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三葉斑潛蠅

三葉斑潛蠅,英文名American serpentineleafminer, 隸屬雙翅目潛蠅科斑潛蠅屬。三葉斑潛蠅又稱為三葉草斑潛蠅,與美洲斑潛蠅(l.sativae)形態極其相似,故在1995年以前l.trifolii 也被譯為美洲斑潛蠅。

起源

原產於北美,20世紀70年代以前並不屬於重要害蟲,由於濫用廣譜性殺蟲劑,使其自然控制天敵大量死亡,使得該蟲成為重要害蟲。據報導由於該蟲的危害,1981-198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菊花損失9300萬美元,佛羅里達州旱芹一度不能生產,損失9​​00萬美元;土耳其溫室中石竹被害株率58.3%,室外菊花被害率達​​30 %,巴勒克埃西省豌豆被害株率100%;印度番茄減產25%;蓖麻葉上蟲道面積達60%,韓國櫻桃番茄被害葉片率高達60%以上;該蟲南非已上升為第2大蔬菜害蟲。分佈

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國際貿易傳播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但主要集中於溫帶地區,較少分佈於熱帶。近些年來三葉斑潛蠅先後在我國大陸周圍的台灣(1988)、菲律賓(1984)、日本(1990)、印度(1993)和韓國(1994)等地相繼出現。 2005年,在我國廣東省中山市潭洲鎮蔬菜種植基地首次發現,並迅速在我國蔓延。目前三葉斑潛蠅的發生地區有: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塞浦路斯、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也門、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冰島、意大利、馬耳他、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南斯拉夫、貝寧、科特迪瓦、埃及、埃塞俄比亞、幾內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馬約特島、尼日利亞、留尼汪、塞內加爾、南非、蘇丹、坦桑尼亞、突尼斯、贊比亞、津巴布韋、加拿大、美國巴哈馬、巴巴多斯、百慕大、哥斯達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危地馬拉、馬提尼克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西、哥倫比亞、法屬圭亞那、圭亞那、秘魯、委內瑞拉、美屬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薩摩亞、湯加(其中有的國家或地區聲稱已根除)。成為世界性的蔬菜,瓜類和觀賞植物最重要的害蟲之一。

危害方式

三葉斑潛蠅的危害主要有

危害幼苗

當幼苗和移栽植物上發生嚴重的潛道時,導致植株顯著延緩生長或死亡。

引起作物減產

斑潛蠅的刺傷和取食,使葉綠素細胞被毀,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削弱,嚴重時還引起葉片脫落。

傳播病害

造成機械傷口使細菌和真菌易於侵入寄主。

降低植物的商品價值

當蔬菜或花卉葉片上出現斑潛蠅潛道和取食傷點時,其商品價值大大降低。

三葉斑潛蠅的取食傷口為白色斑點,容易被肉眼所觀察。產卵傷口較小,且都很圓。潛道通常白色,帶有濕黑或乾褐區域,典型的蛇形,盤繞緊密,形狀不規則。當幼蟲成熟時,潛道加寬。

形態特徵

1.1卵

一般產於葉表皮的下面,在2∼5d內孵化,氣溫不同有所差別。卵米色,半透明,長橢圓形,其長0.12∼0.13mm,寬0.110∼0.115mm。

1.2幼蟲

幼蟲蛆形,剛孵化時呈淡白色,漸變為淺橙黃色,2齡以後為橙黃色;老熟幼蟲體長約3.10mm。幼蟲(或圍蛹)的1對後氣門形似三突錐狀,每一後氣門的3個氣門孔位於錐突的頂端,與外界相通。

1.3蛹

葉片外或土表化蛹,蛹為圍蛹,橢圓形,腹面略扁平;長約113∼213mm,寬約015∼0175mm;隨著化蛹時間的推移,其顏色由淺橙黃色逐漸變為褐色或暗褐色(圖1:A∼L)。

1.4成蟲

體長雌蟲2.3mm;雄蟲1.6mm。頭頂和額區黃色,眼眶全部黃色,額寬為眼寬的2/3倍。頭鬃褐色,頭頂內、外鬃著生處黃色,具2根等長的上眶鬃及2根較短小的下眶鬃,眼眶毛稀疏且向後傾。觸角3節,均黃色,第3節圓形,觸角芒淡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無光澤,中背鬃3 1根,第3、4根稍短小,小中毛不規則排成4列,向後減少至2列。背板兩後側角靠近小盾片處黃色,小盾片黃色,具緣鬃4根。中胸側板下緣黑色腹側片大部分黑色僅上緣黃色。前翅翅長1.1∼1.5mm,前緣脈加粗達中脈M1 2脈的末端,亞前緣脈末端成一皺褶並止於前緣脈折斷處,中室小,M3 4脈後段為中室長度的3∼4倍。平衡棒黃色,各足基節和股節黃色,脛節及跗節呈黑色。腹部可見7節,各節背板黑褐色,第2節背前緣及中央常呈黃色,3∼4背板中央亦常為黃色,形成背板中央不連續的黃色中帶紋。腹節腹板黃色,各節中央略呈褐色。雌蟲產卵鞘錐形,黑色;雄蟲第7腹節短鈍,黑色;外生殖器端陽體中央明顯收窄。

生物特性

2.1生活史

三葉斑潛蠅1年發生多代,繁殖速率隨地區、溫度和寄主的不同而變化。在低緯度和溫度高的地區或溫室,全年都能繁殖,完成1代需要大約3週。在芹菜上,三葉斑潛蠅35℃條件下12d完成1代,20℃條件下為26d,15℃條件下為54d。在菊花上,20℃條件下僅20d就完成1代。該蟲世代重疊明顯,種群發生高峰期與衰退期極為突出。

成蟲交尾後產卵,一般產於葉表皮的下面,卵在2∼5d內孵化,氣溫不同有所差別。初孵幼蟲幾乎是透明狀的,到2齡和3齡變黃色。幼蟲發育期也隨溫度和寄主植物不同而異,但平均氣溫高於24℃時,一般幼蟲發育期為4∼7d。氣溫高於30℃時,未成熟幼蟲的死亡率迅速上升。老熟幼蟲化蛹前常常爬出潛葉隧道或咬一小孔爬出,從葉面落入土中化蛹,也有在葉片內部化蛹的現象。高濕和乾燥環境不利於三葉斑潛蠅的化蛹。在20∼30℃時幼蟲化蛹後7∼14d羽化,低溫下,羽化推遲。成蟲羽化時間集中在8∶00∼14∶00,雄蟲通常較雌蟲先出現。羽化24h後即可交配產卵,一次交配可滿足頭雌蟲所有卵受精。成蟲飛翔能力較強,大約可飛行100m,壽命約為15∼30d,雌蟲的壽命比雄蟲稍長。產卵量隨溫度和寄主植物而不同。三葉斑潛蠅雌成蟲15℃條件下在芹菜上每次產卵25粒,30℃左右每次產卵400粒。 1頭雌蟲在豌豆上可產卵493粒,在菊花上則可產卵639粒。

寄主植物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