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建始縣

建始縣位於鄂西南山區北部,跨北緯30°06′至30°54′,東經109°32′至110°12′,東連巴東縣,以野三河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陽河為界;南鄰鶴峰縣,以長河、茶寮河為界;北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連;西北與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接壤。

建始縣版圖整體狀似蘑菇雲,南北長89公里,東西最寬64.5公里,最窄處12.5公里,總面積2666.55平方公里。全縣最高點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點東南部野三口(野三河匯入清江處)海拔213米,平均海拔1152米。簡介

建始縣位於湖北省鄂西南山區北部,跨北緯30°06′至30°54′,東經109°32′至110°12′,東連巴東縣,以野三河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陽河為界;南鄰鶴峰縣,以長河、茶寮河為界;北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連;西北與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接壤。縣城業州鎮沿318國道距省會武漢市615公里,沿209國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區59公里。下轄6個鎮:業州、紅岩、高坪、景陽、官店、花坪, 4個鄉:三里、長梁、茅田、龍坪。 [1]

建始縣版圖整體狀似蘑菇雲,南北長89公里,東西最寬64.5公里,最窄處12.5公里,總面積2666.55平方公里。全縣最高點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點東南部野三口(野三河匯入清江處)海拔213米,平均海拔1152米。

地質資源

地貌

建始縣境地處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跨大巴山脈南緣分枝末端與武陵山脈分枝餘脈結合部,經受地殼運動次數較多,地殼斷陷和抬升顯著。以褶皺為主,屬構造、侵蝕、溶融等體系的結合,山體走向NE至SE向,與構造線走向基本一致。南北兩端以構造作用為主,有強烈的侵蝕切割作用,有古老的高原和平緩起伏的崗巒,基岩為碳酸鹽類的山巒,峰頂渾圓,山脊輪廓緩和,山坡以階梯狀坡形出露較多;基岩為砂頁類岩的山巒,山峰尖棱,山脊陡峭。中部山地地表切割深度達200至500米,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化學風化旺盛,地貌特點是峰頂渾圓,衝槽、溶洞、盲谷、伏流、岩溶窪地隨處可見。西南部馬水河流域石英砂岩與頁岩地段為紅層構造盆地。清江橫穿縣境,把縣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清江以南屬於武陵山脈,清江以北屬於巫山山脈。巫山山脈從建始縣北部與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交界地帶入境,繞伸東南,構成縣境山脈主幹,再分成數支,呈北東——南西走向伸展至清江北岸;武陵山脈系雲貴高原餘脈東延部分,由東南——西北走向,沿縣境與恩施市、鶴峰縣交界地帶延展至清江以南。縣境北部,最高點為太平峰,海拔2090.1米,系全縣最高點,最低點為長梁鄉細沙村水井槽,海拔287米;南部的最高點為建始縣與鶴峰縣交界處的鷹嘴崖,海拔2079.1米,最低點為野三口,海拔213米;全縣最高點與最低點海拔高程相差1877.1米。

縣境地貌形態主要有岩溶地貌和構造地貌兩種,主要組合形態有:

海拔1​​700至2000米以上,主要分佈在:①縣境北部、​​西北部龍坪鄉長嶺崗至茅田鄉張大頂,長梁鄉黃岩至肖家坪、天鵝池,高岩子林場至太平峰、大營包、南嶺、中梁子、團木埡一線;②縣境東南部劉家包村磨盤寨至熊母村、永興坪、藥山坡、十字路、枇杷坦、原嶺、橫梁子、照京坪、七里荒一線和竹園村雙茶至銅錢壩、竹園壩、魚精壩、中嶺一線。北部高台原為長江水係與清江水系分水嶺,檯面由北向南下降至天生峽谷和建始盆地北緣,檯面上渾圓形峰巒連綿,肖家坪、天鵝池、橫槽、九葉灣等處的坦、槽、沼澤地與溶洞縱橫其間,表層堆集0.5至5米的第四系黃色亞粘土。南部高台原東向豬耳河、茶寮河緩降,西向伍家河峽谷斜下,檯面渾圓,丘峰連綿,間有永興坪、枇杷坦、照京坪、戰場壩、長槽、銅錢壩、竹園壩、魚精壩等谷地穿插其間,還有熊母村三岔坪、十字路一帶沼澤、濕地與溶洞分佈其間。

