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天守閣

天守閣是日本戰國時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軍事上有關樓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天守閣是城堡的中心建築,他不僅是堅固的軍事防禦設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簡介

16世紀中葉,日本因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統一之後,建築達到新的水平。城郭是一個十分突出的新的創作領域。它突破日本建築千年的傳統,構想天外,產生了前所未見的嶄新的高層建築,天守閣。還在封建內戰時期,領主們在衛城裡自己府邸的屋頂上造一個小小的望樓,這是天守閣的前身。後來,各個封建領國,依托城裡的小高丘,建造衛城。衛城中央一座高城,原本是府邸,叫天守閣。

天守閣不僅是軍事堡壘,而且是領國的政治中心,藩主權利的象徵。

第一個大型的多層天守閣建造於新的政治經濟中心——安土城(1576年),它是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紀念碑。

16-17世紀初,是日本城郭建設的高潮時期,各領國紛紛建造天守閣,互相爭競。其中最傑出的是姬路城的天守閣。

此外,著名的還有名古屋的天守閣(1610年),1624—1643年間建造的大阪和江戶兩城的天守閣。

由來

天守閣(日語假名:てんしゅかく)是城堡的中心建築,他不僅是堅固的軍事防禦設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天守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16世紀初,戰國時代是天守閣發展最繁榮的時期。文獻記載最早的天守閣是16世紀初建造的攝津伊丹城天守。現在保存最古老的是犬山城天守閣。

?

天守的語源不詳。關於天守的來歷說法很多。有人認為天守是像徵基督教,佛教中的“天主”,“梵天”的意思,是指城主或大名代表上天來統治。但更普遍的看法則認為天守閣的由來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起到瞭望台,物資儲藏室以及軍事防禦的作用。當然戰國後期的天守閣則越來越趨向政治化,用以展現城主,大名的實力。

發展

天守閣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初期天守閣,中期天守閣和晚期天守閣。

1、初期天守閣

初期天守閣是從展望台發展而來的。具有歇山式樣房頂的城樓上設有迴廊高攔,丸岡城是初期天守閣的代表。這個天守閣的特徵之一是外層和內階不一致。第一層城樓上有山形牆封簷板的山牆房間突出,內部有三層,而張望台部分也比城樓小的多。初期的天守閣規模較小,實用且素樸,一般只有兩,三層高。

2、中期天守閣

安土時代到來後,天守閣的發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姬路城最具代表性。姬路城城樓為兩層,上面載三層的展望台,共五層。望樓部分大,歇山式封簷板與上面的房檐相交錯,因而內部有6層。與初期的不同,城樓最上層的樓緣被收到外壁之內,外壁則塗白灰泥,山牆也富於變化,窗戶變成拉門式,更加豪華壯觀。

3、晚期天守閣

以大阪城和江戶城為代表的晚期天守閣已經逐步失去了軍事防禦的構造意義,更多的成為權利的裝飾。層塔型的城樓繼續擴大,層與階趨於一致。

佈局

天守閣原則上是以本丸為中心,位於城內最高地方,其大致有四種形式。

獨立式-與其他的建築分離,是一座獨立的大城樓。丸岡城,犬山城,彥根城等屬於這類佈局。是天守閣最古老的形式。

複合式-在大天守閣上附加小的天守閣。這中形式具有強化通向天守閣出入口的作用。松江城,岡山城是其代表。

連結式-將兩座獨立的天守閣連結在一起,中間有過廊相連。名古屋城和熊本城屬於這種形式。像松本城那樣將小天守和大天守相連起來也算做連結式。

連立式-大天守閣上連結兩座以上的小天守閣。姬路城便是典型。

城牆

天守閣下的城牆也是十分雄偉的,因為1噸左右的大石頭需要很多,所以其調度很重要。大阪城的蛸石,肥後石等花崗岩都要從小豆半島裝船,用海中吊掛的方法運輸,再從陸地上使用修羅車和原木滾木。江戶城的石頭多數是安山岩,是從小豆半島運來的。在砌牆時首先用長方形邊石打基礎,再在上面築石牆。其方法大致有三種。

毛面砌法:沒有加工的自然石料的砌法。慶長之前普遍採用。在石圍牆表面的間隙砌上石頭,外觀雖很粗糟但十分堅固。由於沒有固定的方法,也叫亂石砌法。

填接砌法:用錐子砸磨石料,鋪平搭配的方法,慶長時期此法被廣泛運用。因其外觀很美而著稱。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