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威廉·福克納

中文名:威廉·福克納

外文名:William Faulkner

國籍:美國

出生地:密西西比州出生日期:1897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1962年7月6日

職業:作家

畢業院校:只在密西西比大學待過一年

主要成就: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1951、1955)歐·亨利獎(1939、1949)普利策獎小說獎(1955、1963)

代表作品:《喧嘩與騷動》《八月之光》《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 》

威廉·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杰弗遜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嘩與騷動》。

人物簡​​介

福克納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5歲時隨家遷往密西西比的牛津市,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個小鎮渡過。他從小愛好閱讀,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學待了一年多。青年時參加過皇家空軍,但未正式參戰,之後短暫遊歷過歐洲。 1920年代末期開始以寫作為業,30年代曾為好萊塢寫電影劇本解決經濟問題。他的作品起先在國內影響不大,經常銷售不出去,而在歐洲卻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尤其是在法國,包括加繆、薩特、馬爾羅、西蒙·波娃都對福克納推崇備至,薩特曾說:“對法國年輕人來說,福克納就像上帝。”[1 ]1946年,馬爾科姆·考利編選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納選集》出版,福克納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承認。

福克納是個創新的作家,做了很多實驗性的嘗試,例如在敘事時序上,常常不按照時空順序來組織情節,讓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過去與現在進行對照,產生出意義的無限可能。內心獨白和意識流的手法在其小說中也有廣泛使用。另外,他還常常通過象徵隱喻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同宗教和神話對應起來。這些作品既具有現實性,又有豐富的想像,既有悲觀主義情緒,也包含了英雄主義的激情。他在描寫南方歷史的同時,表現了現代人的異化和孤獨,主張寬容、理解和同情,最終達到人類的平等。

1949年,福克納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獲獎演說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最著名的演說之一,他說:“我拒絕接受關於人類末日的說法......我相信人類不會僅僅存在,他還將勝利。”

這個酷愛吹牛、酗酒、喜歡在妓院寫作的風流作家,對世界文學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包括加西亞·馬爾克斯、克勞德·西蒙、托尼·莫里森、略薩、莫言這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視福克納為導師。

人物生平

出身和童年

威廉·福克納生於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門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支配這個家族想像力的是福克納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納老上校。他既是種植園主,又是軍人、作家、政治家。他還是經營鐵路的企業家,他修的鐵路是當地唯一的鐵路。牛津小鎮留下老上校鮮明的痕跡。老上校死後,墳頭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講老上校的傳奇故事成為人人參與的一項儀式。州內一個鎮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納來命名。他還著有幾本小說和其他一些作品,這種文學傳統一直在家中傳承了下來。福克納作品中的“約翰·薩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礎上創作而來的。

但是威廉·福克納的父親卻被普遍認為是一個不肖子孫,他的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卻永遠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但福克納為他的母親自豪,她意志堅定,自尊心強。屢屢失敗的父親與堅強自尊的母親勢不兩立。在童年,母親經常強迫他在“軟弱”和“堅強”中做出選擇,讓他從小就體驗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威廉·福克納比同齡人長得矮小,整個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長得高大些。曾祖的榮耀與父親的落寞構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體上的劣勢,促使他對想像力從喜歡發展到依賴。福克納逐漸遠離集體活動,甚至逃學。威廉·福克納把自己看作是曾祖父的孩子,從兒童時代就模仿老上校生活。他拒絕用父親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家族巨人的名字威廉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名字。 9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說,“我要像曾祖爺爺那樣當個作家”——這句話他一再重複,變成一句口頭禪。

10歲的時候,福克納已經開始閱讀莎士比亞、狄更斯、巴爾扎克、康拉德等人的作品,然而,到了五年級時,他的成績開始滑坡,儘管在同學之中還算不錯。身材矮小的福克納與同學們不大合得來,六年級以後經常曠課,時不時往親戚家跑。 12歲的福克納繼承了父親對馬匹的喜愛,也常參加合唱、打棒球,還學習了繪畫。 1910年,小福克納穿起了背架,減少了體育活動,把時間都花在了寫作上,這時他發表了最早的詩歌、短論和短篇小說。 14歲時福克納讀到了梅爾維爾的《白鯨》,對其讚賞不已,而《舊約全書》更是他經常閱讀的著作,對其以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2]

青年時期

1916年,19歲的福克納第二次參加了十一年級的升學考試,遭到失敗。祖父為他在銀行謀得一份工作,但他並不專心,經常參與密西西比大學的社交活動。後來他打算參軍卻因身高和年齡遭到拒絕。 1918年6月,他裝成英國人報名參加英國皇家空軍,以假文件證明了自己在倫敦的住址。他前往加拿大多倫多訓練營接受軍事訓練,並學習了處理無線電報等技術。後來他又進入多倫多第四軍事學校。他對人謊稱自己出身英國高教會派家庭,上過耶魯大學。然而他並沒有參加過戰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11月就結束了,回來以後,他故意一瘸一拐的走路,到處對人吹噓說那是自己參加空戰留下的後遺症。 [3]

1919年9月,福克納接受了母親的建議,成為了密西西比大學裡的特殊學員。同年,他在《密西西比人》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幸運著陸》和一些模仿性的詩作。在學校裡,福克納吊兒郎當的做派引起同學們的攻擊,他們送了他一個綽號“不頂事伯爵”。 1920年11月,福克納選擇離開學校。他開始酗酒,還經常出沒酒吧和妓院,他仍然靠著父母和朋友接濟過生活。 1921年他在紐約一家書店得到職位,自己也利用職務之便閱讀了包括霍桑、馬克·吐溫、托爾斯泰在內的大量作品。 [4]

1922年,福克納回到密西西比,成為了密西西比大學的郵政所長。他在郵政所時,經常利用上班時間閱讀書報、喝酒打牌,郵件也時常延誤,學生們投訴不斷。 1924年,郵政檢查員解雇了他。離開以後他對人說:“感謝上帝,從今以後我可再也不用聽從任何一個有兩分錢買郵票的龜孫子的使喚了”。 [4]

1925年7月,福克納遠赴歐洲。去了巴黎和倫敦。在巴黎期間,他遇見了詹姆斯·喬伊斯,卻沒打招呼。 12月他首部長篇小說《士兵的報酬》正式出版。 [4]

走向成熟

1927年福克納第二部長篇小說《蚊群》出版,在國內得到不少讚譽。這期間,他依然酗酒,物質上仍然依賴著家人和朋友的資助。 [4]

1928年,為了生活,福克納給一些稿酬較高的雜誌寫稿,另外也打打零工。 [4]

1929年,福克納與埃絲特爾結婚。同年,他最重要的作品《喧嘩與騷動》出版,受到評論界好評。這一年他還完成了《聖殿》和《我彌留之際》的創作。這時福克納的稿酬已經超過他過去四部長篇的酬勞,經濟狀況也得到改善。 1930年,福克納買下了名為“山楸橡樹別業”的別墅。 [2]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