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通河縣

通河縣依鏵子山而落、臨松花江而設、傍岔林河而居的百年小城,隸屬於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哈爾濱東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全縣幅員5678平方公里,轄6鎮2鄉、82個行政村、216個自然屯,通河縣城是城市人口6.5萬人,總人口24萬人。通河被評為中國文明縣城、中國小城鎮建設重點縣,黑龍江省小城鎮建設先進縣、黑龍江省城鄉規劃管理先進縣、省級衛生城。 [1-2]簡介

通河縣,位於黑龍江中部,通河縣

屬哈爾濱市,面積5678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2004年),縣內哈肇公路橫貫東西,雞訥公路縱越南北,松花江跨江大橋與哈同公路、哈肇公路、哈伊公路相連,是黑龍江省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境內有森工系統清河林業局、興隆林業局70%作業區和農墾系統岔林河農場。總的地貌特徵為“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澤和荒原”,耕地面積143萬畝,其中水田92萬畝,農村人均水田9畝多,居中國之首。

通河縣森林面積4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3.5%,活木儲量4000萬立方米。林中棲息著野生動物和人參、刺五加等各類植物。 1987年曾在二甲溝採集到一棵重達505克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野山參。 1996年被評為中國造林綠化百佳縣,1997年被列入中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通河縣連續二十三年無森林火災。 1997年被國家列為水稻全程機械化示範縣。道路改造面積36萬平方米,連續兩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小城鎮建設先進縣。 [3]

歷史沿革

通河縣,原名大通縣,以境內大通河得名。後因與青海省大通縣重名,改稱通河縣。此地早在周以前為肅慎地;戰國時期屬貉地;漢時屆沙地;後漢、三國時期為扶餘奴隸制王國的屬地;晉仍之;後魏、北齊時期屆勿吉地;暗時屬靺鞨黑水部,唐時屬黑水靺鞨;遼時為生女真地;金屬上京會寧府。一元時為或赤廳分地,屬合蘭府水達達等路;明時屬於奴兒乾都司統轄;清初為呼蘭副都統轄地,乾隆年間於此地設置崇古爾庫站(即三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於三站設大通縣,轄境包括通河和方正兩縣,隸屬於吉林依蘭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實行行省制,以鬆花江為吉林、黑龍江兩省的省界,通河縣改隸黑龍江省,為綏化府所轄、民國三年(1914年)將縣治移至岔林河東岸,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改名通河縣,隸屬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同年將本縣部分行政區域劃歸鳳山鎮沒治局所轄。偽滿洲國成立後,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通河縣劃屬新設的三江省所轄,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撤銷鳳山縣,將其併入通河縣。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三江、東安兩省合併為合江省,通河縣為合江省所轄。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通河劃屬黑龍江省管轄。 [5]清代屬呼蘭城守尉轄地。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吉林將軍於松花江北借地設站,其中“ 崇古爾庫站”,即今通河縣三站鄉駐地。清末,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吉林將軍奏准,於崇古爾庫站設置大通縣,隸屬依蘭府管轄。同年9月1日(農曆七月初三日),知縣張熙“開用關防任事”。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9月1日,清朝政府在崇右爾庫站(今三站)設置大通縣。隸屬吉林省依蘭府管轄。張熙為首任知縣。 1909年(清·宣統元年)4月1日重新勘界,大通縣隸屬黑龍江省管轄,縣衙遷至岔林河口現通河鎮。 1914年(民國3年)5月15日,根據北京政府內務部通令,黑龍江省大通縣改為通河縣(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縣名延用至今。 1908年6月24日(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硃批,仍以鬆花江為天然界線,“吉省湯原、大通兩縣所屬江北地方”,“改歸江省管轄”。大通縣劃歸黑龍江省興東道管轄。 1909年(清宣統元年),將江南方正泡地方劃出,設置方正縣。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6月,裁撤興東道,大通縣由黑龍江省直轄。因與青海省大通縣重名,奉令於1914年4月將大通縣改為通河縣,同時將縣署遷至岔林河口“縣治城基”(今通河鎮)。同年6月,改隸綏蘭道。 1929年1月1日,將境內北部鳳山鎮​​劃出,設置鳳山設治局。 [5]1932年4月29日,日本關東軍61砲艦聯隊侵占通河,駐通​​守軍黑龍江邊防軍第三旅步兵第五團與日本侵略軍激戰七晝夜,三戰通河城,團長吳凌漢、副團長張興華等愛國官兵在保衛通河城中英勇犧牲,在得不到增援的情況下敗退。 5月4日,政府縣長路克遵見守城無望、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燒毀縣政府重要檔案70餘卷,棄官攜縣政府印章隻身出城(夜晚騎馬從通河鎮東大門離開通河,下落不明),從此通河城陷落。日本人在通河成立“通河縣公署”偽政府,從此統治通河,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國政府投降,通河人民才結束日本人的黑暗統治。 1933年10月改縣。同年2月,裁撤綏蘭道,縣、局均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改隸三江省管轄。 1939年6月,撤銷鳳山縣,併入通河縣。 1945年8月15日偽政府倒台後,通河縣由偽政權遺留下來的舊官吏及偽警察繼續統治通河人民。 1945年8月20日,蘇聯紅軍在歸國抗聯人員的帶領下進駐通河,扶持由偽官吏及警察組成的“通河縣臨時地方治安維持會”。局勢穩定後蘇軍留下一個通訊班駐通河。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合江省管轄。 1946年2月6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及松江地區部隊進駐通河縣城鄉。至此通河縣解放,通河縣人民獲得自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北滿分局書記、吉黑軍區政委陳雲(中央政治局委員)、吉黑軍區司令員高崗(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共松江省、松江軍區的領導隨大軍進駐通河縣,中共北滿分局北滿軍區機關及中共松江省委、省軍區機關隨後進駐通河城辦公。 1946年2月7日,中共通河縣委、縣民主政府成立。隸屬中共合江省工委、合江省政府。 1946年4月下旬,中共北滿分局,吉黑軍區(北滿軍區)機關及松江省、松江省軍區機關撤離通河進入哈爾濱。 1946年6月,通河縣由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中共松江省委、省政府二分區(哈北)地委、哈北專員公署。 1946年8月,中共哈北地委、地行署撤消,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由松江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 1946年8月,劃歸松江省管轄。 [6]1949年7月,通河縣民主政府改稱為縣人民政府。 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消,併入黑龍江省,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直轄。 1955年3月,通河縣人民政府改稱通河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3月,中共綏化地委、綏化專員公署成立,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於綏化地委、綏化專員公署。 1958年8月,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於松花江地委、松花江專員公署。 1958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 [5]

