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郴州話

郴州話,是指郴州市區形成的一種西南官話。為郴州地區兩種代表類型方言之一(一種是以資興說代表的湘南土話型,一種是以郴州話為代表的北方官話型)。

概述及歷史

[1]郴州話好土,太陽念成日頭,石頭又被念成馬拉牯。

郴州話好怪,全市百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獨獨街上哇咯個話,一到鄉下就變刮地。

其實郴州話一點也不土,它是古代的官話。所以郴州話有許多古音和古詞彙,江仍念成古音“缸”,閃電稱矅火,休息喊歇力,廚房叫灶屋。郴州話中後頭有“子”、“頭”、“地”和“得”的話數都數不稱,要知道這些詞尾可都是有來頭的,最少都出自唐宋。比如有想頭,有搞頭,有看頭,有盼頭,有念頭,有嚼頭等;又如日頭,年頭,念頭,房頭,前頭等;還有院子,日子,宅子,籠子,燕子等;以及認得,嚇得,看得,用得,記得,不見得等。確實數都數不稱,要你搞坨數不稱。其實郴州話蠻有味,五味被念成:甜咪咪、酸啾啾、苦呀呀、辣唏唏、咸嚀嚀,好像唱歌一樣,好鎏精(精彩)

其實郴州話一點也不怪,獨獨街上哇咯個話,喊作語言島現象。就是說郴州話不曉的是什麼時候,有大量的外地碼子斗然喀(突然)來到郴城居住生活所形成的。那麼,這些外地碼子是誰呢?

明朝進士、兵部員外郞郴州人袁子讓哇:“吾鄉讀'肉'為'辱'是也,而'欲'亦為'辱','玉'亦為'辱';讀'於'為'餘'是也,而'魚'亦為'餘','如'亦為'餘';讀'污'如'侉'是也,而'無'亦為'侉','吾'亦為'侉','屋'亦為'侉','物'亦為'侉'。”(引之羅常培《漢語方音研究小史》中國文化精華全集第20卷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版。 )

袁子讓哇明朝郴州人將“肉”、“辱”、“欲”、“玉”都念成“肉”;“於”“餘”“魚”“如” 都念成“餘”;“污”、“侉”、“無”、“屋” 都念成“屋”。這裡面只有二字我們不曉得,一是玉,寅今(現在)已不念“辱”,其它“肉”、“辱”、“欲”寅今還念成一樣,不但如此,還有“六、綠、育、日”也都念成“肉”。還有“侉”是古方言(意思是語音不正,特指口音跟本地語音不同),寅今不哇了,但“無、屋、物”都念一樣,只有“污”音同調不同。而“於、魚、如”讀音仍同“餘”。袁子讓文中後面還提到了郴州話中“僧、孫、生”,“尊、增、爭、臻”明朝和現在的讀音都相同,這說明幾百年前明朝的郴州話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郴州話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另外,我們可以從北宋郴州知州阮閱所作《桂門關》、《崇德河》二首七絕中可以曉得北宋時候的郴州話,也是慣得(這麼)念。郴城北面有一關卡,喊桂門關,宋時被郴州人念成鬼門關。阮閱以為“楚谷聲音誤最多,近年方正桂門訛。”說明北宋那時,“桂、鬼”音同或音近,現在桂門嶺也把郴人念成“圭門嶺”,可見宋代的郴州話就是慣的哇,跟現在沒有什麼差別,是“楚谷聲音”,就是楚音。

喉啦(是的),外地碼子就是楚人。二千三百多年前,郴地本地碼子是古越人,哇的是鳥語。古時候郴地後面是北門嶺,前面是三條小河,東邊是郴江,西邊是蠻大蠻大的沼澤濕地,水邊長滿一地廩蒿,它可以當菜吃,又可以當藥呷,越人喜歡的不得了,便以“廩”為咯個地方的名字。還是楚人有文化,把它寫成“菻”,意思還是一樣,就是長滿青蒿的地方。

