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東寶區

東寶區,得名於隋代所建荊門城區東寶山主峰太平頂的東寶塔。東寶地處鄂中,北枕荊山餘脈,南接江漢平原,是荊門市主城區,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為市轄縣級行政區;200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經濟管理權限上享受縣(市)同等待遇。國土面積1298平方公里,轄1鄉5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管工業園,人口34.5萬,128個行政村,39個社區居委會。基本概況

百度地圖

東寶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15〞(馬河鎮易畈村沙灘河叉口)-112°21′15〞(牌樓

鄉楊沖村馬家集),北緯30°46′02〞-31°27′58〞(仙居太平村胡灣)。東與鍾祥市毗鄰,西與遠安縣、南漳縣交界,北與宜城市接壤,南接當陽市、沙洋縣。全區南北最大長度約70.75千米,東西最大寬度48千米。面積1645平方千米。 2004年底,全區人口363721人。東寶區轄2個街道、6個鎮、1個鄉:龍泉街道、泉口街道、牌樓鎮、子陵鎮、漳河鎮、石橋驛鎮、馬河鎮、栗溪鎮、仙居鄉。

自然環境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東通孝感下漢瀘,與安陸、應城接壤,距武漢市217公里;南連荊州通湘粵,與江陵、潛江、天門毗鄰,距荊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與南漳、遠安、當陽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陽達中原,與宜城、隨州相連,距襄陽市111公里,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荊楚門戶”之稱,歷來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

荊門東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荊山之靈脈,南擁江漢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境內北部層巒疊翠,中部崗嶺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區、丘陵、平原、湖區地形兼具、優勢兼得。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溫暖季風型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

資源概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多達24種,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儲量分別達到46億噸、10億噸、1.8億噸,均居全省之最,極具開發潛力;原煤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水泥粘土儲量達3100萬噸;硫鐵礦、石英礦、陶土、鐵、銅、矽、礬土、大理石等資源均具有一定的開採價值;森林覆蓋率高達58%;柑桔、香菇、黑木耳、烏臼、核桃、板栗、銀杏等特產暢銷全國各地,香菇、黑木耳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荊門平原土質深厚肥沃,丘陵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產力高。全市各類土地面積1219.26千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9.4千公頃,森林面積340千公頃,淡水養殖面積5.95千公頃,人平分別為1.2畝、1.7畝和0.3畝。森林覆蓋率35.7%,活立木蓄積量1120萬立方米,樹木136科251屬485種。

礦產資源

探明礦種50多種,礦床(點)543處,探明儲量並開發利用的礦產達23種。尤其是非金屬礦具有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等特點。其中,在石油鑽探和航天工業等領域有廣泛用途的累托石儲量673萬噸,居全國之首;石膏、白雲巖和水泥用石灰岩儲量居湖北省第一位,分別為11.6億噸、12.5億噸和6億噸,磷塊石儲量3.6億噸,居省前列。

東寶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礦種24種,其中探明儲量並得到開發利用的主要有煤、石膏、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方解石等7種固體礦產資源。截至2007年底,查明煤炭資源儲量5 232.81萬噸,保有資源儲量2 877.68萬噸;石膏資源儲量16 414.54萬噸,保有資源儲量14 004.73萬噸;水泥用灰岩資源儲量3 402萬噸,保有資源儲量2 452.2萬噸;制灰用灰岩資源儲量4 606.13萬噸,保有儲量3 959萬噸:方解石儲量25.7萬噸,保有儲量25.7萬噸。全區共有33個開採礦區,115個礦山。按礦區統計:上表礦區16個、礦山79個,未上表礦區17個、礦山36個;按礦山類別統計:甲類礦山84個,乙類礦山31個。按行政區域統計:馬河27個,漳河23個,子陵42個,栗溪11個,牌樓8個,仙居2個,石橋驛2個;按礦種類別統計:煤礦58個,石膏礦9個,水泥用灰岩礦山2個,制灰用灰岩礦山12個,建築石料用礦山24個,方解石礦山3個,磚瓦用粘土礦山7個。 [1]

水資源

全境大小河流600餘條,水域面積18.49萬公頃,地表水、地下水總量為40.1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28萬千瓦。

旅游資源

東寶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聳立的東山寶塔,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依然形態穩健,氣勢軒昂;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龍泉書院古樸典雅,學風濃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點綴其間的象山四泉(龍泉、蒙泉、惠泉、順泉)聞名遐邇;以捉馬洞、仙人岩為主的三國古戰場遺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靜;老萊子山莊、聖境山、九龍谷、白雲樓等道教遺跡和名勝源遠流長;形成於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龍洞內鐘乳石令人嘆為觀止;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全國八大人工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為“著力建設的10個省級旅遊休閒度假區”之一。禀承“綠色東寶、天然氧吧、有機食品”發展理念的東寶已越來越成為理想的人居之地。

歷史沿革

東寶得名於隋代所建的東山寶塔。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漢江、長湖、漳河三大水係就有人類集居生息。其設治歷史始於殷商後期,西周分屬權國、冉國,春秋戰國歸屬楚,漢置當陽縣。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荊門縣。宋建荊門軍,明復荊門縣,清為荊門直隸州,民國降州為縣。

1949年屬荊州專區,1970年屬荊州地區。 1979年析荊門縣城關鎮及近郊置荊門市,屬荊州地區。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併入荊門市。 1985年,設立荊門市東寶區、沙洋區。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號)撤銷鍾祥縣,設立鍾祥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12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門市沙洋區,設立沙洋縣。縣人民政府駐地為沙洋鎮。

2000年,東寶區轄4個街道、7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8337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龍泉街道78883、泉口街道92532、白廟街道92399、掇刀街道58042、栗溪鎮13735、鹽池鎮21708、子陵鎮38404、漳河鎮32504、團林鎮28295、馬河鎮11319、麻城鎮25652、姚河鄉9377、仙居鄉26839、石橋驛鄉12842、安團鄉5933、何場鄉21107、牌樓鄉13802。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

2001年3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25號):將何場鄉、麻城鎮、團林鋪鎮、掇刀石街道和白廟街道劃歸掇刀區管轄。 2001年3月,撤銷安團鄉,劃歸漳河鎮管轄;撤銷姚河鄉劃歸栗溪鎮管轄;撤銷何場鄉,將原從煙墩鎮劃入的9個村劃歸漳河鎮管轄,原從團林鋪鎮劃入的15個村劃歸團林鋪鎮管轄。 2001年6月,轄龍泉、泉口2個街道,栗溪、馬河、子陵鋪、漳河4個鎮,仙居、石橋驛、牌樓3個鄉。 2002年,石​​橋驛鄉、牌樓鄉撤鄉設鎮。

1985年,設立荊門市東寶區。東寶得名於隋代所建的東山寶塔。 2000年,東寶區轄4個街道、7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8337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龍泉街道78883 、泉口街道92532 、白廟街道92399、 掇刀街道58042、 栗溪鎮13735、 鹽池鎮21708 、子陵鎮38404 、漳河鎮32504、 團林鎮28295、 馬河鎮11319 、麻城鎮25652、 姚河鄉9377、 仙居鄉26839 、石橋驛鄉12842、 安團鄉5933、 何場鄉21107、牌樓鄉13802。

2002年,石​​橋驛鄉、牌樓鄉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04年底,東寶區轄龍泉、泉口2個街道,栗溪、馬河、子陵鋪、漳河、牌樓、石橋驛6個鎮,仙居1個鄉。共有35個居委會、169個村委會。

龍泉街道

人口84898人,面積26平方千米

類別 :[世界地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23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