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桂林話

桂林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個移民城市,其語言繼承了中原的語言特點外,還有很多自己的地方特色。桂林話源於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語音、語調、聲腔以及說話習慣等方面,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異,有其自己的趣味和規律。

基本簡介

桂林話是桂林的地方話,源於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南方官方語言,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演變成了桂林話。桂林話在語音、語調、聲腔以及說話習慣等方面,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異,但語根相同,語義相近,能為全國許多省份的人聽懂。在封建科舉時代,桂林話被定為“南方官話”。桂林人話中的含義,潛台詞,言外之意,大概只有桂林人自己才能夠準確地品評出來。

這就是“味道”,方言的味道。

方言發展

歷史典故

如王君鼓動趙君去做一件事,趙君掂量了一下,覺得這樣做對自己有害無益,便撇撇嘴說:“你'醒'我了!”這“醒”字,就有唆使、挑唆、哄騙等意思,由此派生出“'醒'二叔下水”這句俗語。如某人形容別人的言語行事“好'口楞'(leng,讀第一聲​​,無鼻音)”,甚至稱其為“口楞哥”。其“口楞”字,桂林人原是用來形容被人搔了胳子窩的那種感覺,現已引申為做事粘糊,不果斷,行為乖張,並有小氣,不磊落的含義,非桂林人難以理解其準確的意思。有時候,對某事某人,非一“口楞”字不能形容,著一“口楞”字,則惟妙惟肖,極是生動傳神。

桂林方言的糟粕

這一類方言極多,如形容某人胃口好,便說是“很勺得”,這“勺得”就要比“吃得”更形象;說某人“好'醒'”,就有“三八貨”之意;吃不說“吃”,而說“歹”;俏皮的男娃子說起女娃子時,稱其為“母介(讀陽平,第二聲)”——當然“母介”二字為桂林方言的糟粕,不宜提倡,應廣泛開展精神文明教育。

一個地域的方言,反映了某一地域的習俗、文化心理,實為一種地域文化。這種文化隨著歷史的變遷而變遷,同是一種意思,不同階段就有不同的說法。如形容作風不正派甚至以此為業的女人,就經過了“婊子”、“爛麻包”、“臭張”的演變,現在則稱為“卯妹”了。也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再興講的,如七十年代稱談女朋友為“叉舞”;稱十元錢為“一張紙”,現已不這麼說,因為就十元錢來講,物價已上漲多多,這“一張紙”已非那“一張紙”了;現在稱100元為“一搞水”,而1000元為“一撇水”了。此外,有些話並非桂林方言,只是被賦予了一層“不堪”的意思,如有些人在看電視或電視劇時,聽到人​​家說“瞎掰”時,便不禁掩口而笑,其實該笑的是他自己,因為詞的意思雖然差不多,但此“瞎掰”並非彼“瞎*”。

常用詞語

桂林話一

豆子鬼=小把爺=小孩子=小屁眼

蟒鼓=蝗蟲

螞拐=青蛙

醒=袕r=唆使=三八貨=傻(如今並沒有太過討厭的意思)

半桶水=做事不牢靠,對事物一知半解

打賴死=抵賴

夜屎=管閒事

燒夾子=蟑螂

小橄欖=小屁孩

估堆=粗略估算

解古=一種用繩子纏手的遊戲

講古=講本地或者很有歷史的故事

克料子=歇菜

老蓋(老讀第四聲,蓋讀第三聲)=老敢子=父親

貓冬瓜=孬種 =很笨

吃芒芒=吃飯 (也是陽朔方言)

累(累 讀 第二聲)堆=龍得=囉嗦

類別 :[世界語系和語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