1960年4月,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劃歸中共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領導。 1965年8月,通河縣劃歸松花江地區管轄。 1967年4月,經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松花江軍分區批准,成立通河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縣委、縣人民委員會的領導權。 1969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通河縣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開展黨的工作。 1970年9月,通河縣召開了第四次黨代表大會,恢復了縣委、但未設工作機構,仍於縣革命委員會合屬辦公。 1973年6月,根據省委指示,恢復縣委工作機構,縣委及工作機構於縣革委分設。 1980年9月,通河縣召開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取消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了通河縣人民政府。 [6]

1992年,通河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東鄰依蘭縣,南與方正縣、賓縣以江為界,西與木蘭縣毗連,北與慶安縣、鐵力市接壤。通河縣總面積5675平方公里。共轄15個鄉、鎮。 1992年末通河縣總人口2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萬人;朝鮮、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3.2%。縣政府駐地通河鎮。 [7-8]

地理環境

通河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地理坐標東經128°7′30″—129°24′30″,北緯45°52′30″—46°37′30″之間。東與依蘭縣為鄰,西與木蘭縣毗鄰,南與松花江為界與方正、賓縣隔江相望,北以平頂山分水嶺為界與鐵力市、慶安縣接壤。通河全境東西長約89.7公里,南北寬約87公里,幅員面積5678公里。中共通河縣委、通河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通河鎮,位於縣境南部,在哈爾濱市東170公里松花江北岸,是通河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哈爾濱市至佳木斯市之間水運最大港口。

土地資源結構大體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沼澤和荒原”。通河縣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為主,背山面水,由北向南逐漸傾斜,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形成了北中南三區呈梯狀分佈。 [3]

資源

通河縣生態環境保護完好,自然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和後發優勢。通河自然資源豐富,有石英石、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其中石英儲量為83萬噸,含矽純度達99.97%,被譽為“透明黃金”。境內有高產工業油流,儲量億噸以上。森林面積42萬公頃,覆蓋率達74%,活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名貴藥材有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123種。主要旅遊景點有鏵子山森林公園、二龍潭景區、岔林河漂流、烏龍國際狩獵場等,其中烏龍國際狩獵場為全國八大狩獵場和十大森林公園之一,鏵子山森林公園為國家AAA級景區。 [9]



