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革命

中文名:革命

外文名:Revolution

導演:休·赫德森

主演:阿爾·帕西諾唐納德,·薩瑟蘭娜塔莎·金斯基類型:冒險 , 西部 , 戰爭 ,歷史

上映時間:1986年

國家:英國 / 美國/ 挪威

對白語言:英語

漢語詞語

革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革命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從狹義上講,革命主要是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另有人名、電影名以及肖邦樂曲名亦為“革命”。

詞語解釋

基本信息

【詞目】  

革命

【拼音】gé mìng

【英譯】revolution

【俄譯】революция

【基本解釋】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稱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號,稱為革命。近代則指自然界、社會界或思想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深刻質變。

詳細解釋

出處及演變“革命”一詞的古義是變革天命,最早見於《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日本人在德川幕府末期、民治時期借用漢字舊詞“革命”意譯西方術語“revolution”,後被流亡日本的中國政治家及留學生傳回中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賦予“革命”以現代意義:“前代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

—出自《 岳麓版歷史必修一》

簡介

關於“革命”[1]這個命題,人們曾經進行過不少的探索。在中國古代,曾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論述,意指紀元前商王湯討伐夏桀和周武王討伐商紂,實施變革更替朝代以應大命,順民意。這裡的革即變革,命即天命,是從神權政治觀出發對革命作出的解釋。

在西方,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當代美國的亨廷頓,先後有不少思想家、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社會意義的革命和政治意義的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

  起來

1.革命是一種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在其《羅馬史》中把羅馬共和國的建立看作是一種道德行為,認為這是有道德的人戰勝了塔奎尼烏斯王的統治。在英國革命過程中,愛德華·海德認為,革命是獲取理想政治秩序的途徑。這種把革命看作是實現正義,實際上是用道德的標準而不是用政治的標準解釋革命,把革命看作是恢復舊秩序,而不是建立新秩序的觀點,實際是一種保守主義的觀點。

2.革命是一種權力轉移的方法。美國政治家傑克·A戈德斯通認為,革命就是“不同集團,其中包括前政府,都力爭使自己成為中央權力”。 (《中外政治格言集萃:政治的智慧》第122頁,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換言之,革命就是爭奪權力的公開較量,就是某些階級或集團將國家或中央政府的權力轉移到本階級或本集團手中。這種觀點指出了革命的中心問題是權力鬥爭、權力轉移,但是沒有把政治革命的權力轉移與一般情況下的政府的權力轉移區別開來。

3.革命是一種發洩不滿和改變現狀的途徑。亞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學》中分析產生革命的原因時指出:“有些人看到和他們相等的他人佔著便宜,心中就充滿了不平情緒,企圖同樣達到平等的境界​​。另一些人的確有所優越,看到那些不能和自己相比擬的人們卻所得相等,甚至反而更多,也就心中激起了不平情緒。”([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第236頁,商務印書館)於是,低賤的人為了追求平等而進行革命,同樣的人為了取得更優勢的地位而進行革命。馬基雅維里指出:“人們因為希望改變自己的境遇,願意更換他們的統治者,並且這種希望促使他們拿起武器去反對他們的統治者。”([意]馬基雅維里:《君主論》 ,第6頁,商務印書館)這些觀點主要強調了進行革命的心理原因,但忽視了進行革命的經濟和政治根源。

4、革命是一種實現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古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阿曾經指出,革命就是消滅和改變僭主統治的過程,就是恢復正義和正當秩序的過程。而現代社會科學家們往往把革命和巨大的社會變革聯繫起來,認為任何革命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奪取政權的事件,而是一個變革社會的過程。這種從動態的角度解釋革命,把革命看成是一種變革社會的過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從本質上闡釋革命,只從動態的角度解釋革命是不全面的。

上述四種觀點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革命的含義,對我們理解社會意義上的和政治意義上的革命的含義有不少啟發和借鑒。要全面地科學地理解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上的革命的含義,就必須了解馬克思主義在這方面的三個基本觀點。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9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