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格陵蘭

島嶼形成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日前研究發現格陵蘭島形成於38億年前,其前身是海底大陸,由於大陸版塊碰撞而形成,這一發現使得格陵蘭島一下子成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島嶼。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研究發現表明地球大陸的版塊運動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早許多,格陵蘭島就是大陸板塊在運動中碰撞而形成的。

科學家們是在對在格陵蘭島發現了一些遠古的岩石化石進行分析研究後得出這一結論的。他們表示,這些遠古的岩石化石隱藏在格陵蘭島的地下,它們的排列就像是一個整齊的堤壩。通過對這些岩石的分析研究,科學家們證實格陵蘭島的來歷比人們想像的要復雜的多,它可能是地殼版塊(板塊)運動的結果,而形成的過程卻是相當漫長而且複雜的。科學家們稱,在格陵蘭島發現的這些遠古岩石化石只有在大陸版塊的運動中由於碰撞才能生產,這就是科學家們所說的蛇紋石。蛇紋石的是兩個大陸版塊在運動中相互碰撞時擠壓海底大陸而形成的一種岩石,從這一點可以斷定格陵蘭島在遠古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塊海底大陸。

負責這項研究工作的哈里德·弗恩斯(音)教授,他在談到這項研究時稱,“在陵蘭島發現的蛇紋石是我們重視審視這塊島嶼的一個突破口。在格陵蘭島東南部發現的這些蛇紋石化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蛇紋石,可以這樣說,格陵蘭島是地球上由於地殼運動碰撞而形成的第一個原來是海底大陸的島嶼。根據這些化石的老化及風化程度,我們初步判斷它們形成於38億年前。”

這項研究成果被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文章稱這項研究成果將對地球的進化史以及地球生命形成的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此前,絕大部分專家們都認為生命產生於地球上溫暖的地方,因為這種地方有助於有機體吸取外界的營養,而且環境也有助於有機體的繁衍。根據地球築造論演說,地球的表面大陸就好像是一塊七巧板,是由許多的小塊拼起來的,而且這些版塊時刻都在運動當中,只不過運動的速度很慢,感覺不到而已。由於大陸版塊的運動,導致了許多版塊結合部經常會發生強烈的火山或者是地震現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由於大陸版塊的運動才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大陸。也有科學家們表示,在版塊運動發生之前,地球上只是一片汪洋大海。

到底地殼版塊運動是從何時開始的這個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因為地球表面必須要足夠冷才有條件形成固體的陸地。大部分科學家們都同意這一事件開始較晚的觀點,因為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的蛇綠石形成於25億年前。

來自紐約Syracuse大學的結構地質學家詹尼弗·卡爾森(音)稱,“目前學術界對於地殼版塊運動何時開始這個問題還有許多爭論。在格陵蘭島的這一發現給地殼版塊運動在早期發生的觀點提供了新的證據。但它同時指出,格陵蘭島的發現只能說明海底的版塊運動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並不能說明其它方式的版塊運動也開始的很早,它是研究早期地球構造的一個非常好的素材。”

隨著對格陵蘭島出土蛇紋石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逐漸把目光轉向了遠古時代地殼版塊運動的生命繁榮的影響。弗恩斯教授稱,“我們可能從格陵蘭島蛇紋石上的化學成份中分析出遠古時代生命形式的部分信息。此前也有地球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正是由於地殼版塊的運動而繁衍起來的。”卡爾森也表示,遠古時代的海底山脊是早期有機體生活的溫床,那時來自外界的各種環境變化的影響也只能涉及到海洋的表面,而對於海底世界卻是鞭長莫及。

名稱來源

格陵蘭這個名字正是這些斯堪的納維亞人所取。根據北歐神話史詩薩迦的記載,紅鬍子埃里克森因為犯謀殺罪而從冰島流亡至此。埃里克森一家及其奴隸向西北航行,以探尋傳說存在在那裡的陸地。當他在島上定居下來後,便給該島取名格陵蘭(意即“綠色的土地”,Greenland),以吸引更多的移民。 (至少該島南端的峽灣還是多草的。)他的這一妙計果然成功,北歐移民也能和新來的因紐特人和睦相處。 12世紀時,在格陵蘭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天主教的主教轄區。 1386年,格陵蘭正式歸屬於挪威,由於當時挪威是北歐三國卡爾馬聯合成員,所以在該聯合瓦解後,格陵蘭又轉屬於丹麥-挪威雙重君主國的統治。在堅持了五百多年以後,北歐人的定居點在15世紀突然消失了,這很可能是因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匱乏。後來發現的該時期居民的遺骨,都帶有營養不良的特徵。

