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嵇紹

中文名:嵇紹

別名:延祖

國籍:中國

出生地:譙國銍出生日期:253年

逝世日期:304年

職業:侍中

典故:嵇侍中血

追贈:太尉

諡號:忠穆侯

嵇紹,公元253年至304年,字延祖,譙國銍(今安徽宿州)人,嵇康之子。生於魏嘉平五年。後為晉朝大臣,官至侍中,因捨身保衛晉惠帝而身亡。其父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晉書記載

原文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啟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郤缺,宜加旌命,請為秘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徵之,起家為秘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晞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謐求交於紹,紹拒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准薨,太常奏諡,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自頃禮官協情,諡不依本。準諡為過,宜諡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朝廷憚焉。

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冏雖謙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於冏曰:“嵇侍中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為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值王師敗績於盪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交兵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禦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譯文

嵇紹,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時失去父親,奉養母親孝順慎重。因為父親獲罪,靖居家門。山濤兼管舉薦官吏之事,奏請晉武帝說:“《康誥》上說'父子罪不相及。'嵇紹的賢能可以和郤缺相比,應當加以任命,肯請讓他做秘書郎。”[1]晉武帝對山濤說:“像你所說的,他能勝任秘書丞,何況秘書郎呢。”武帝下詔書徵用他,從家出發做秘書丞。嵇紹剛到洛陽,有人告訴王戎說:“昨日在人群中曾見到嵇紹,看他氣宇軒昂,恰如野鶴立在雞群中。”王戎說:“你還未見過他父親呢。”尚書左僕射裴頠(wěi)頁也很器重他,常說:“如果讓嵇延祖任吏部尚書,可使天下不會再有遺漏的人才。”沛國的戴晞年輕有才氣,同嵇紹的侄兒嵇含相互交好,當時人們相信他將來必有大用,嵇紹卻認為他一定不會成大器。戴晞後來任司州主簿,因為行為不端被驅逐,州里民眾都說嵇紹有知人之明。後轉任豫章郡內史,因母親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291),任給事黃門侍郎。當時侍中賈謐憑藉皇帝對外戚的寵愛,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賈謐請求與嵇紹交好,嵇紹拒絕不理。等到賈謐被處死,嵇紹正在官署,因為他不親附惡人,被封為弋陽子,又升為散騎常侍,兼任國子博士。太尉、廣陵公陳准死了,太常奏請加給諡號,嵇紹反駁說:“諡號是用來流傳後世、永不磨滅的的,[3]大德之人應當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應授予微名,“文武”這些諡號,顯揚死者的功德,“靈厲”這些諡號,標誌著死者的糊塗昏昧。由於近來掌禮治之官懷抱私情,諡法便不依據原則。加給陳准的諡號過譽,應該加諡號為'繆'。”這件事交給太常處理。當時雖然沒有聽從嵇紹的意見,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懼怕他。

[2]

不久嵇紹被徵召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起兵直驅京都,藉以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帝王車駕駐紮城東。司馬乂向屬眾宣告說:“今日西征,希望誰作都督呢?”軍中將士都說:“希望嵇侍中盡力在前面引導,我們雖死猶生。”於是授予嵇紹使持節、平西將軍。繼而司馬乂被俘,嵇紹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員都到鄴城向司馬穎認罪,嵇紹等人均被罷官,免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戰役,徵召嵇紹,恢復了他的爵位。嵇紹因天子流亡[3]在外,接奉詔書馳往行駕住處。恰逢王師在盪陰戰敗,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軍隊接近鸞駕,飛箭如雨,嵇紹於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鮮血濺染了禦衣,天子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浣洗禦衣,皇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主要經歷

晉朝

晉朝的嵇紹,字延祖,諡號忠穆,是嵇康的兒子。嵇康是晉朝的名士、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所寫的《養生篇》等佳作,流傳於後世,十分地久遠。嵇康才華橫溢,以絲竹音樂聞名於世,像著名的《廣陵散》,就是他的代表作。當時他和六位朋友​​,經常聚集在竹林底下吟詩、喝酒、作樂,非常地悠閒,他們都是四方的賢達之人,對時局有清醒的認知,對人生有著不同流俗的志節與追求,被後人尊稱為竹林七賢。

嵇康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由於遭受陷害,而被司馬昭所殺害。他在就義的時候,十分地從容,並將年幼的兒子嵇紹,託付給了好友山濤,希望他能夠用心培養這個孩子。有山濤在,你就不會孤苦無依,就好像父親還在你的身邊一樣。這是嵇康臨別前留給兒子的話,當時的嵇紹才十歲。嵇康臨刑的時候,撫著手中的琴,沉痛而又感慨地說:《廣陵散》在世間就要從此絕響了。在場的人都感到萬分地悲慟。

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和王戎,在嵇康被殺害之後,對嵇紹一直都有著特別的照顧。他們盡到了朋友應盡的道義與責任,使得這個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親,卻還擁他們慈父般的關懷與教導,不再那麼無依無靠,這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朋友之間感人至深的信義與友情,也成為了千古傳揚的佳話。

嵇紹非常孝順,他在父親過世之後,小小的年紀,就擔負起持家的重責,他細緻體貼地關懷照顧自己的母親,用倍於常人的思與孝行,撫平母親內心至深的悲傷和痛苦。嵇紹自幼飽讀詩書,而且跟他的父親一樣富有音樂家的禀賦。父親嵇康通曉五經,擅長書畫,深具非凡的藝術氣質,這些特質也都能夠在嵇紹的身上見到。嵇康的從容就義,在他幼小的心靈當中,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禀承著父親的風範,嵇紹最後也是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河間王與成都王

當時,河間王與成都王起兵叛變,京城告急,晉惠帝與成都王交戰於盪陰一帶。不料晉兵打了敗仗,眼見兵敗如山倒,隨駕惠帝的官員們倉皇逃遁,,各自保命,衛兵們跑的跑逃的逃,連個影子都找不到。兵荒馬亂之際,舉目茫茫,極為緊急。就在最為緊要的關頭,只留下了侍中嵇紹一人,獨自護在皇上的身邊,保護著他的安全。這時,無數森森冷冷的飛箭,從四面八方射了過來,嵇紹護在惠帝的身上,用身體擋住了雨一般的流箭,一時間,鮮紅的血液,噴灑在惠帝的御衣上,留下了一片片殷紅殷紅的血跡,嵇紹倒在了血泊中。他用最為壯烈的犧牲,呈現著對父親精神的延續與詮解,如此地從容而又忠烈。

動亂平定之後,左右侍從看到上的衣服,濺滿了無數的血跡,就準備拿去洗,但是被惠帝拒絕了。他無限感傷地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 ……語不成聲,至為悲切。戰場上的那一幕還恍若昨日,而節烈的忠臣,卻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惠帝要永遠保存這件血衣,這是國家的柱石與忠臣,用生命的代價所詮釋的,對“忠”至誠的理解與實踐,這銘記著皇上對他永誌不忘的追思。

自古,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嵇紹不惜生命,坦然就義,獨自護衛保駕,如此忠烈的壯舉,其深厚的根源,正是源於內心至誠的孝順之心,所謂“移孝作忠”,這正是最為真實的寫照。宋朝的文天祥,曾經在《正氣歌》中讚美了嵇侍中血。多少年之後,就如同嵇康給兒子伴隨一生的影響那樣,嵇紹忠烈的精神,也曾深深激勵過,同是國之才俊柱石的文天祥,激勵著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壯懷激烈,保家衛國。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