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上猶縣

上猶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部,贛江上游,東鄰贛州市南康區,南連崇義縣,西接湖南省桂東縣,北界遂川縣。上猶縣素有“水電之鄉、旅遊之鄉、茶葉之鄉、觀賞石之鄉”的美譽。是著名的老區、蘇區、庫區縣,先後榮獲“江西省園林縣城、中國最具魅力生態旅遊大縣、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生態旅遊大縣、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低碳旅遊示範縣”等稱號,是贛粵湘三省交界處保存完好、融山水為一體的生態功能區。上猶縣以水豐、電足著稱,是全國最早的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境內有湖泊、水庫、山塘1639多座,庫容17億立方米。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上猶江梯度開發建設了5座大中型水電站,形成了“一線串五珠、一江連五湖”的壯麗景觀。境內有大小水電站46座,裝機容量18萬千瓦,年發電量近7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居贛州市之首,並能獨立成網。 [1-3]全縣通行客家語(於桂片),擁有濃郁的客家文化和風情。

上猶縣是“大京九”沿線贛南西部地帶理想的旅遊休閒場所。擁有國家一級景點4處,二級景點12處,三級景點31處,四級景點55處,五級景點60多處。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兩個,即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

地質

上猶縣境內岩石類型因地形地貌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酸性結晶岩類、泥質岩類、河流沖積物、第四紀紅色粘土;縣境地處羅霄山脈中段的丘陵山區,縣內地貌,東北、西北、西南為山地,東南部為丘陵、河谷盆地。

岩石類型:酸性結晶岩類以花崗岩、花崗斑岩為主。從西北部的羅霄山脈中段起,分兩支向東南、西南延伸,主要分佈在中低山的五指峰、營前、水岩、紫陽、梅水、社溪、東山等鄉鎮。風化物顆粒粗糙,含石英砂粒和礫石較多,形成酸性結晶岩類紅壤、麻石泥土和麻沙泥田。

紫色砂頁岩類有紫色砂礫岩、紫色砂岩、紫色頁岩和紫色泥岩等。主要分佈在低丘陵地帶,以油石、社溪較多,梅水也有少數分佈。形成的土壤為紫色沙泥田、紫色土,含鈣、鉀、磷等礦質營養豐富,是縣內一種較好的成土母質。河流沖積物主要分佈在上猶江、寺下河、紫陽河、營前河兩岸的河谷階地。形成的土壤為潮沙泥和潮沙泥田。第四紀紅色粘土分佈在低丘和崗地。是冰水沉積物,經過漫長濕熱氣候的影響形成的。一般覆蓋於紫色砂礫岩、紫色砂頁岩和紫色砂岩之上,典型剖面構型下部為礫石層,依次向上為網紋層和均質紅土層。形成的土壤有第四紀紅色粘土紅壤和黃泥土、黃泥田。 [4]

地貌

上猶縣地圖

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500米的,主要分佈在西、北部的五指峰、平富、雙溪、寺下、紫陽等鄉;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主要分佈在西南部陡水鎮、東山鎮的邊緣。西邊和北邊沿縣界線,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與湖南、崇義交界的齊云山第三峰(鼎鍋寨)海拔1920米,為全縣最高點。岩石多為花崗岩、高質岩。植被多為松、杉、竹和白茅、蘆箕等。竹木資源豐富。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對高度1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相對高度50∼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50米。主要分佈在黃埠、東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鄉鎮,地勢低平緩和,中間貫穿河流。岩石多為變質岩,部分為花崗岩、紫色砂頁岩、石英砂岩等。植被覆蓋稍差,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為糧油及經濟作物區。

山間盆地丘陵或山地間有大小不等的山間盆地,多為陝長帶狀,地勢低平。以營前、水岩、社溪、油石、東山、黃埠盆地為最大,其境內均有河流貫穿,坡緩谷寬,為第四紀新沉積物堆積而成,是縣內土地肥沃,農田集中,人煙稠密,耕作較為發達的地區。

.big-img-box a{display:block;overflow:hidden;position:relative}  

氣候

上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總的特點是春早、夏長、秋短、冬遲。年平均氣溫18.8℃,年平均日照1765.2小時,年無霜期28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 [2][4]

歷史

上猶縣建縣於公元952年(南唐保大十年)。

《禹貢》:分天下為九州,上猶處揚州地域。春秋屬吳、越。戰國時期屬楚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創郡縣制,上猶縣地域為南野縣地,居九江郡。

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四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高祖六年,分淮南地置預章郡。公元195年(獻帝興平二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上猶屬廬陵郡南野縣。

公元236年(三國吳嘉禾五年)分廬陵郡立南部都尉,分南野縣置南安縣,上猶為南部都尉南安縣城。

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改南安縣為南康縣。太康三年廢南部都尉立南康郡,上猶屬南康郡南康縣地。

420年(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改南康郡為南康國,上猶屬南康國南康縣地。 479年(齊高帝建元元年)改南康國為南康郡,490年(永明八年)又改南康郡為南康國。 502年(梁武帝元年)再改南康國為南康郡。 557年(陳武帝永定元年)改南康縣為贛縣,上猶屬南康郡贛縣。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廢南康郡置洪州總管府虔州,上猶仍屬贛縣。 605年(煬帝大業元年)復置南康郡,贛縣復稱南康縣,上猶屬南康縣。

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置道,上猶為江南道虔州南康縣地。 905年(昭宗天祐二年)邑人盧光稠知虔州,議建上猶場。

911年(後梁乾化元年)析南康縣西南地置上猶場。因境內有大山,狀似猶蹲,高聳於場治北面,古稱大猶(猷)山(即油石嶂),山下有猶水(即油石河)。治所建於大猶山之南,猶水口上側,故名上猶。 952年(南康保大十年)改場置縣,沿用場名。

976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上猶縣屬江西南路虔州。 990年(淳化元年)於大餘置南安軍,上猶縣屬之。 1212年(寧宗嘉定四年),改上猶縣為南安縣。 《南安府志》載:“己已匹袍洞陳癸反,西路通判孫,咎猶字有反義,至壬申改上猶縣為南安縣”。

1277年(元十四年)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轄大餘、南康、南安。至1279年(元十六年),改南安縣為永清縣。次年,復名上猶縣,屬南安路總管府。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改南安路為南安府,上猶屬南安府,隸江西中書行省。

清承明製,上猶仍居南安府,隸江西布政使司。

類別 :[國家民族]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4.20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