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澤州縣

中文名稱:澤州縣

外文名稱:Zezhou

別名:鳳臺、丹川

所屬地區:華北、中原地區下轄地區:天井關、柳樹口、南河西、山河鎮

政府駐地:城區南大街與前進路交匯

電話區號:0356

郵政區碼:048012

地理位置:晉豫邊界、太行山南麓

面積:2023平方公里

人口:52.6 萬人(2008年)

方言:晉語邯新片、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玉皇廟,二仙廟,珏山、丹河、大中小月寺、媧皇窟

機場: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20km

火車站:晉城站(客運)、晉城北站

車牌代碼:晉E

歷史稱謂:冀南雄鎮

澤州縣位於河南省與山西東南端邊界處,太行山最南麓,自古為通向中原的門戶​​,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南與河南省濟源、沁陽、博愛、焦作等諸縣市交界,北至界碑嶺與高平市毗鄰,東與陵川縣相連,西與陽城、沁水縣銜接。縣域環繞晉城市城區。全縣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河流為沁河和丹河兩大流域,均流入河南省。總面積2023平方千米。總人口50萬人(2004年)。澤州縣是中國人類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源遠流長。礦產資源豐富, 素有“煤鐵之鄉”美譽。先後榮獲“中國文化工作先進縣”、“中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等稱號。

地理位置

澤州縣地處太行山南端,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澤州縣

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東與陵川縣相連,西與陽城、沁水縣銜接,北與高平市毗鄰,南與河南省濟源、博愛、沁陽、焦作等縣市交界,縣域環繞晉城市城區。縣域東西寬62.75公里,南北長58.85公里,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約占山西總面積的1.2%, 其中山區面積1328.4平方公里,丘陵面積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積116.7平方公里。轄14鎮3鄉,633個行政村,14萬戶,5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4萬人,耕地面積72.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42畝[1]。

歷史沿革

澤州縣是中國人類生存地區之一,歷史源遠流長。高都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在2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堯、舜時期,澤州為冀州之域,且屬“ 帝都畿內”。秦漢時先後在這裡置高都縣、陽阿縣、高都郡。北魏時屬建州。隋開皇三年改為澤州,時境內為丹川縣。唐武德三年始稱晉城縣,後數易其名,或稱晉城,或稱丹川。明洪武省縣入州,晉城為澤州州治。清雍正六年升澤州為府,析郭置鳳臺縣。民國時復稱晉城縣。抗日戰爭時期,太岳、太行抗日革命根據地在邊緣地帶分置晉(城)沁( 陽) 、晉(城)北、晉(城)東縣,1945 年4月28日晉城縣全境解放,同年5月恢復晉城縣建制。 1948年10月撤晉城縣城關區置晉城市(縣級),與晉城縣並存,1948 年8月撤銷晉城市,轄區仍歸晉城縣。 1958年,高平、陵川兩縣併入,1958年7月陵川縣分設,1961年5月高平縣分設。 1983年 9 月晉城縣改設縣級市。 1985年5月,晉城市升為地級市,原晉城市(縣級)分置為城、郊區。 1996年8月,撤銷晉城市郊區改設澤州縣,轄區不變[1]。

行政區劃

2001年,[2]調整澤州縣鄉鎮行政區劃(晉政函[2001]6號;1月10日晉市政發[2001]4號),由10鎮16鄉調整為14鎮3鄉,等17個鄉鎮,鄉鎮平均人口3.02萬,即巴公、大陽、高都、金村、南村、犁川、晉廟鋪、周村、大東溝、下村、北義城、柳口、山河、大箕14 個鎮和南嶺、川底、李寨3 個鄉, 633 個村民委員會。平均面積119平方千米[2]:

一、撤銷陳溝鄉、巴公鎮,合併設立新的巴公鎮。區劃調整後巴公鎮人口60622人,面積112.08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巴公村[2]。

二、撤銷大興鄉、高都鎮,合併設立新的高都鎮。區劃調整後高都鎮人口40719人,面積119.11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高都村[2]。

三、撤銷水東鄉、舖頭鄉、金村鎮,合併設立新的金村鎮。區劃調整後金村鎮人口56095人,面積212.29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金村村[2]。

四、撤銷東下村鄉、柳樹口鄉,合併設立柳樹口鎮。區劃調整後柳樹口鎮人口17996人,面積336.44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柳樹口村[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