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吐火羅

吐火羅是最初在塔里木盆地講吐火羅語的游牧民族,原始印歐人的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

民族簡介

吐火羅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阿爾泰山至巴里坤草原之間的月氏人、天山南麓的龜茲人和焉耆人、吐魯番盆地的車師人以及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樓蘭人,皆為吐火羅人。他們是原始印歐人的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他們對西域文明,乃至整個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都起過重要作用。西亞起源的小麥就是吐火羅人從中國引入西方的。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樓蘭文明,對中國佛教史發生重大影響的龜茲文明,融會東西方多種文化因素的吐魯番文明,也是吐火羅人創造的。新疆出土吐火羅語文獻表明,吐火羅人講印歐語系的語言。儘管他們居住在印歐語系東方語支(Satem)分佈區,但是吐火羅語卻具有印歐語系西方語支(Centum)許多特點,與公元前1650—前1190年小亞(今安納托里亞)赫梯人講的印歐古語密切相關。例如:兩者都用—r—作為中間語態後綴。所以吐火羅​​人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印歐人部落之一,早在印歐語系東西語支分化以前,他們就從原始印歐人部落中分離出來

吐火羅人這個叫法是來自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的古希臘

人的命名,入侵巴克特里亞的大夏希臘人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人稱作吐火羅(Τόχαροι),因為突厥語裡吐火羅人所說的語言叫做twgry,即吐火羅語。根據美國愛達荷大學吐火羅語學者童格喇斯·亞當斯教授(Douglas Adams)的研究,吐火羅人可能自稱akni,在吐火羅語裡是“邊境者(borderer, marcher)”的意思。吐火羅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未知語支,從左到右橫著用印度婆羅米文書寫。吐火羅人就是月氏,與南下建立貴霜王國的貴霜月氏同屬月氏部落,月氏是漢人的叫法。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衰落以後,塞種人開始入侵巴克特里亞,接著月氏的貴霜月氏人(即大月氏)在張騫到達前征服巴克特里亞。按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的描述,在公元前2世紀“吐火羅人佔領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月氏人的統治下,因為月氏在西方被稱為吐火羅人,所以巴克特里亞被西方稱為吐火羅斯坦。公元3世紀以後吐火羅斯坦被薩珊王國的波斯人佔領。因為巴克特里亞在被希臘入侵前就以地名“大夏(Amu Darya伊朗語音譯,上古音dalgra)”的名稱出現在漢字文獻中,張騫達到月氏人的吐火羅斯坦後仍把當地稱為大夏。 8世紀後,吐火羅進入突厥化和伊斯蘭化時期。

起源學說

吐火羅語的發現大大深化了人們對歐亞大陸古代民族分化遷徙的認識。就吐火羅人起源問題,國際學術界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的激烈討論。然而,吐火羅人究竟何時與印歐語西方語支的赫梯人、凱爾特人、希臘人分離?他們又如何千里迢迢來到塔里木盆地?迄今仍是一個謎。研究者對吐火羅人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第一、近東起源說,英國語言學家亨寧(W.B.Henning)1978年提出,認為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羅人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現在波斯西部扎伽羅斯山區的游牧民族古提人,阿卡德人稱其為“古提姆”(Gutium),亞述人謂之“古提”(Guti)。公元前2180年滅亡阿卡德王朝,後來推翻巴比倫王朝,主宰巴比倫達百年之久。亨寧分析了《蘇美爾王表》記載的古提王名,發現這些名字具有吐火羅語特徵公元前2082年古提王朝被蘇美爾人推翻,從此在近東歷史舞台上消失。亨寧推測古提人就在這個時候離開巴比倫,長途跋涉,向東遷徙到塔里木盆地。俄國學者加姆克列利茨(TV.Gamkrelidze)和伊凡諾夫(V.V. Ivanov)深受啟發,將印歐人的故鄉定在近東,並從語言學角度描述了吐火羅人的遷徙。

第二、西域本土起源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納蘭揚(AK.Narain)1990年提出,認為印歐語各族本身就是在今天中國西部形成的,因為月氏人從遠古時代起就住在黃河以西和中國西域。

第三、南西伯利亞起源說,愛爾蘭學者馬勞瑞(J.P.Mallory)博士1989年提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分佈最靠東方的印歐人考古文化是南西伯利亞的阿凡納謝沃文化,所以馬勞瑞推測吐火羅人的祖先是阿凡納謝沃人。

上述研究主要基於比較語言學研究,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卻是考古學證據。 80年代初,海德堡大學教授耶特瑪爾(K.Yettmar)全面分析了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之間中亞考古文化與西域民族的關係認為“塔里木盆地史前遺蹟的發掘會很有希望。專家應該仔細研究作為中亞一部分的這裡的同時代文明,向遠東傳播的路線應該經過這裡。”

