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鳥腳類

鳥腳亞目(Ornithopoda)是恐龍類中化石最多的一類,其內容亦很龐雜,兩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頷骨前方有單獨的前齒骨。最早被人們發現並科學認識的恐龍—禽龍(Iguanodon)即屬此類。頭部具頂飾的鴨嘴龍的主要特徵為前頜骨和鼻骨退到頭頂上,形成中空的突起,對其功能尚無一致的解釋。中國的青島龍(Tsintaosaurus)和山東龍(Shantungosaurus)分別代表頭部有頂飾的和無頂飾的鴨嘴龍類。中國北方晚侏羅世至白堊紀地層中的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為鳥腳亞目中的小型恐龍化石。鳥腳類的早期代表發現於晚三疊世,晚侏羅世,到白堊紀繁盛。鴨嘴龍類繁盛於白堊紀,尤其晚白堊世更多。鳥腳類

ornithopod

鳥臀目(Ornithischia,即鳥盤目)鳥腳次目(Ornithopoda)恐龍,特點為能雙足行走,與大多數其他鳥臀目恐龍不同,鳥腳類能用兩後肢行走及奔跑,並將尾部抬離地面,但可能大部分時間四肢著地以較慢的速度行走。許多種類善跑,藉其奔跑速度逃避掠食者。鳥腳類是相當於現代牛、鹿等反芻動物的恐龍;具角質喙,無牙齒。以喙採取植物,並用臼齒樣的頰牙將其磨碎。鳥腳類與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d,即厚頭龍類)和角龍類(ceratopsian)共同組成鳥臀目(Cerapoda,即鳥盤目)。

鳥腳類繁盛於晚三疊紀至晚白堊紀(2億3,000萬年前至6,640萬年前),是生存時間最長的恐龍類動物之一。分為5個科︰法布龍科(Fabrosauridae)、異齒龍科(Heterodontosauridae)、稜齒龍科(Hypsilophodontidae)、禽龍科(Iguanodontidae)及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法布龍是最早最原始的鳥腳類,體小,細瘦,似蜥蜴,體長0.6∼1.2公尺(米)。異齒龍較為先進,開始出現角質的喙以及為鳥臀類特有的特化牙齒。稜齒龍繁盛與晚侏羅紀至晚白堊紀(1億6,300萬年前至6,640萬年前),是分佈最廣泛、生存時間最長的恐龍科之一。體長1.5∼7公尺。有證據表明稜齒龍奔跑速度很快。稜齒龍可能是更為先進的禽龍和鴨嘴龍的祖先,後兩者大部分時間四肢著地而行。禽龍為體型中等至大型的恐龍,具特化的用以磨碎食物的牙齒,這是高等鳥腳類的特徵。禽龍屬(Iguanodon)體型最大,最為人熟知,身長可達9公尺。鴨嘴龍吻部寬扁而長,喙內無齒,似鴨嘴,故得名。腭骨上用以磨碎食物的齒列复排,具頰袋,這些都非常適合取食植物。鴨嘴龍通常體長9∼11公尺,是白堊紀末期北美數量最多的恐龍之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8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