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帶嶺區

帶嶺區位於小興安嶺南麓,地處低山丘陵帶。全區轄1鎮1鄉、8個行政村、87個林業生產企業、事業單位。轄區有省林業幹部學院、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全區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其中林業施業區面積9.67萬公頃,人口39134人,非農業人口占92.2%。帶嶺區是一個以林為主、多種經營的新型林業城市,也是全國唯一的集森林經營、木材生產、科學試驗於一體的國家大二級企業。基本簡介

帶嶺區

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

帶嶺區(帶嶺林業實驗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帶嶺區隸屬伊春

市,帶嶺林業實驗局是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的一個直屬企業。位於伊春市南部,小興安嶺南麓,面積1041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2004年)。郵編:153106。代碼:230713。拼音:Dailing Qu。

版圖大體呈紡錘形。東南與西北方向長達78公里,西南與東北方向窄,僅為8公里,平均寬12公里。行政區劃面積為1042平方公里。林業施業區面積96 742公頃。

歷史沿革

帶嶺這片土地早在先秦時代,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肅慎族(滿族的前身)活動生息的地方。唐屬河北道黑水都督府;遼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金朝定都上京以後,歸屬上京道蒲峪路管轄;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屬奴兒乾都司;清初為齊齊哈爾副都統轄區。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後,先後歸呼蘭城守尉,呼蘭副都統和呼蘭府管轄。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置湯原縣,帶嶺地屬之。

東北淪陷後,1939年實行街村制,設立帶嶺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50年改隸第五區。 1952年10月,劃歸新設置的伊春縣管轄,翌年春設置帶嶺鎮。 1957年7月,國務院批准伊春撤縣設市後,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帶嶺鎮,設立伊春市帶嶺區。

1992年,帶嶺區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區中心77公里。東與南岔區為鄰,南、西與鐵力市毗​​連,北接烏馬河區。全區總面積1041.4平方公里,分設帶嶺、大青川兩個街道辦事處和大興鄉。 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3.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7萬人;滿、回、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2%。區政府和帶嶺林業局駐地帶嶺街。

根據大青川出土文物考證。帶嶺早在遼金時代即有人類活動,此後,又遷至其它地方。 “九?一八”事變後.日偽幹1938年7月,將帶嶺開闢為採伐作業已1941年,設立仿北安營林局帶嶺營林署,統轄木材作業事務。地方民政由偽三江省湯原縣建立的帶嶺村公所管理。 1945年“九?三”勝利後,日偽政權隨之瓦解。 1946年4月,合江省人民政府林務局在帶嶺籌建材務局,開始恢復生產,組織開發建設。

行政區劃

帶嶺開發已有50年的歷史。建制以來,經歷偽滿洲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歷史時期,各時期行政區劃變更情況如下:偽滿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一日,由於南岔另行建制,帶嶺村公所改稱帶嶺街公所,轄帶嶺街、靠山屯、復興屯、朗多屯、小白屯。 1945年“九?三”勝利後,一度成立帶嶺維持會。維持會管轄帶嶺街和靠山、復興、勝利、朗鄉、小白五個屯。

1948年,成立合江省湯原縣南岔第五區帶嶺村,帶嶺村仍轄帶嶺街、靠山等五個屯。

1952年12月,伊春縣成立。帶嶺村由湯原縣管轄範圍劃出,帶嶺改為伊春縣帶嶺第三區。帶嶺第三區政府設在帶嶺鎮,轄木曾村(現歸南岔區)、朗鄉村(現為鐵力縣朗鄉鎮)。雙興村、新興村,靠山村、帶嶺村。

1953年,帶嶺區轄帶嶺、朗鄉、小白三鎮。鎮下設村,帶嶺鎮東部為愛林村,西部為帶嶺村。此外,還有雙興村、木曾村、三合村。朗鄉溝裡設育林村,小白溝裡設護林村。

1955年,帶嶺區改為伊春縣縣轄鎮。 1957年,帶嶺鎮變為帶嶺區,朗鄉、小白二鎮及木曾村相繼劃出。帶嶺區轄鎮,鎮以下設10條街道:工農街、製材街、森鐵街、建設街、愛林街、新興街、雙興街、靠山街、護林街、朝鮮街。 1958年秋季,成立帶嶺人民公社,公社下屬永興、雙興、金星、紅星四個大隊。各大隊從各街道劃出,1960年,帶嶺區下設紅旗、雙興、東風三個管理區。 1962年,成立帶嶺街道辦事處。 1964年9月,帶嶺區與帶嶺林業實驗局實行“政企合一”,鎮內下設10條街道;南北溝各林場以場名定街,亦屬行政區劃範圍之內。

1980年經伊春市政府批准,大青川成立街道辦事處。各林場成立居民委員會。林場既是生產單位,又是區政府下設的基層政權機構。 1984年4月24日,原大興公社撤消,成立大興鄉政府,大興鄉轄永興、雙興等七個村。帶嶺鎮歸區直轄,下設永勝、永忠、永紅三個街道辦事處。 1985年,開展地名普查,整頓並命名,帶嶺設有育林路、迎賓路、局址路、運材路四條主要道路,​​還有靠山街、賓北街、大興街等25條街道和永翠、東方紅、黎明等13個林場和居委會。行政區劃總面積為104,137公頃(包括涼水居民委員會)。

經濟發展

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五大以後,帶嶺區全面實施“興林穩區、加工富區、科教強區、改革活區”的富民興區戰略,形成了林業立體綜合開髮帶動相關產業同步跟進的經濟新格局,使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1997年帶嶺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5億元,年均遞增11.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04元,年均增長11.9%。

林產工業

依託林木資源發展林產工業。帶嶺區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自身優勢,堅持生產實踐與科學試驗相結合的方針,運用推廣新經驗、新技術,發展營林生產,使帶嶺走向了可持續發展之路。現在,每公頃林木年生長量達5.07立方米,林木年生長總量達38.7萬立方米,年採伐量穩定在16萬立方米,實現長消平衡,長大於消。每公頃林木可創產值2340元,實現利稅140元,居國內領先水平。在鞏固營林基礎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建成了鋸材二次加工集成材生產線,使原木的加工向乾燥材、刨光材、裝飾材等木材深加工方向發展。投資1.2億元,建成了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的造紙廠;發展了翠林福利廠、人造板廠、餐具廠等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業,生產的工藝漆木碗、木拼畫、衛生餐具系列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大大提高了木材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實現了加工原木不出局的目標。同年,林產工業總產值實現5663.2萬元,利稅達297.9萬元,五年增長41.6%和35.4%。

農業

黨的十四大後,帶嶺區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鞏固發展了多種經營生產。現已形成食用菌、山野菜、豆製品、禽畜肉類等加工產業鏈,在有限的644公頃農業耕地面積上,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222萬元,多種經營總產值達4361萬元。年可生產蔬菜774.5噸,糧食1298噸,生豬存欄8467頭,禽存欄6.9萬隻,養殖水面23公頃。

非國有經濟

近幾年,帶嶺區大力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積極向市場經濟轉變,確立了鞏固加強第一產業,調整提高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方向。先後出台了有關發展鄉鎮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招商引資等為內容的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為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寬鬆環境,使帶嶺林區的經濟發展步入了良性循環軌道。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已達757戶,從業人員1246人;私營企業1戶,從業人員60人。個體私營經濟總產值1174萬元,上繳稅金30萬元。三資企業1戶,從業人員266人,利用外資額5萬美元。

旅游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類別 :[世界地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