氣候特點

由於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極圈以內,氣候嚴寒、狂風凜冽。格陵蘭年平均溫度低於零度,夏季溫度也很少超過10℃,該島北端歷史最低氣溫為零下70℃。該島南北縱深遼闊,地區間氣候存在重大差異,此外,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出現極地特有的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高緯度,一年中的極晝和極夜就越長。每到冬季,便有持續數個月的極夜,格陵蘭上空隅爾會出現色彩絢麗的北極光,它時而如五彩繽紛的焰火噴射天空,時而如手執彩綢的仙女翩翩起舞,給格陵蘭的夜空帶來一派生氣。而在夏季,則終日頭頂艷陽,格陵蘭成為日不落島。

生態環境

世界第一大島嶼、世界第二大冰原,儲存了世界30%的淡水,位於北極圈海面。每年有4個月時間是冰封的,平均溫度0度以下。日照時間很短,沒有樹木,只有一些矮小植物,不能耕種,因此格陵蘭經濟需要丹麥政府補助。當地人以捕獵為生,主要食物是海豹,格陵蘭是地球上人類最難生存的地方之一。

歷史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島面積為2,166,086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格陵蘭在它的官方語言丹麥語的​​字面意思為“綠色的土地”。這塊千里冰凍、銀裝素裹的陸地為何享有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據書記載,約在公元982年,北歐人埃里克和他的伙伴從冰島出發,向西北航行,去尋找新大陸,卻意外發現了一個大島。經過兩個夏季的考察,終於在該島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幾片平坦之地。這幾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禦北極寒風的襲擊,而且在北極短暫的夏季還長滿青嫩的植被。面對四周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埃里克情有獨鍾地將這片長滿綠色植被的沒海地段命名為“格陵蘭”,意為“綠色的土地”。據冰島古代史記載,埃里克企圖以這個“令人親切的、充滿生機的稱謂”誘惑世人,使人們遷徙到這個荒涼的冰原上。正如他在探險日記中所寫道的:“假如這個地方有個動人的名字,一定會吸引許多人到這裡來。”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攜帶著他們的家財和​​牲畜渡海而來。

此後,格陵蘭島發展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在其鼎盛時期,居民點有280多個,人口達數千人,建有教堂17個,不僅與歐洲建起了通商關係,羅馬教皇甚至還派人來徵收教區稅。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就遷至格陵蘭定居,他們世世代代以捕魚狩獵為生。公元982年,移居冰島挪威人發現了格陵蘭,於是在1261年成為挪威的殖民地。 1380年丹麥與挪威聯盟,格陵蘭轉由丹麥、挪威共同管轄。 1841年丹麥、挪威分治後,成為丹麥的殖民地。後挪威與丹麥為該島歸屬問題發生爭執,1933年由海牙國際法庭判歸丹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 1953年丹麥修改憲法,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州,與法羅群島一樣,它在丹麥議會中也擁有2個席位。 1979年5目1日起格陵蘭正式實行內部自治,但外交、防務和司法仍由丹麥掌管。 1973年,格陵蘭隨丹麥一起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然而作為一個其經濟和生存都完全依賴海洋資源的北美島嶼,受歐洲的管理是完全不必要的。 1985年2目1日,格陵蘭通過全民投票表決,終於成功地將自己從歐共體中解脫出來。自1979年5目1日起,格陵蘭建立起內部自治政府,與法羅群島在1948年獲得的地位一樣,它成為在丹麥王國名義下一個有著特殊地位的國家。內部自治政府的一個基本條件是由格陵蘭政府自行管理格陵蘭事務,而只有與丹麥王國有關的案件才由丹麥司法機構裁定。作為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丹麥派駐格陵蘭的代表其權限隨著丹麥向格陵蘭自治政府移交權力而大大減少。儘管如此他仍是丹麥在格陵蘭的首席代表,依法管理格陵蘭的內部事務,負責丹麥在格陵蘭舉行的選舉。 [1]在外交事務上,格陵蘭不能與其他國家簽訂有關外交關係的協議。而另一方面,作為一種補償,丹麥憲法又承諾,所有與格陵蘭有關的聲明都將照會格陵蘭自治政府。

政治

歷史

1814年,根據基爾條約,丹麥重新獲得了格陵蘭的主權。 20世紀20年代,當挪威從丹麥手中取得獨立之後,佔據了當時無人居住的格陵蘭島東部地區,宣稱該地是無主土地,聲稱對其擁有主權。 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事件提交國聯下屬的國際法院仲裁,依據仲裁結果,丹麥獲得了全部格陵蘭島的主權。在早期的地圖上,格陵蘭也曾被標上Gruntland的名字(意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een的訛音,還是相反,至今無人知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和丹麥本土的聯繫,由於1940年4月9日納粹德國占領丹麥而被切斷。 2008年11月25日,格陵蘭舉行自治公投,75%選民投票支持從丹麥手中獲得更大的自治權。 2009年6月21日,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的自治公投結果生效,政府接過原本由丹麥王國所屬的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和警察權、部分外交事務權。 [2]

格陵蘭總督

約納特·莫茲菲特

1979年5月11日 - 1991年3月18日

拉爾斯·埃米爾·約翰森

1991年3月18日 - 1997年9月19日

約納特·莫茲菲特

類別 :[國家名稱]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