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土地利用

人類為經濟的和社會的目的,通過各種使用活動對土地長期或週期性的經營。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建設都要落實到土地上,土地利用的廣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生產規模、水平和特點的集中反映。

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人類對土地自然屬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圖,是一種動態過程。土地覆蓋是指自然營造物和人工建築物所覆蓋的地表諸要素的綜合體,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澤濕地及各種建築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屬性,其形態和狀態可在多種時空尺度上變化。土地利用是指人類勞動與土地結合獲得物質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這一活動表現為人類與土地進行的物質、能量和價值、信息的交流、轉換。

土地利用是個技術問題。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高,對於作為綜合體的土地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的認識程度就高,利用這些因素所採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先進,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

土地利用同時又是個經濟問題。土地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生產要素與其它要素結合後,才能進入生產過程。土地與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在利用中必須服從一定經濟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簡介

20世紀以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而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相對越來越少,因此土地利用問題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趨勢和城市佔地面積的日益擴大,引起城市用地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用地,特別是與農業用地的矛盾。此外,由於技術進步,人類改造、利用自然環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稍處理不當,就會出現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平衡的問題,往往首先表現在土地利用上。土地利用是人文地理學,尤其是經濟地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對於協調人地關係、發展國民經濟有重要的作用。除地理學以外,經濟科學、農業科學、城市科學等學科也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條件製約,又受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影響,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所有影響土地利用各種因素中,確定土地關係的社會生產方式往往起決定性作用。 [1]

內容

土地利用的內容十分複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地資源的調查、分類、統計

(二)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1、土地開發程度

2、土地利用結構

3、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規劃

(四)土地開發

(五)土地保護

基本原則

原則一:先調查、評價、規劃,後開發利用

原則二:以集約利用為主與保證適量的耕地面積相結合

原則三:在農業優先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用地比例

原則四:開發利用與合理保護相結合

法律法規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43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查和報批,提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科學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行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土地宏觀調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規劃城鄉建設和統籌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