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阿拔斯一世

波斯

阿拔斯一世(Abbas Ⅰ the Great,1571—1629年),波斯薩非王朝皇帝(1587—1629年在位)

在伊朗歷史上有過三個最輝煌的時代,分別是古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和薩非王朝時代,距離現在最近的是薩非王朝,其全盛之君阿拔斯一世(被尊為“阿拔斯大帝”)是一個建樹很多,且眼界開闊的帝王,在伊斯蘭發展史上與蘇萊曼大帝、阿克巴大帝齊名。他不但影響了伊朗歷史,而且對大航海時代的東西方交流起了很大作用。薩非王朝的始祖是14世紀時創立了薩非教團的薩非丁。到了薩非丁的六世孫伊斯馬儀的時候,在忠心耿耿的土庫曼部落軍“紅帽軍”的擁戴下,橫掃波斯大地,推翻了白羊王朝的統治,直逼奧斯曼帝國的邊境,他建立的王朝被稱為薩非王朝(1502—1722年)。但依靠駿馬利劍的部落軍可以摧毀中世紀式的堡壘,卻奈何不了擁有火槍大砲等先進武器的奧斯曼軍隊。在伊斯馬儀晚年,慘敗於土耳其人之手,不但丟失了庫爾德斯坦、阿塞拜疆等領土,而且動搖了他在紅帽軍中的權威。到了伊斯馬儀的繼承人塔赫馬斯普一世時代,在蘇萊曼大帝的鐵蹄下,兩河流域也落入了奧斯曼帝國。

用“成也紅帽軍,敗也紅帽軍”來形容薩非王朝前期的政治是確切不過的。土庫曼紅帽軍是薩非帝國創建和擴張的中流砥柱,但走過了開國的英雄時代之後,他們與波斯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們之間的互相傾軋,便成了政治上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阿拔斯的老爸胡達班達對此有深刻體會,胡達班達由紅帽軍將領推上大位,但又飽受紅帽軍的挾制,他的王后和長子先後因為與紅帽軍將領對抗而被弒。

阿拔斯早年以王子身份出鎮呼羅珊和赫拉特地區。在波斯王族與土庫曼將領間錯綜複雜的矛盾中,他成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絕佳人選。 1587年,阿拔斯在土庫曼大貴族古里汗的支持下登基為帝,將昏庸的父王胡達班達送進了“太上皇”的冷宮中。 18歲的阿拔斯,十分明白他​​的主要威脅,國內是變化無常的土庫曼紅帽軍將領,國外是西面的世仇奧斯曼帝國和東面剽悍的烏茲別克部落軍。

首要任務是穩住自己的統治。阿拔斯首先借助古里汗的力量,以追查母后和王兄被弒案為由剷除了部分桀驁不馴的土庫曼貴族,在鎮壓了一場叛亂陰謀後又收回了大批封邑。接著,讓古里汗這個野心勃勃的功臣嚐到了“兔死狗烹”的滋味,除去古里汗之後,阿拔斯已大權在握。阿拔斯以加強皇權為主導,重建了薩非王朝的統治結構。中央設立諮詢性機構最高會議,由國王召集,代表由國王指定;在行政方面,撤除攝政和紅帽軍總司令兩個職務,加強首相的地位;完善行省制,由王子或親信任總督;逐步“削藩”,將部分土庫曼貴族的私人領地置於皇帝本人控制之下。為防備少數民族的“異心”,阿拔斯還強迫一些民族,如庫爾德人等離開本土遠走他鄉。

阿拔斯大帝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在軍事方面。他的軍事改革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現代化”,在英國冒險家謝利兄弟的幫助下,波斯軍隊從一支帶著部落氣息的軍隊,發展為有著火槍、銅砲等裝備的新型軍隊,砲兵達一萬多人,成為波斯大軍的主力;另一方面是“皇權化”,改變了“紅帽軍”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吸收了大批高加索民族的穆斯林入伍,土庫曼貴族不再擁有特權,全體官兵由皇帝全權控制。像其他西亞國家一樣,阿拔斯發展了一支精銳的近衛軍,直屬於皇帝本人。

