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塌陷破火山口

簡介

塌陷破火山口(collapse caldera)由於火山體下面的岩漿大量噴出,火山口周圍崩塌下陷而形成的火山口。根據成因不同可以分為:①喀拉喀托型破火山口;②基拉韋厄型破火山口;③卡特邁型破火山口;④潛火山型破火山口;⑤格林考型破火山口五個類型。這是1941年威廉姆斯(Williams)提出的。 1979年由他新提出的火山分類中④和⑤兩種已經廢棄[1]

形成模式

其形成機制有以下幾種模式:①岩漿噴發之後,發生地殼塊體沉陷,造成周圍的環狀裂陷,形成環狀雜岩體,並伴生環狀岩牆或錐狀岩席;②早期岩漿侵入到地殼高位後發生冷凝、下沉,促使較晚活動的花崗岩岩漿沿環狀裂隙上侵;③在區域構造作用下,圍岩沿著剪切破裂面下陷,迫使深部岩漿沿下陷塊體兩側上升,致使岩體與圍岩間呈不規則接觸,經多次圍岩塊體下陷和岩漿上升,使岩體由外到內呈同心多邊形分佈,岩體內部的接觸界線呈折線狀;④在地殼高位中充氣岩漿借助於熱力和占優勢的高熱蒸氣壓力所產生的巨大應力,沿圍岩中已張開的裂隙進入圍岩的通道,逐漸使通道加寬和淨化,並使圍岩角礫化,伴之發生頂蝕主要特徵

①平面上呈圓形,橢圓形,剖面上呈漏斗狀,構成下陷盆地;

②熔結角礫岩、熔結凝灰岩發育,破火山口中常見各種火山碎屑岩及湖相沉積岩,次火山岩體發育;

③發育環狀、半環狀、錐狀、放射狀斷裂和岩牆;

④在破火山口範圍內,有一個或幾個火山通道及殘餘的火山錐、火山口;

⑤火山岩的產狀在中部近水平,邊緣變陡,向內傾斜,在環狀斷裂以外,向圍岩傾斜;

⑥重磁異常呈環帶狀分佈。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22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