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友誼縣

工業發展

工業生產格局初步形成。幾年來,縣(場)狠抓了企業內部改革,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基本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造紙、機械、製糖、印刷、塑料、橡膠、編織、啤酒、飲料、甘油、糠醛、澱粉、能源等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特別是以本地資源為原料的大麥芽、麵粉、精製大豆油、糠醛等加工行業的興起,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並湧現出一批優質名牌和暢銷產品,“健美”牌大麥芽、“龍誼”牌標準粉、“龍誼”精製大豆油、“友誼”牌糠醛、“新誼”牌425#普通水泥等十幾種產品分別被評為部優和省優。豆粕、糠醛等產品還打入國際市場。科教文衛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持續發展。近年來,友誼縣取得科技成果16項,其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6項,省內先進水平10項。友誼縣有普通中學15所,在校生5528人,教職工1058人;小學18所,在校生1.1萬人,教職工86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有公共圖書館2個;電視轉播台2座,有線電視入戶6600戶。全縣擁有衛生機構133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旅游資源具有廣闊前景。境內有興隆山、鳳林古城、美國農機作業點等旅遊區。其中鳳林古城周長6000米,城牆高4—7米,護城壕寬10—16米,深3—4米,面積100萬平方米,大古城中部有一呈方形的小古城,該城建造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早期鐵器時代的古城遺址,現已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興隆山旅遊區距縣城西南20公里,春夏之季,整個旅遊區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青山蔥蔥、綠水依依、鳥語花香、醉人心菲。山坡下120萬平方米的興隆山水庫,波光粼粼,生長著鯉、鯽、白鰱、草蝦等多種水產品,盛夏到來,庫區內垂釣與撒網,游泳與日光浴構成一幅美妙、和諧、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

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具有廣闊前景。境內有興隆山、鳳林古城、美國農機作業點等旅遊區。其中鳳林古城周長6000米,城牆高4—7米,護城壕寬10—16米,深3—4米,面積100萬平方米,大古城中部有一呈方形的小古城,該城建造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早期鐵器時代的古城遺址,現已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興隆山旅遊區距縣城西南20公里,春夏之季,整個旅遊區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青山蔥蔥、綠水依依、鳥語花香、醉人心菲。山坡下120萬平方米的興隆山水庫,波光粼粼,生長著鯉、鯽、白鰱、草蝦等多種水產品,盛夏到來,庫區內垂釣與撒網,游泳與日光浴構成一幅美妙、和諧、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

地方特色

挹婁文化的發祥地

素有“北大荒”之稱的三江平原,一直被人們視為亙古荒原。而七星流域古聚落群址考古發現得出,漢魏時期滿族祖先挹婁人已開始在友誼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由此它證明了友誼這塊土地上,蘊含著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歷史的變遷也改寫了北大荒的拓荒史和黑龍江的古代文明史。

“有京都、有宮殿,有文明、有國家。'亙古荒原第一都'鳳林古城——三江平原上的'挹婁王城'孕育了中華民族在東北亞及邊地區的古老文明。”黑龍江的“文明之光”,北大荒的“文化之舟”,以友誼縣鳳林古城為主的七星聚落群址完全可與世界級文化遺產媲美。這是國家文物考古組多次來此考察後得出的具有權威性的結論。

繼1984年黑龍江省文物管理部門首次在友誼縣發現鳳林古城至今,各級文物考古工作者已在這裡的188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陸續發現距今1700——1800年以前的漢魏時期的古城遺址154處,其中古城址62處,古居住址92處,另有猛獁像等古生物化石遺物點6處。經過各級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現在這裡已有一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3處單位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們中最具代表性、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當屬在友誼縣城富鄉鳳林村附近發現的即將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鳳林古城。它周長有6300米,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該城共有九座城區,似九曲環城。而它的西南隔七星河相望的是寶清縣砲台山(七星祭壇遺址),二城俗稱“對面城”。

據考證,鳳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漢魏時期東北三江平原乃至東北亞及邊地區發現的結構最複雜、規模最大、宮城與宮殿出現最早,且保護得很好的一個。從歷史地理上考察,鳳林古城一帶應是漢魏時挹婁勿吉人的活動中心,其第七城區應當是當地民族的京都之城。而砲台山七星祭壇則是三江平原和東北亞及邊地區最考究的祭壇遺址,​​更是我國天文考古的重大發現。

根據宏大而復雜的城址建築和豐富的出土文物推算,當時這裡的人口已達10萬之眾,生活在這裡的極可能是據今1700年以前、由原漢魏時期滿族的祖先挹婁勿吉人。當時他們已結束游牧,開始走向定居生活。從城中挖掘的500多件陶器、石器、青銅器和瑪瑙等文物中,可以看出。那時這裡的農業生產、製陶業和紡織業已發展到了一定水平,並且初步呈現出了國家的雛形。