70年代末,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吐火羅人起源的研究,並在考古、語言和人類學三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考古發現已經確認,早在公元前2000年初,印歐人在新疆的分佈已達天山東部的奇台,乃至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孔雀河流域。研究者相信,這些年代最早的、分佈最靠東方的印歐人考古文化,就是吐火羅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羅人究竟什麼時候遷入新疆的?吐火羅文化又是新疆境內哪一類考古文化?為此,我們初步分析了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間在新疆分佈的幾種青銅時代文化,終於發現解讀吐火羅人起源的關鍵是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的克爾木齊文化。這個文化源於里海—黑海北岸的顏那亞文化,其中一支向東遷徙到阿爾泰山南麓,並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形成克爾木齊文化;從後者分化的一支南下樓蘭,形成小河—古墓溝文化。而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新塔拉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銅文化,則是吐火羅文化與羌文化結合的產物。本文擬分四節介紹我們的發現與研究,以期推動西域考古研究的深入。

國家

公元前2世紀中葉,吐火羅國滅掉以巴里黑(今阿富汗馬扎里沙裡夫西巴爾赫)為都城的大夏,於其地建國,是為貴霜王朝。 3世紀中葉,貴霜王朝為波斯薩珊王朝(見薩珊朝波斯)及印度笈多王朝所顛覆,吐火羅名稱重新見於史籍。 5世紀30年代,自阿爾泰山南下的噠人據有其地,遂與噠人雜居。 563∼567年,突厥與波斯薩珊王朝合力滅噠,其地遂為突厥所有,突厥派通設、呾度設統治吐火羅故國。

629(或630)年,玄奘行經該地,記吐火羅國領域:東起帕米爾,西接波斯,北據鐵門(今蘇聯烏茲別克南部布茲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南北千餘里,東西三千餘里,相當於今阿富汗北部地區。此地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西域與伊朗、印度等地交通往來必經之處。

玄奘時,吐火羅王族已絕嗣數百年,酋豪林立,分為二十七國(玄奘實際列出二十九國)。吐火羅國多為土著人,女少男多。當時的吐火羅,信仰佛教的人會被當地土著認為是異教徒而驅逐出境,然而無邊的佛法還是逐漸感召了世人。堪稱世界之最的巴比揚大佛就是一個歷史的見證。

8世紀初,大食東來,在薩珊王朝末代諸王、突厥和吐火羅國故地的君主與大食交戰的時期,吐火羅故地的君主號為葉護,可能是突厥葛邏祿部的首領。大食進逼,吐火羅君主曾要求唐朝保護。 8世紀中葉以後,大食人取得決定性勝利。安史之亂時,曾有吐火羅兵助唐平亂。 13世紀後,吐火羅國一名逐漸消失。 [1]

文字

吐火羅文是我國新疆地區一種失落的語文,重新發現到21世紀初也不過100多年。 1890年一位英國軍官在新疆庫車發現吐火羅文的樺樹皮文本,此後20年間,普魯士、法蘭西、俄羅斯等國的探險隊在庫車與吐魯番附近不斷發現寫有吐火羅文的殘卷與木簡,使得柏林與巴黎成為世界上藏有吐火羅文文本最豐富的城市。吐火羅文雖然是印歐語系一個最遠的東方分支,在詞彙上受到印度—伊朗族語較大影響,但在語音與動詞詞法上卻與鄰近的印度—伊朗族語差異較大,而與歐洲人使用的印歐語言相近。吐火羅文用婆羅米字母書寫,在西元6—8世紀的塔里木河流域以及附近地區使用,主要用於書寫佛教經典、佛法譬喻以及闡釋佛教思想和戒律的著作和戲劇等,當然也有關於商業貿易、醫學巫術等內容的文本。 1908年德國語言學家西克(Emil Sieg)與西克靈(W ilham Siegling)完成了對吐火羅文的突破性識認,發表了關於吐火羅文的學術論文,認為吐火羅文分為兩種方言,焉耆地區的可稱之為吐火羅文A,龜茲地區的可稱之為吐火羅文B。 [2]

居民

根據語言學、體質人類學乃至分子考古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吐火羅人屬於印歐人種,為古老的原始印歐人群(Proto-Indo-Europeans)中的一支.吐火羅人原居地可能在中歐或東歐某地,大約在公元前第三千紀上半期,他們從自己的同胞中脫離出來,經過黑海草原和中亞草原,逐漸向東南遷徙、發展到中國西北地區。整個遷徙過程的時間長達1000多年。

吐火羅人是最古老的原始印歐民族之一,他們操一種屬印歐語系西支Centum語的語言,在體質上也表現出典型的原始印歐人種的特徵。只是由於各支吐火羅人各自的發展道路不同以及所處的地理、文化環境的差異,從而最終在各地以不同民族的面目出現在以後的歷史舞台上。 [3]

手工皮具

吐火羅(英文名字是:Tokharoi)一直堅持做手工皮具產品,有箱包、鞋子、錢夾、腰帶等,都是手工製作,真皮。吐火羅手工皮具的品牌理念是:用手工譜寫生活,用靈魂感受自然。幾年來聚集了10多萬喜歡這類復古風格的吐火羅族人。這些手工藝品,在族人眼裡,它不是一個物件,它是能讀懂主人心情的精靈;它不是膚淺的毫無概念的流行,是能陪伴著族人一起懷念歲月痕蹟的伴侶。  這裡是吐火羅手工皮具部落。希望能讓久居現代社會的人們,找回那種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純真體會。 Tokharoi相信,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故事,用平凡的故事,演繹不平凡的生活! [4]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