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揚州

【瓊花】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6 次會議決定,

揚州市市花為瓊花。瓊花為歷史上罕見的名花,每年農曆三四月間,

正是瓊花盛開的時候。每朵​​花大如玉盤,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擁著花蕊,

微風吹過,散發出絲絲清香。【芍藥】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芍藥,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和愛情之花,揚州芍藥的栽培始於隋唐,極盛於宋和清。歷代記載皆稱: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芍藥之種,古推揚州”。揚州的芍藥歷史上名聞遐邇,廣陵芍藥與洛陽牡丹齊名,早有“揚州芍藥甲天下”之譽。 【銀杏】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樹為銀杏、柳樹。銀杏被稱為中國的“國樹”,全國古銀杏以江蘇最多,揚州又居江蘇省前列。

【柳樹】揚州素有“綠楊城郭”的美稱,楊柳是揚州的標誌之一。隋煬帝開鑿運河下揚州,將柳樹種植運河兩岸,並賜給其姓,所以才有“楊柳”名稱。

【《茉莉花》】2003年3月21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

1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歌為揚州民歌《茉莉花》。揚州是民歌《茉莉花》

最早的主傳唱地區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

城市榮譽

中國溫泉名城

歷屆揚州市市長: 王燕文、朱民陽等等[3]

歷史沿革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係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週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廣陵郡復改揚州。

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復二年(902),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祜十六年(919),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吳天祚三年(937),南唐滅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後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國為士、道,揚熙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神宗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後,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設置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領高郵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縣)5州,並直領江都、泰興2縣。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軍佔領揚州,改揚州路為淮南翼元帥府,尋改淮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維揚府。二十六年,改稱揚州府。揚州府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真、如皋、海門、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置京師(後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3州7縣,並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寶應、興化縣,泰州領如皋縣,通州領海門縣。

清順治二年(1645),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雍正年間,江都縣析為江都、甘泉兩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咸豐三年(1853)四月,太平軍攻占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儀征、興化、寶應、東台縣,俗稱“揚八屬”。

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揚州光復。二十日,揚州軍政分府宣布成立,隸屬鎮江都督管轄。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並甘泉入江都縣,原揚州府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分為5道,江都縣屬淮揚道。

民國38年(1949)1月25日,江都縣城(揚州)解放。 27日,設立揚州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同年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改稱蘇中行政區揚州行政專區,專員公署駐揚州市。

1950年1月,揚州專區與劃出如皋、海安給南通專區,劃出東台、台北(今大豐)給鹽城專區以後的泰州專區合併,滁州劃出六合縣給揚州,並劃出江浦縣給南京。最終揚州專區共轄揚州市、泰州市、興化縣、高郵縣、寶應縣、靖江縣、泰興縣、江都縣、泰縣、儀征縣、六合縣2市9縣。

1956年3月,江都縣析為江都、邗江2縣。 1960年4月,寶應縣、高郵縣析湖西地區為金湖縣。 1966年3月,儀征、六合、金湖3縣劃給新設立的六合地區。 1971年,六合地區撤銷,儀征、六合2縣劃回揚州地區。 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揚州地區轄2市9縣。

1983年3月,江蘇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揚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屬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征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改由省管轄,設廣陵區和郊區。 1986年4月,儀征縣撤縣設市。 1987年12月,興化縣撤縣設市。 1991年4月,高郵縣撤縣設市。 1992年9月,泰興縣撤縣設市。 1993年8月,靖江縣撤縣設市。 1994年4月,江都縣撤縣設市。 1994年7月,泰縣撤縣設立姜堰市。撤縣設市中,行政區劃均未改變。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由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郊區(2002年更名維揚區),轄寶應縣、邗江縣,代管儀征、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00年12月,邗江縣撤銷縣建制,改設揚州市邗江區。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維揚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征、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11年1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對揚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揚州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一是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二是將揚州市邗江區的泰安、頭橋、沙頭、李典、杭集5個鎮併入揚州市廣陵區;三是撤銷揚州市維揚區,將原維揚區的行政區域與劃出5個鎮的邗江區合併。至此,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江都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征、高郵2個縣級市。 [4]

地理環境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