至於如此龐大的古城聚落群體怎麼會突然銷聲匿跡了呢?這些部落的居民後來又歸宿何方?現在還無法斷定,這些奧秘只有待專家繼續研究考證之後才能得出結論。

鳳林古城等聚落群體的發現,不僅徹底否定了北大荒是千古處女地的說法,而且也為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這些文化遺產在國內同一時期中是僅見的,它對研究古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軍事、政治、經濟及生活習俗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可以說,鳳林古城是三江平原早期文明古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遺存的首要標誌。

北大荒精神的發源地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黑龍江省有兩個英雄的群體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曾令世人矚目。一是中國石油工人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開發出了大慶油田,創造了大慶精神;另一個就是以十萬復轉官兵為主體,以支邊青年、知識青年為骨幹的拓荒者在北大荒建起了全國耕地面積最大的國營農場群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創造了北大荒精神。

1958年4月。友誼農場一下子來了3000多名轉業官兵。他們住在牆是用灰條子釘的。中間夾著鋸沫子,四處漏風的簡易房子裡,育苗床上鋪幾塊木板就算是“炕”了。到了夜晚,大家凍得緊緊縮成一團。到了開荒的工地。大家住的是臨時搭起的單帳篷。下雨時外面大屋裡小。水大時連人的鞋子都會漂走。生活的艱苦,遠遠比不上勞動的艱辛。之後。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哈爾濱等城市的知青,相繼踏上友誼這片黑土地,在被他們親切地稱為“第二故鄉”的友誼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甚至更長,“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他們以獨特的方式為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和發展進步作著重要的貢獻。

友誼,這片從未真正地被墾植過的蠻荒之地,竟然神奇般的變成了聞名於世的全國第一大場,這是拓荒者用北大荒精神創造下的精神。友誼農場不論在建場規劃、經營管理、農業技術等諸多方面,都對全國國營農場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達到了周恩來總理要求的“出經驗、出糧食、出人才”的目的。

友誼之所以變成今天欣欣向榮的神奇之地。靠的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友誼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著拓荒者的熱血,友誼的每一粒糧食都是開墾者用汗水澆灌出的,友誼的今天和未來還要靠這個英雄的團體繼續發揚北大荒精神,奮勇向前,開發建設新友誼。 50年的歷史變遷著和友誼人一脈相傳的最能戰鬥、最能吃苦、最能攻堅的頑強品質使友誼脫胎換骨,這塊土地不再是天蒼蒼、野茫茫,如今,映入眼簾的是那秀麗、幽靜的小城鎮和廣褒無垠的田野。昔日的舊友誼變成了今日的新友誼。國家二級水泥混凝土公路和貫穿友誼全境的福前鐵路。沿寬敞、整潔的公路去雙鴨山市區用不上一小時的行程,距佳木斯飛機場也僅需一個來小時,去省城哈爾濱只需5小時。

“億噸糧,千噸汗。百噸淚,十噸歌”,友誼人用青春和生命。在祖國東北部的荒原上建設起我國最大的機械化農場和商品糧基地。同時也鑄造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瑰寶——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至今還在為友誼的經濟建設提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成為一筆永恆的財富。

可以說是以友誼人為首的北大荒人鑄造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又培育了一代代優秀的友誼人。

現代化農業的示範地

農業現代化,是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全國人民,特別是八億農民的希望所在。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將來還是如此。

友誼農場始建於1954年。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四十多年來,帶著黨和國家交給的“出經驗、出糧食、出人才”的光榮使命,靠著北大荒人特有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到今天這個農場已發展成為擁有140多萬畝耕地。 10多萬人口的我國規模最大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大型國有農場。而今。在農場基礎上建起了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個行政縣——友誼縣。使這裡更是別具魅力。

為進一步探索中國式的農業現代化道路,1977年國家從美國引進了先進農機設備在友誼進行設點。 1979年同樣在友誼進行全盤國產農業機械化試點。之後。四度引進蘇聯和美國先進農業機械設備.帶動了國產農業機械現代化的進程。強有力地推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加速了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縮短了我國與世界農業機械強國的距離。

1978年3月。友誼五分場二隊引進62台件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具有七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農業機械,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業現代機械化示範窗口後。這個隊就一直在實踐著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機必須先行和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的真理。

成為試點窗口後,二隊的農業機械、生產管理、技術措施和農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均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全隊生產力各要素的優化配置達到了最佳狀態,生產力系統的整體功能得到了最好的發揮。

類別 :[世界地區]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