海拔800至1300米,分佈在業州鎮以東,三里壩、河水坪、蟠龍村一線,從涼風埡至槐樹坦、大河坡、南里渡、墳前坡一帶。溶丘呈壟脊狀,由眾多的丘巒組合,成線排列,波狀平緩,展佈方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從客坊村雀兒籠到一碗水,海拔高度由1300米呈階梯形下降到1000米左右;再由一碗水西南,以40至50度坡度降到800米左右,而沿西北、東南兩側進入馬水河河谷地帶,此帶溶丘岩石裸露,間有岩溶槽地、碗狀窪地、落水洞等;槽底有0.5至1.5米厚第四系亞粘土,地下水露頭少,地表缺水嚴重。 3、峰叢槽谷:海拔高度一般500至1000米,主要分佈在火龍中以薑家坪至龍潭坪、望坪至青裡壩、小茅田至太和街、槐樹坦至棉花壩、紅巖寺至麻扎坪、花坪長槽至新溪、田家壩至石馬壩一帶較為典型。組合特徵以峰叢槽谷和溶丘窪地為主,槽谷延伸長達2至10千米,寬500至1000米,開闊平坦,四周大多有分支的槽坦相連。底部堆積有第四系灰黃色亞粘土層,是縣境基本農田組成部分。槽谷低凹處常有岩溶泉、落水洞、天坑等,有的還有大型暗河,為地下水排泄孔道,如望坪的龍溝、響水寨,花坪的大溪木、田家壩的響水孔一帶。槽谷地帶常因排水管道不暢而在久雨之後易發生澇災。

分佈在景陽河及其支流馬水河、太陽河、野三河、伍家河等水系的干、支流的石灰岩河谷,多呈“v”型、“∪”型,谷壁陡峭,有劈山岩溶裂隙、孤柱、溶芽屹立岸坡,並伴有溶洞、暗河出口等岩溶形態。全縣岩溶峽谷縱橫交錯,長度在5000米以上的有閘木水峽、汪家寨峽、茶園河峽、冷水河峽、碼紙峽、東龍河峽、野三河峽、景陽河峽、伍家河峽、青龍河峽等,其中野三河峽谷長達32.5千米,為境內峽谷長度之最;峽谷深度均在150米以上,其中景陽河、青龍河峽谷均深達500米左右。 5.岩溶窪地:在海拔600至2000米的各級層面上均有分佈,尤以海拔1000至1500米的各級層面分佈最為廣泛。常與峰叢共生,峰叢、槽谷、窪地三者常互連為伴,窪地底部大多呈碟狀、碗狀、鍋底狀,窪地與毗鄰峰叢埡口的比高為20至80米,地下水多以垂直排泄為主。該類地貌縣境北部以長梁鄉的肖家坪、天鵝池、大坪,龍坪鄉的龍潭坪、五嶽廟、楂樹坪、伍家坦,茅田鄉的太和、大茅田、把戲沱,業州鎮的小埡門、大埡門;中部以紅岩鎮的塗坪,高坪鄉的石埡子,花坪鄉的窯場、唐家坪、冷竹坪、龍王坦、落水坪、埡圍坪、朱家大坪、田家坪;南部以景陽鎮的粟谷壩、挖葛坦,官店鎮的戰場壩、白果壩、乍京坪、枇杷坦、三岔坪等地較為典型。

