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光州

光州市是潢川縣縣治,全縣三個縣轄市之一,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簡介

光州是中國古代州名,城市名,即河南省​​潢川縣。廣義上的光州包括今潢川縣、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新縣、淮濱縣。 [1]

隨著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城鎮化進程加快,原潢川縣、光山縣、息縣合併為新潢川縣,原潢川縣春申街道、定城街道、弋陽街道、老城街道、傅店鎮、卜塔集鎮、傘陂寺鎮和隆古鄉部分地區合併為縣轄光州市。命名是根據古代光州府而來。城市概況

光州市,地處大別山側洪積扇向淮北平原過渡地帶,屬合肥-潢川盆地。縣城素有“豫南小蘇州”的美稱,一水東流,城分南北,兩橋相連,獨具一格。北城有名春申、南城有名弋陽。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區域優勢進一步凸現。京九鐵路、寧西鐵路及規劃中的衡潢鐵路,G45大廣高速、G40滬陝高速,國道G312幹線、國道G106幹線,京九、烏滬兩條光纜和西氣東輸兩條支線均經過潢川,形成了五個黃金“十字交叉”,使潢川縣具有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獨特交通通訊中樞條件。潢川縣、光山縣、潢川開發區

河南潢川經濟開發區,原名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河南省內唯一一處依託縣域經濟發展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始建於1994年,1997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初步建成了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商貿服務區、生態住宅區和行政辦公、文化教育六大區域。形成了一座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雛形。 [2]

歷史沿革

光州(潢川)

春秋時期為黃國,魯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滅黃,黃地入楚。秦屬九江郡。西漢初(公元前206年)置弋陽縣,隸汝南郡;東漢初(公元前26年)改弋陽為弋陽侯國,仍隸汝南郡。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郡置弋陽郡,郡治弋陽縣,轄弋陽、期思、轪(念dài)和西陽4縣,隸豫州。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汝南、弋陽郡地置汝陰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弋陽郡置西陽郡。

南北朝時期,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弋陽郡轄弋陽、期思、安豐3縣,隸南豫州;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以豫部蠻民居地立茹由、樂安、光城、雩婁(雩念yú)、邊城、史水、開化7縣,均隸弋陽郡;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分弋陽郡立光城郡,八年(464年)省光城郡為縣,仍隸弋陽郡;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弋陽郡領弋陽、期思、南新息、上蔡、平輿5縣;武帝永明十三年(495年)弋陽郡屬北魏,只領弋陽1縣;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在南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城縣(今河南省光山縣);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年)弋陽縣歸屬北齊;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省北弋陽入南弋陽,更名定城縣(治今潢川南城);陳宣帝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陽郡為淮南郡,省定城為郡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淮南郡,直屬光州。大業三年(607年)光州改為弋陽郡,定城屬之。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弋陽郡為光州,另置弦州,定城為治所;貞觀元年(627年)廢弦州,定城屬光州。太極元年(712年)光州州治由光山遷至定城。天寶元年(742年)改光州為弋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光州,宋宣和元年(1119年)光州改為光山郡,不久又為光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為避太子光瑛諱,改光州為蔣州,定城均為州郡治。嘉熙元年(1237年)兵亂,光州徙治金剛台。

元至元十年(1273年)置光州招討司,三十年光州改為汝寧府。定城為治所。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定城縣入光州。四年光州屬中都臨濠(音háo)府(治今安徽省鳳陽縣),十三年仍屬汝寧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為直隸州。

民國初,廢府州設道尹。 2年(1913年)光州改為潢川縣,屬豫南道(1914年改豫南道為汝陽道);1928年5月河南省境劃為14個行政區,潢川為第十三行政區治所。 1932年8月成立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潢川。 1934年4月署治曾遷至經扶,旋即返潢。 1949年1月31日潢川解放,潢川縣人民民主政府和鄂豫區二專署同遷縣城設治,5月撤消鄂豫區所轄一、二專署,合併為潢川專署,屬河南省人民政府,轄潢、光、固、息、商、羅、新7縣,潢川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為潢川縣人民政府;1952年10月,信、潢兩專署合併,潢川縣隸屬信陽專區。 1970年屬信陽地區。 1998年6月9日開始,屬信陽市至今未變。 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增列為河南省直管縣。 [3]

