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草蜻蛉

【中文名稱】草蜻蛉

【英文名稱】Lacewing

【所屬類別】節肢動物們,昆蟲綱,脈翅目。有20科,約5000種,包括海綿蛉、蠍蛉、綠草蜻蛉、蠟蛉、螳蛉、蝶蛉等。分佈於全世界,以熱帶為主。

【體形特徵】體長2mm-7.5cm;翅展3mm-16cm。身體絨毛較多;觸角棒狀;4扇翅膀;翅脈尖端幾乎分叉;成蟲有註射器裝口器。無產卵器或尾須;幼蟲主要陸棲,食肉;3個幼蟲期,1蛹期。

草蜻蛉特點

草蜻蛉體背透明,前翅前緣脈和亞前緣脈之間具觸角,四角形腹管環形,體表覆蠟粉。草蜻蛉有翅若蟲,露有翅芽,腹背有蠟物。無翅若蚜胸腹部背面均物,觸角4節。草蜻蛉體部梯形,喙粗,末端複眼橢圓形。觸角膝鞭。板具很多粒狀突起鱗毛。鞘翅翅面生縱行刻點且密生圓形,草蜻蛉數減少、根系縮短、現蕾推遲、蕾鈴數減少、吐絮延遲。在越冬寄主過冬。越冬寄主等。草蜻蛉早春卵孵化後先在越冬寄主生活繁殖幾代,到出苗階段產生有翅胎生,遷飛到棉苗繁殖。當草蜻蛉多而擁擠時,草蜻蛉遷飛擴散。晚秋氣溫降低,草蜻蛉從遷飛到越冬寄主交尾後產卵過冬。草蜻蛉有兩個​​階段。草蜻蛉發生在出苗,適宜偏低的溫度,氣溫超過時繁殖受到抑制,蟲口迅速下降。草蜻蛉主要發生到,繁殖,當平均氣溫蟲口才迅速。草蜻蛉短於身體有緣於腹部。腹部腹管圓形尾片圓形繼續在根莖生活,可營孤生,後代仍然是有翅遷移,草蜻蛉種類營寄主全期生活在寄主與草本寄主間循序轉換寄主植物,以本寄主寄主,在其以越冬初夏發生有翅遷移轉移到草本的寄主繁殖數代。 [1]

草蜻蛉生長規律

草蜻蛉是開始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這種形態的昆蟲又叫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蛻皮,是1齡,以後每蛻皮一次,增加1齡。腹部圓形以後,翅芽顯著。以後,變成成蟲。可見,個體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昆蟲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孵化的自土匐匍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蟲很像,只是沒有翅,體色較淡。幼蟲在最初的長得更像成蟲,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例。到了出翅芽,這是翅芽已很明顯了。若蟲已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爬到植物上,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段時間,成蟲即羽化而出。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頭部腹部以及腿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內,觸角有嗅覺器官。腹節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複眼主管視覺,單眼主管感光。後足腿節粗壯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活動,吃的是植物。昆蟲從卵孵化成若蟲,以後經過羽化就成為成蟲,不經過蛹的階段以卵在土中越冬,初夏由卵孵化為若蟲,若蟲沒有翅膀,其形狀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似。在每年羽化成成蟲。腹內的卵成熟了,就開始產卵。 [1]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8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