在海拔450至500米、1000米、1300至1500米、1600米處成排出現。其中:450至500米的密集溶洞群以景陽鎮葛藤坡,官店鎮車營和陳子山,花坪鄉石馬壩、後塘、田家壩,高坪鎮麻扎坪、桑園壩,業州鎮的七里坪、石鼓門、杜家壩、岩風洞一帶最為典型;1000米以上的密集溶洞群以高坪鎮的石埡、小水田,紅岩鎮的蒿壩、落水洞,三里鄉的擦擦坡、楊柳林,長梁鄉的孔雀洞、石洞、盛空壩、黑巖頭村等地最為典型;1300至1500米的密集溶洞群以業州鎮的青岩村、蘇坪、寨坡,高坪鎮的響水寨、紅珠河,茅田鄉的耍操門、後坡,花坪鄉的埡圍坪、龍王坦、小石門等地最為典型;1600米以上的密集溶洞群以業州鎮的蘇坪、西漂灣等地最為典型。此外,縣境內海拔1815米以上的張大頂、1920米的老龍洞,太平峰中部1980米處也有密集溶洞群出現。

縣境各個不同的海拔高程均有分佈,以海拔1000至2000米地帶為最多,以龍潭坪鄉長嶺崗至茅田鄉封竹一線,茅田鄉雪巖頂、夢花嶺至諸家埡一線,三里鄉中坦坪至汪家寨一線,長梁鄉天鵝池至磺廠坪一線,業州鎮九股山至團木埡一線比較典型,其中尤其以茅田鄉張大頂具有代表性。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低山區四季分明,氣候溫暖​​,年均無霜期260天,年均氣溫15.5℃;二高山地帶,氣候溫涼,年均無霜期233天,年均氣溫13.1℃;高山地帶冬長夏短,春、秋無明顯區別,氣候冷涼濕潤,年均無霜期203天,年均氣溫11.7℃;老高山地帶冬長半年左右,春連夏無秋,氣候寒冷,風雪凌大,常有濃霧籠罩。受地形地貌、太陽輻射強度、土壤濕度、植被密度、風力大小等因素影響,縣境內還具有谷地氣候、凸地氣候、坡地暖帶等多種小氣候特徵。

氣候特徵

縣境年日照時數分佈隨海拔高度增高呈拋物線形,低山多,二高山少,高山又多。全年日照時數,只佔可照時數(日照百分率)的30%左右,低山地帶1400小時左右,平均每天3.8小時;二高山地帶1300小時左右,平均每天3.6小時;高山地帶1500小時,平均每天4.1小時。從季節上分,夏季最多,佔全年40%,冬季最少,只佔全年13.5%。太陽輻射量為湖北省最低值,也屬全國閉合低值區的一部分,年輻射總量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年振幅6至7千卡/平方厘米,小於湖北省平均值(9千卡/平方厘米)。夏季最高值為10至12千卡/平方厘米?月,入秋後迅速減少,冬季最低值為4至5千卡/平方厘米?月。空間輻射量分佈是二高山小於低山,高山大於低山,總輻射量平均為低山92千卡/平方厘米,二高山88.1千卡/平方厘米,高山95千卡/平方厘米。

縣境氣溫各地均以1月最冷,7月最熱,並有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的特點。 4至10月1500米以下地帶,各月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 1月平均氣溫:低山4.1℃,二高山1.9℃,高山-0.4℃;7月平均氣溫:低山26.3℃,二高山24.0℃,高山21.5℃。極端最高氣溫:低山39.9℃,二高山35.4℃,高山29.0℃,均出現在8月;極端最低氣溫:低山-15.2℃(出現在1977年1月30日,為百年所罕見),二高山-15.4℃,高山-17.2℃,年極端最低氣溫低山一般出現在1月,二高山和高山一般出現在2月。

氣溫垂直遞減率,海拔800米以下為0.67℃/100米;海拔800至1200米為0.33至0.49℃/100米,全年平均為0.4℃/10​​0米;海拔1200米以上為0.69℃/100米。

氣溫日較差:夏季大、冬季小,夏季比冬季大2.0℃;低山比高山大,夏季,低山比二高山、二高山比高山均要高1℃左右,冬季則只高0.5℃左右。

縣境初霜期,二高山比低山早半個月左右,高山比低山早1個月左右;終霜日,二高山比低山遲半月左右,高山比低山遲近1個月。因地形複雜,受小氣候影響,在起伏山地頂部、坡地中上部和山谷下部,無霜期比同高度平坦開闊地要長10至25天;寬闊深谷,封閉深谷底部與山坡下部、山區盆地、潮濕窪地等處,無霜期比同高度的平坦寬闊地短15至30天。