阿拔斯的改革成效逐漸顯現的同時,正好遇上了大好的國際形勢。烏茲別克部落陷入內亂,阿拔斯乘機出兵攻擊,奪取了從呼羅珊到赫拉特地區的河山,阿姆河以南都成為他的勢力範圍,阿富汗人也向他稱臣。接著,面對衰落中的奧斯曼帝國,阿拔斯洗刷了波斯人的百年恥辱,經過10年苦戰,1613年迫使土耳其人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收回了故都大不里士和庫爾德斯坦、阿塞拜疆等地,1623年再次西征,經過五年時間收復了包括巴格達、巴士拉在內的整個兩河流域。這是薩非王朝版圖上的極盛,在與宿敵奧斯曼帝國的較量中,天平完全倒向了波斯一方。

阿拔斯大帝另一個重大影響在宗教方面。薩非王朝開國皇帝伊斯馬儀曾以激烈的手段推行什葉派,迫害遜尼派,使什葉派在波斯佔了上風。阿拔斯則以比較溫和的方式扶植什葉派,他曾將自己的所有私人財產捐贈給什葉派,也曾徒步近一個月的時間去參拜什葉派長老陵墓。經過他42年的潛移默化,伊朗終於成為一個徹底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自伊斯蘭教興起以來,伊朗曾作為其中的一員同中東眾多文明融為一體,但自薩非王朝之後,什葉派又使伊朗同東西兩面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區分開來,從此成為伊朗獨特的旗幟維持了這個國家的獨立。

阿拔斯大帝的時代正是大航海時代,西歐航海家紛至沓來之時。在南邊,葡萄牙人佔據了霍爾木茲島,以此為據點發展跨印度洋的貿易,得到阿拔斯的寬容和優惠;在北邊,阿拔斯主動派使團出訪俄國,以圖推動兩國的貿易。後來,阿拔斯在英國人幫助下奪回了霍爾木茲島,以大陸港口阿拔斯港作為主要對外窗口。英國人取代了葡萄牙人的位置,阿拔斯也給了英國人許多優惠和權利,甚至允許他們在波斯開辦工場。外貿的增長也帶動了國內手工業的發展,波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阿拔斯將重要手工業部門納入國家控制之中,這加強了國家實力,不過妨礙了資本自由競爭的原則。阿拔斯還派使團出訪西歐列國,建立外交關係,其中德意志皇帝就對兩國結盟對付土耳其很感興趣。阿拔斯積極發展同西方基督教國家的關係是有來由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夾擊土耳其的盟友,但像他這樣在東西方交往中積極主動的東方君主,還是不多見的。

阿拔斯還有另一項成就,那就是營建了新都伊斯法罕城,此城位於波斯的腹地,遠離奧斯曼帝國的攻擊範圍,1598年遷都於此,並進行了大規模營建。經過數代經營,獲得了“天下之半在伊斯法罕”的美譽。 

埃及

阿拔斯一世·希里米帕夏(1813年—1854年)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1849年起)。他只是名義上臣屬於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事實上是一名獨立統治者。

阿拔斯一世是阿爾巴尼亞血統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孫子。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是近代埃及最偉大的政治家,他實際上在埃及建立了自己家族的世襲統治。 1848年,阿拔斯一世在其叔父易卜拉欣帕夏去世後,成為埃及的攝政;第二年他就正式被蘇丹授以帕夏的稱號。

在阿拔斯一世統治時期,許多穆罕默德·阿里時代進行的社會改革都被廢止,穆罕默德·阿里建立的國有工廠幾乎全部關停。英國的殖民勢力逐漸成為埃及的決定力量。阿拔斯一世在1854年被一名奴隸殺死。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