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夾谷

元代元代崇安縣尹。

夾谷之奇

字士常,由馬紀嶺撒曷水徙家於滕州。之奇少孤,舅杜氏攜之至東平,因受業於康曄。授濟寧教授,闢中書省掾。大兵南伐宋,授行省左右司都事。時行省官與中書權臣有隙,特遣使核其財用,而之奇職文書,亦被按問。張弘範率其屬詣使者言:“夾谷都事素公清,若少有侵漁,弘範當與連坐。”會御史台立,擢之奇僉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既而移僉江北淮東。至元十九年,召為吏部郎中,立陟降澄汰之法,著為令式。歲大旱,有司議平穀價,以遏騰湧之患。之奇言:“莫若省經費,輟土木之役,庶足召和氣,弭災變,而有豐稔之期。”二十一年,遷左贊善大夫。時裕宗為皇太子,每進見,必賜坐,顧遇甚優。權臣有欲以均輸法益國賦者,慮提刑按察司撓其事,請令與轉運司並為一職,詔集群臣議之。之奇言:“按察司者,控制諸路,發擿姦伏,責任匪輕。若使理財,則心勞事冗,將彌縫自救之不暇,又安能繩糾他人哉!並之弗便。”事遂寢。又與諭德李謙條具時政十事,上之皇太子:一曰正心,二曰睦親,三曰崇儉,四曰幾諫,五曰戢兵,六曰親賢,七曰革敝,八曰尚文,九曰定律,十曰正名。會皇太子薨,除翰林直學士,改吏部侍郎,遂拜侍御史。二十五年,丁母憂,以吏部尚書起復,屢請終制,不許。次年卒。夾谷吾裡補

金代孛特本族節度。累立戰功,封為芮國公,終年一百零五歲。

郡望堂號

郡望

撫 城:亦稱古撫州。金、元、明以後諸朝時期,中國已無“郡”的行政建制,金國的撫城即為撫州,治所在張北(今河北張家口)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張北縣一帶地區。張北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四千餘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都留下活動的足跡,古稱“天閒芻牧之場”。長期以來,各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交往融合,共同譜寫了這塊廣袤土地的歷史篇章,創造了具有濃郁獨特鄉土氣息的燦爛文化。商、週時期,張北縣在內的我國北方遼闊地區活動著一個游牧部落,時人稱之“鬼方”。春秋時期,張北縣屬無終國,“無終”為山戎族,周初歸附週,後被晉國大夫中行穆子擊敗,終為晉國所滅。春秋後期,張北縣為東北東胡游牧部落勢力範圍。週郝王三十七年(壬午,公元前279年),燕軍襲破東胡,逼迫其退卻千餘里,張北縣隸上谷郡地。到戰國後期已入據秦、趙、燕三國境北。漢朝初期,高帝劉邦北征失敗後只好跟匈奴和親,劃分疆界,此時張北本縣改屬匈奴,後又復歸漢朝,成為烏桓民族的世居地。直到北魏初期,為拱衛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在北部沿邊設六個軍事據點,以防柔然族,稱​​六鎮,張北縣置懷荒鎮(庚子,公元520年)。六鎮暴動失敗後,北魏政權土崩瓦解,分裂成東、西二魏,不久被北齊、北周取代。唐朝貞觀四年(庚寅,公元630年)地歸唐王朝,約五十年後又轉歸契丹族的渤海國。遼、金、元三朝時期,民物熙阜,遼國時期屬西京道歸化州,稱燕子城或燕賜城。金國時期設柔遠鎮,後設柔遠縣,復設撫州,俱治今張北,張北縣大部分該州縣地。元朝時期為“腹裡”之地,置隆興路高原縣;元至大元年(丁未,公元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於張北境內的旺兀察都(今白城子),與大都(今北京)、上都(開平,今正籃旗)並稱,成立元朝皇室往返於大都、上都之間的巡都;元皇慶元年(壬子,公元1312年) ,再改隆興路為興和路;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公元1358年),農民起義軍劉福通部將關先生、破頭潘出師山西,克大同、興和塞外諸郡,一把火燒了​​元中都。明朝時期,張北縣一帶為邊徼,明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置興和府,明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以後為北元政權所據,府廢;明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年),明軍大將藍玉再拔興和,自此張北縣入大明王朝的版圖,明洪武三十年(丁丑,公元1397年)置興和守禦千戶所,明永樂二十年(壬寅,公元1422年),張北縣被蒙古軍攻破,後遷至宣化,張北縣遂為韃靼勢力範圍。明、清之際,中央政府移民實邊,域地歷史性開發巨變。清順治時期,本縣屬官牧地及官荒地。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公元1675年),本縣大部分屬察哈爾鑲黃旗游牧地。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設張家口理事同知廳,漸次墾闢。民國初期(癸丑,公元1913年)改廳設縣,疆域播遷,區劃應彎,號稱壩上首縣,因地處張家口以北而得名“張北”。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12月底,日寇入侵,於翌年1月蒙政會設察哈爾盟,治所即在張北縣。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共建立張北縣政府接管本縣,隸晉察冀邊區察哈爾省第七專區,下設一市(即張北市)九區。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0月,傅作義部攻占張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組建張(北)寶(昌)聯合縣,6月聯合縣分,成立張北縣政府。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2月15日,張北縣第二次獲得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北縣沿舊制。 1952年11月15日隸河北省張家口專區。 1959年5月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合併稱張家口市,張北縣屬之。 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縣隸張家口專區。 1970年改張家口專區為張家口地區,縣屬之。 1993年6月底,張家口地區撤銷,並於張家口市,縣隸屬張家口市。 2005年1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確定張北縣為第一批擴大管理權限的縣(市),仍隸屬河北省的張家口市。

堂號

撫州堂:以望立堂,亦稱撫城堂。 [1]

夾谷姓宗祠通用聯

五言通用聯

才傑平章事;

壽星芮國公。

——佚名撰夾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大定進士夾谷衡,官東平府教授,後調范陽主簿,頗受世宗賞識。世宗謂宰臣曰:“進士中才傑之士,蓋跡難得,如夾谷衡,有用才也。”承安中拜平章政事。下聯典指金代孛特本部族節度夾谷吾裡補,暗土渾河人。累立戰功,封芮國公。卒年一百有五歲。

梨嶺留惠澤;

蓮塘綻香花。

——佚名撰夾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崇安縣尹夾谷山壽,女真人。延祐中任崇安縣尹時,其境有梨嶺,路險難通,山壽鑿境成途,又修縣學,士民頌之不忘。下聯典指金代贊皇簿夾谷楫,賑救有方,嚴以治姦。是值蝗旱,民賴以存。縣境有塘產蓮,歲久不開,自楫來,蓮歲發花,人以為異政所感。

六言通用聯

女貞部族啟姓;

大金王朝發跡。

——佚名撰夾谷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夾谷姓的源流和金朝夾古氏的崛起。

八言通用聯

精通三種語言文字;

確保後邑黎庶安居。

——佚名撰夾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昭義軍節度使夾谷謝奴,納魯悔河人。善騎射,通子直、契丹及漢語言文字。太祖時,領左翼護衛。下聯典指金代贊皇簿夾谷楫,賑救有方,嚴以治姦。是值蝗旱,民賴以存。縣境有塘產蓮,歲久不開,自楫來,蓮歲發花,人以為異政所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