潢光同城/潢光一體化

“潢光一體化”始見於信陽市十一五規劃。 2009年2月份信陽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首度提出:加快推進“潢光一體化”進程,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潢光一體化”正式列入信陽社會經濟發展大戰略。

“潢光一體化”概念

一、潢川、光山兩縣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潢川縣經濟快速發展。 08年,潢川縣GDP總量達到98.9億元,工業增加值33.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0.3億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08年,城區常住人口達到28萬,建成區面積33.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6.6%,在全省縣級排名第18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超萬元。 07年,在全省縣域經濟GDP排位第47名,位居前列。

光山發展進入快車道。 08年,光山縣GDP總量75.0億元,工業增加值16.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0.1億元,城鎮化率2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2元。

合併計算,兩縣GDP總量173.9億元,工業增加值50.2億元,財政收入3.8億元。經濟總量僅次於信陽市(含師河、平橋兩區),高於信陽東部的省擴權縣固始23.6%。城市化水平位居信陽市之後,排名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雙雙超萬元,為兩縣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二、“潢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基礎、優勢

1、經濟基礎較好。綜合考量兩縣經濟總量、在省、市經濟排位以及快速發展勢頭,啟動“潢光一體化”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 “一體化”後能夠起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集聚效應、乘數效應,成為經濟增長、城鄉一體化的“發動機”

2、交通優勢明顯。兩條(京九寧西)鐵路、兩條高速公路(滬陝大廣)、兩條國道(312 106)、兩條光纜(京九、烏滬)、西氣東輸兩條支線均經過潢川,形成了五個黃金“十字交叉”。使潢川縣具有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獨特交通通訊中樞地位。

3、經濟區域中心地位日漸明晰。隨著信陽經濟一體化進程,信潢固沿路經濟帶已具雛形,初步形成了三個節點:西有信陽,東有固始,潢川、光山正處於中間節點。全省看,北有鄭汴洛經濟帶,“一體化”後,加速信潢固經濟帶的中部隆起,勢將形成南北對稱的小“鄭汴洛”。以潢川為中心,北有鄭州,南有武漢,東有合肥,潢、光處於此圓形“一小經濟圈”的中心點。歷史上,兩縣經濟基礎薄弱,處於經濟圈的谷地,以“一體化”為契機,促成經濟規模化,建成信陽副中心,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徑。

4、特色產業已具規模。目前,潢川已形成了“世界鴨王”-華英集團、糯米粉定為國家標準的黃國糧業為龍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業產業化已具規模,年產值超30億元。花卉經濟走向全國,建立了鞏固的經銷網絡,年產值超16億元;2001年始,潢川便是全國畜牧百強縣,畜牧養殖產業化發展至今已進入成熟。依托當地資源,發展獨具特色,是潢川經濟穩定、長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一體化”另一堅實基礎。

5、文化資源豐富。中國金桂為代表的潢川花產業形成的花文化、黃湖、黃國故址(國保單位)、中華黃姓起源等一批歷史、傳統文化走向全國,以至世界華人圈,光山亦是司馬光出生地。豐厚的文化要素,歷史底蘊為“一體化”注入了重要的人文、個性內容,奠定了文化基礎與支撐。

三、“潢光一體化”的發展機遇

歷史上看,潢川即是豫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唐宋元明為光州,清設直隸州,建國初期置潢川專署,1952年遷入信陽至今,發展機遇因此中斷。進入新世紀,京九鐵路建成後,省政府提出了“北抓商丘,南抓潢川”的發展規劃,後列入全省26個城鎮化重點縣和首批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全省35個擴權縣之一,2005年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一五”發展成為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中等城市的6個縣之一,再次重現發展機遇。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