通河縣境內水澤豐沛,河流縱橫,泡澤星羅棋布,松花江為通河縣南部過境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483.8億立方米,流經縣域123公里,除松花江外,較大的河流有16條,即:岔林河、西北河、小古洞河、大古洞河、濃濃河、富拉渾河、烏拉渾河、大通河、沙河子、轉心湖河、小橋河、頭道河、小通河、林子河、西二道河、四道河,均為松花江一級支流。通河縣有四大水系(濃濃河、大通河、岔林河、西北河),中小河流27條,泡澤275個,水面43萬畝,27條河流。通河縣境內較大的泡澤有躍進泡、哈什哈泡,最大水面42.95平方公里,蓄水量7621萬立方米,正常水面30.29平方公里,蓄水量4611萬立方米。河網密度0.4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徑流量15.2億立方。通河縣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270毫米,折合徑流量15.2億立方米。

林業

通河縣林業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境內有省森工系統所屬清河林業局、興隆林業局70%作業區和縣屬林業局,全縣森林面積4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1%,活立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年採伐量45萬立方米,是黑龍江省重要林業生產基地。境內有紅松、落葉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秋等珍貴樹種165種;有蕨菜、薇菜、猴頭等各類山野菜及食用菌60多種;有獐、鹿、丹頂鶴、雁類等珍稀野生動物百餘種;有野生珍貴藥材123種,佔全國中藥材普查重點品種的三分之一,蘊藏量7000萬公斤,其中刺五加、滿山紅、黃柏、五味子的寄生蘊藏量均達千萬公斤以上。五味子人工種植面積3.5萬畝,開發五味子、刺五加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前景廣闊。

礦產

礦產資源豐富,石英儲量和質量局全省之最,應用於國防工業、電子激光領域、建築裝飾及製作高檔工藝品。通河縣位於伊春-延壽多金屬礦帶中部,轄區內山脈花崗岩體居多,蘊含大理岩、石英、鐵礦、鉬礦、褐釔鈮礦、銅礦等多種礦藏。 2009年花崗岩批准開採礦點22處;已探明大理岩礦點1處,儲量716.57萬噸,礦石品位氧化鈣含量45%-51%,氧化鎂含量小於1.5%,二氧化矽含量小於3% ,屬高鈣低鎂的碳酸鹽,可廣泛用於生產水泥、工業造紙;有裸露石英礦點20餘處,已探明的7處礦點石英儲量為90.78萬噸,二氧化矽含量在98.58%-99.98%之間,國內罕見,是光伏、電子產業所需的高端材料,寶通石英公司生產的光學石英玻璃片曾被應用於神州七號航天員訓練設備;超貧磁鐵礦儲量8000萬噸,平均品位7.05%。自湧泉遍布山林,偏矽酸型、弱鹼型、含鍶型天然礦泉水儲量豐富,極具開發潛力。 [7]

能源

油氣資源豐富,2009年,大慶油田有限公司在通河實施石油勘探27年,打成方4、方6、方402三口高產油井,並已進行試採,預測石油儲量3000萬噸以上;打成方3、方401兩口氣井,其中方3井天然氣儲量達51億立方米。勘探工作仍在進行中,有望2010年提交油氣儲量。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根據30年氣象資料記錄,年平均風速為4.0米/秒,年3?25米/秒風速為4728小時,風力發電理想區域116公里,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20萬千瓦以上,可建設超百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基地。航電資源位置優越,境內有2處松花江航電工程,其中烏鴉泡航電樞紐工程在“十二五”期內啟動。核電選址條件理想。分別與華能、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簽訂了核電站開發建設合作協議,華能在黑龍江省選中的4處位置中通河佔了2處。 [7][9]

行政區劃

1996年11月1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併的批复>的通知》,通知規定:“新組建的哈爾濱市體制自1997年1月1日起實行。”至此,通河縣規劃省會哈爾濱市管轄。

1997年1月1日,通河縣隸屬與經合併後新建的哈爾濱市管轄。

2000年,通河縣轄5個鎮、9個鄉:通河鎮、烏鴉泡鎮、清河鎮、濃河鎮、鳳山鎮、創業鄉、依山鄉、祥順鄉、三站鄉、螞螂河鄉、樺樹鄉、洪太鄉、富鄉鄉、岔林鄉。

2002年通河縣鄉、鎮、村合併,2003年年末,全縣設6個鎮,2個鄉:通河鎮、烏鴉泡鎮、清河鎮、祥順鎮、濃河鎮、鳳山鎮、富林鄉、三站鄉。設40個居民委員會,82個行政村。 [5]

2009年,通河縣轄6個鎮、2個鄉:通河鎮、烏鴉泡鎮、清河鎮、濃河鎮、鳳山鎮、祥順鎮、三站鄉、富林鄉。 82個行政村、216個自然屯。通河縣城坐落於通河鎮內,轄6個社區、50個居委會。境內有:清河林業局、興隆林業局辦事處、岔林河農場。 [10]

交通

類別 :[世界地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