縣境內年均降水量1400至2000毫米左右,隨地域、時間變化而異。以地域分:縣境北部年均降水量為1400至2000毫米,東部屬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中部、南部年均降水量1300至1500毫米;以時間分:3至11月,各月平均降水日均在15天左右,5月降水日最多,達18天左右,12月至次年2月,月降水日在10天左右;春季降水量約4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量450至700毫米,秋季降水量300至400毫米,冬季降水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7月雨量最多,年均達240毫米,極端最大月降水量504毫米(1969年7月);1月雨量最少,約20至30毫米左右。

降水強度:縣境日降雨量達50毫米以上的,從3月到6月均有,尤以5月至9月發生次數最多,縣城業州鎮5月至9月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次數佔全年總數的82%以上。從全縣范圍看,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以縣境西北部為最多,平均每年5次以上,暴雨中心業州鎮磺廠坪一帶平均每年7至8次;縣境南部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較少,平均每年3至4次。全縣日最大降雨量為236.3毫米。出現在1972年6月26日,地點:磺廠坪。據典型調查,縣城業州鎮年均降雨量為1416.4毫米,大約6至7年出現一次雨量由少——多——少的周期性變化。

縣境相對濕度隨海拔高度和季節變化各異,相對濕度基本上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低山地帶年均相對濕度為80%,二高山地帶年均相對濕度為82%,高山地帶年均相對濕度為85%。相對而言,低山地帶,冬季的相對濕度大於春、夏、秋季;二高山和高山地帶,下半年的相對濕度大於上半年。

建始縣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立體氣候特徵十分顯著。

全境分為6個各具特點的區域性氣候區:

1.馬水河流域溫暖區

縣境西部、中部的低山與丘陵地帶,大部分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間,包括縣城、業州鎮的七里、杜家、客坊、羅家、貓坪,長梁鄉的白雲、廣龍、三寶,三里鄉的槐坦、河水坪、三里壩、蟠龍等村。該區內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2至16.2℃,相對濕度80%;7月最熱,平均溫度24.9至26.9℃,1月最冷,平均氣溫2.7至4.7℃;年最高氣溫一般年份37至39℃,個別年份39至40℃,年最低氣溫一般年份-5至7℃,極個別年份達-15.2℃;年降雨量1200至1500毫米;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大於等於80%的保證率的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至4月初,平均終日在11月上旬,其間活動積溫4200至4950℃;該區範圍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麥、薯類農作物,經濟作物適宜​​發展油菜、油茶、茶葉、白肋煙、小木漆、油桐、水果等。林業適宜營造杉、馬尾松、烏桕、椿、白楊、水杉、泡桐、梧桐等。主要氣候災害有伏旱、寒潮、春季低溫、連陰雨、暴雨、大風。

2.西北溫涼區

縣境西北部,大部份在海拔1400米以上,少部份在1200米左右,包括業州鎮的楊泗、代陳、寨坡、龍門、當陽、杉木,長梁鄉的盛竹、茶園、黃岩、鞍石、鐘塘、榨茨等村的大部或全部地方。該區內氣候溫涼、濕潤,年平均氣溫7.9至10.6℃,相對濕度85%;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18.3至23℃,基本無夏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2至1。0℃;年最高氣溫29至34℃,年最低氣溫-15至18℃;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大於等於80%的保證率的平均初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間活動積溫2000至3000℃;年均日照時數1500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35%。該區內氣候寒冷,雨水多,濕度大,山大人稀,坡多田少,宜林面積佔總面積65%,適宜大量發展油松、黑松、柳杉、落葉松、大木漆、大葉楊、馬褂木、迎春花、樺木等林木,和厚朴、黃柏、黨參、當歸、紅花、玄參、絞股蘭等藥材。主要氣候災害有暴雨、寒潮、秋風、冰凌等。

3.東北溫涼區:

類別 :[世界地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