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西安

中文名稱:西安市

外文名稱:Xi'an,Hsian,Sian,Chang'an ,ちょうあん,시안시

別名:長安、鎬京、大興等

行政區類別:區域中心城市、副省級市、省會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新城區、碑林區、雁塔區等9區4縣

政府駐地:未央區鳳城八路未央廣場

電話區號:029

郵政區碼:710000

地理位置:關中平原中部

面積:9,983平方公里

人口:846.78萬(2010年)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片-西安話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鐘鼓樓,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秦嶺,華清池,碑林,大明宮等

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車牌代碼:陝A

歷史名人:張騫、杜甫、白居易等

著名高校:西安交通大學、西工大、西電等

GDP:4,369.37億元(2012年)

市花、市樹:石榴花,國槐

現任領導:魏民洲、董軍、陳寶根、程群力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古都之首,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周、秦、漢、隋、唐等朝代均建都於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如今的西安是陝西省省會,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 2011年國務院《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西安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基地”,著力打造西安為國際化大都市。

簡介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建都最早、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 [1]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2011年,西安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 [2]西安也是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之一,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長安”最為長久和著名。長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之一。西安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據《廣博物誌》、《述異志》、《山海經》等記載,傳說中的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故事都發生在這裡。據考古證實,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是藍田猿人的聚居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這裡就已經形成了原始聚落“華胥古國”、“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在這裡建立豐京、鎬京兩京,從此,西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不計陪都),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周、秦、漢、隋、唐均建都西安。漢唐時期,西安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羅馬,東長安”是其在世界古代歷史地位中的寫照。西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作為中國古代鼎盛王朝的首都,帝陵是首都的必要條件之一,圍繞在西安周圍的著名帝王陵有黃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漢高祖長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武則天乾陵等等,“秦皇漢武、隋文唐宗”,西安是中國古代大王朝文治武功的頂峰。西安也是中國古代產生盛世最多的古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盛世、開皇盛世、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等等。 [1]長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 [1]

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等等。 [1]

歷史沿革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