冇想到的是,公元前380年,一支楚國首都郢邑旁邊的沮漳河邊的楚人組成的水軍,在佔領湘江中游後沿耒水“上逾取菻”,菻一下子成為楚國的地盤。

郴江本來只是一條小河,越人坐獨木舟撈魚捉蝦倒也方便,要想走大船就難了。但狡猾的楚人發明了“屯三舟為一舿”的航行方式,即將三條小舟並成一舿,大江為舿,小河為舟。這樣,湘水及支流耒水成為楚重要交通幹線,“菻”成了耒水河運的終點。咯下子就不得了啦,好多楚人跟到坐船來到咯裡,當官的,當兵的,做生意的一大堆,一個長滿青蒿的地方擠滿了楚人。冇過幾十年,菻便形成了一個城邑,是楚南通往嶺南的邊境口岸,為楚南邊邑。於是楚人將地名“菻”去掉草頭,增加邑旁,改​​“菻”為“郴”,意思是遙遠的城邑,即邊邑。

郴邑裡面住滿了楚人,他們是最早的郴人,哇的是楚語,要曉得,當時楚語有好抖稱(神氣),自然跟周邊百越鳥語不一樣,這就是郴州話的由來,也是郴州話​​與周邊的話有很大差別的緣由。

郴州話源於楚語冇一點假,雖然時間長了郴州話也變了蠻多,但音相同,調相似,難怪我們在外面被認為是成都人。其實,四川話也是漢江湖廣人填四川帶過去的,後來,四川話影響了雲貴,這些話被稱為“西南​​官話”。改革以後,郴州話發生了二千多年都沒有的巨大變化,音、詞都在向普通話靠近,好多土話正在消失。

語音區別

[2]郴州話與普通話相比,語音大略有以下幾點不同:

1 . 改變聲調。如:辮,去聲改念成陰平。變,去聲改念陽平。臂,去聲念成輕聲。吵,上聲念成去聲。

2 . 無捲舌音。知、蚩、詩都念成平舌音,與資、雌、思同。兒、爾、二、而、耳等捲舌音,均念成“e”。

3 . 無後鼻音(ang eng )。凡是後鼻音均念成前鼻音(an en )。郴州話,“船、床”發音不分,如果對話的對方是異性,你是叫她(他)“上船”呢,還是“上床”?往往弄得雙方都尷尬。

4 . 改變聲母或韻母。如:街(jiē→gāi),鞋(xié→hái),鵝(é→ngo),去(qù→ké) ,顏(yán→ngan)。斜(xié)保留古音(xiá)。所以,在唐代劉禹錫的七絕《烏衣巷》中,“斜”才與“花、家”押韻。

詞彙區別

1 . 古漢語單音節詞多,郴州話保留不少單音節詞。如崽(兒子)、郎(女婿)、面(麵條)、粥(稀飯)、搞(玩耍)、哇(wá、講)等。

2 . 郴州話在一些稱謂詞之後,加個後綴“得(dei,三聲)”字,以表親暱。如:姐(jià)得、姑得、嫂得、嬸得、姨得、舅得、滿得(兒子)、細人得、賴剝崽得。

3 . 詞義擴大、轉移。如物量詞“個”,可以代替很多其他量詞:頭、匹、口、條、座、棵、張、把、支、只、枚、頂、件等。更有一個“打”字,“造血功能”特強,簡直是個萬能組詞用字:打(買)酒、打(滔)水、打(做)鞋、打(砍)柴、打飛腳(快跑)、打曼(看)、打夢銃(作夢?)、打古銃(瞎猜)、打啞迷(猜)、打眼(ngàn)瞇(想睡)、打夾(ga、作伴)、打滿令(亂說)、打擺子(做無用功)、打高(打架)、打擰光(什麼都不穿裸體)、打赤膊(讀詞博,光著上身)、打眼(ngàn )得很(特別顯眼)、打脖(接吻)。

4 . 郴州方言中,有一種特殊造詞法:在形容詞後,加補語,再加一個念輕聲的後綴“滴”,以示強調中心詞的濃厚程度。如:紅飛滴、黑墨(mē)滴、白蓬(pōng)滴、臭粉滴、香噴(pēng)滴、淡別(biè)滴、濕加滴、甜咪滴、滿東滴。也有少數動詞能如此結構,如:笑瞇滴。

5 . 有不少方言,純粹是郴州的土特產。如:紅麼(什麼)、爛在(抹布)、辣利婆(手腳快的女能人)、強口白舌(亂說)。

郴州話掃盲

如果純用郴州“土特產”組成語句,也可讓外地人不知所云。如:“摟(lòu)倒一個馬賴古,拌老一高。”其意是說:碰到一塊石頭,摔了一跤。以下這類土話,誰聽誰懵:

作神(專注) 假古(偽劣;小氣) 門如(明天)

類別 :[世界語系和語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