶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時期,耀州窯、定窯、介休窯、景德鎮窯、磁州窯等均有嬰戲紋產品。裝飾方法為刻劃、印花、繪畫等。圖案有童子戲花、雙嬰划船、騎竹馬、抽陀螺、釣魚、玩鳥、蹴鞠、趕鴨、放鵪鶉、攀樹折花等,筆劃簡練流暢,構圖生動活潑。明清時很流行。

嬰戲紋  嬰戲三果

【嬰戲三果】嬰戲紋之一。所見為宋代定窯印花器。三個兒童一騎於樹枝上,一坐於樹枝上,一立於樹枝上,分別攀拽樹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愛。  眼前見喜圖

【眼前見喜圖】瓷器裝飾題材。盛行於清代。畫面以動、植物為主要內容,以諧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繪梧桐、喜鵲,稱“同喜”。繪喜笑顏開的四個童子,稱“四喜人”。繪一豹、一喜鵲,稱“報喜”。繪二喜鵲、一銅錢,稱“喜在眼前”。繪二童子笑臉相對,稱“喜相逢”。繪梅花梢上落一喜鵲,稱“喜上眉梢”。繪一灌獾、一喜鵲,稱“歡喜天地”。繪一喜蛛下垂,稱“喜從天降”。繪兩隻喜鵲,稱“雙喜”。  福祿壽圖

【福祿壽圖】清代瓷器裝飾題材。畫面繪蝙蝠、鹿桃或鬆、鶴、壽星老人等內容。蝠、鹿音同“富”、“祿”,分別代表富貴和高官厚祿,松、鶴、壽桃、壽星均寓有長壽之意。此圖又稱“三星”。瓷器上裝飾此圖,象徵福、祿、壽三星高照,表達了世人的美好願望。  纏枝紋

【纏枝紋】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桿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婉轉流動,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饕饕紋

【饕饕紋】又名獸面紋。饕饕是一種神話動物,面部兼有牛、羊、虎、熊等動物的特徵,猙獰恐怖。以《呂氏春秋》“周鼎著饕饕,有首無身”的記載而名。明清瓷鼎、瓷爐上見有仿商周銅器的饕饕紋,裝飾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繪等多種。  羲之愛鵝圖

【羲之愛鵝圖】明清瓷器的常見紋飾之一。王羲之是東晉傑出的書法家。為了掌握書法技巧,養成了“愛鵝”的癖好。他從鵝行水的動作中悟出了用筆的方法。曾以書寫一部《道德經》的代價換取了山陰道士所養的鵝。後世因有羲之愛鵝之說。明成化鬥彩高士杯上的羲之愛鵝圖,王羲之頭、手及下身衣著均為青花,上身衣服輪廓內填以礬紅。僮兒手捧圖書,除衣服填成水綠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鵝為赭色,輪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點、坡石、草竹均以青花為主,或填加相應的色彩。構圖十分精美。  麒麟送子圖

【麒麟送子圖】瓷器紋飾。古時將麒麟視作祥瑞、稀有之物,用“鳳毛麟角”形容罕見而珍貴的事物。清人祝賀親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畫麒麟送子圖或寓“早生貴子”、“福增貴子”之意[1]。

歷史發展

景德鎮瓷器從漢朝開始燒製陶器,距今1800多年,從東晉開始燒製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

考古發掘表明,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兩代迅速發展,至明、 清時在珠山設禦廠,成為全國的製瓷中心。

景德鎮瓷雕製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遠在隋代就有“獅”、“象”、大獸的製作。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釉、釉下五彩、青花鬥彩、新花粉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鮮豔奪目。

景德鎮瓷業習俗是景德鎮製瓷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德鎮在宋代出現"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景觀,瓷業習俗已具雛形。

從民窯來說,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鎮製瓷業燒、做兩行便開始分立。 “陶食工,不受藝傭,帚賃窯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現兼營燒做兩行的“燒圇窯戶”。同時,民窯業也具有完善的生產體系。這個體系分為不同的行業,各行各業都有其行幫組織,他們既各自獨立經營,又處在經常的互相聯繫中。由於分工不同,工匠必須各自掌握一種專門技藝,並以此為終身職業。這對工匠的工藝水平的提高和技藝的嫻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也為新工藝的創造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景德鎮明清時期的製瓷工藝成就,是與景德鎮瓷業生產分工細緻的特點分不開的。

類別 :[家居建材]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