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丹術

中文名:丹術

別稱:煉丹術、丹劑

始於:戰國

教派:道教發明人:燕齊方士之神仙方技

代表著作:《三十六水法》

丹術原稱煉丹術,是以爐鼎燒煉礦物類藥物,制取“長生不死”仙丹(又稱金丹、靈丹等)的一種實驗方術。丹術是化學的前驅。迄今應用在中醫臨床上的丹術的煉製品,稱為丹劑。如小金丹、大活絡丹、紅升丹、白降丹等。

基本信息

丹術

拼音:dān shù

丹:1.  紅色:∼砂(硃砂)。 ∼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 ∼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 ∼青。

2.  依成方製成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的中藥:丸散膏∼。

術:技藝,技∼。藝∼。武∼。學∼。不學無∼。

外丹術或煉丹術是中國的道教的一種修煉方法​​,也是化學的雛形。同時它也對中國傳統醫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外丹

原稱煉丹術。道教為避免其與內丹相混淆,改稱外丹。這是以爐鼎燒煉礦物類藥物,制取“長生不死”仙丹(又稱金丹、靈丹等)的一種實驗方術。

外丹術或煉丹術是中國的道教的一種修煉方法​​,也是化學的雛形。同時它也對中國傳統醫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外丹術包括了黃白朮​​,也就是煉金術。最早是通過煉製鉛、汞等藥物來製作長生不老的丹藥。開始稱作金丹,後來為了與內丹相區別,而稱為外丹。相信外丹術的人認為,丹砂可以反複變化,黃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們製成的丹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煉製外丹,是通過各種秘法,燒煉成丹藥,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虛空中清靈之氣”,近代陳攖寧先生雲:“外界資助,當然不可少,卻是在虛空中尋求。”、“修仙者,貴在收積虛空中清靈之氣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氣配合而修養之,為時既久,則神氣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李道純雲:“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內坎離輻輳,乃內藥也。” 《天仙正理》認為內藥、外藥皆原本先天祖氣,所謂外藥,是指“祖氣從生身時,雖隱藏於丹田,卻有向外發生之時,即取此發生於外者,復返還於內,是以雖從內生,卻從外來,故謂之外藥。”所謂內藥,是指採外藥煉成還丹大藥,“全不著於外,只動於發生之地,因其不離於內,故謂內藥。”。 “外藥為生而後採,內藥為採而後生,實止此一氣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術如符籙、雷法等。

丹砂

(即硃砂,又稱硫化汞HgS)和汞(Hg,即水銀)是煉丹的重要原料。據載,遠在戰國時,民間即有以採掘丹砂而致富者。西漢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列丹砂為上品藥,已知其能化為汞(分解出水銀);列水銀為中品藥,言其“熔化還復為丹(可還原為硫化汞)。秦漢時,我國金屬冶煉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醫藥學又提供了使用礦物類藥物以療病的經驗,由此可見,我國的外丹術最遲在秦代已經出現。在外丹著作方面,除現存的《三十六水法》是早期水法煉丹的重要文獻外,尚有成書於西漢末、東漢初的《黃帝九鼎神丹經》一捲和《太清金液神丹經》三卷。前者強調唯有服食金丹才能“與天相畢”,又記載煉丹注意事項。它對東晉道教著名煉丹家葛洪“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的金丹理論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後者體現了早期煉丹中水法與火法並重,內養與外功結合的特點,其作“霜雪法”的生成物是合成氯化亞汞(甘汞Hg2Cl2)的最早文獻。

丹術的發展

道教創立後,道士從方士手裡繼承了煉丹遺產,為製取“長生不死”藥的需要,遂發展為秘傳的實驗技術。雖然“長生不死”的主觀願望未能實現,但在千餘年的實踐中,卻積累了不少古化學知識。 8世紀時,我國煉丹術經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的前驅。

漢晉南北朝

漢晉南北朝煉丹術的發展時期。東漢末魏伯陽撰《參同契》,總結了已往的煉丹成就。如關於黃金的化學穩定性,水銀易揮發、又易與硫黃化合,胡粉(鉛粉)遇碳(C)可還原為鉛等。從世界化學史上來看,魏伯陽實為世界上最早的煉丹家。約與葛洪同時的煉丹家狐丘,其“九轉鉛丹法”是製取鉛丹(Pb3O4)的最早文獻,也是認識和實現化學上可逆反應的創舉。他的“煉石膽取精華法”,用乾餾法從石膽CuNSO4·5H2O)中提取硫酸(H2SO4),比8世紀阿拉伯國家製取硫酸要早五六百年。東晉道士葛洪的煉丹成就,集中反映在《抱朴子內篇》中。他總結了水法煉丹中金屬間的置換現象;記載了從砷化合物中提煉單質砷的方法。雖然他未能對此生成物作出有關形質的描述,但他的方法確比西方國家一致公認的最早發明家13世紀的日耳曼煉金家馬格魯斯要早九百年。

南北朝時,不少皇室大臣嚮往服金丹以致長生。梁道士陶弘景自天監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歷經煉丹實踐,曾撰專著多種。雖已失傳,但歷代本草學援引了不少他的論述。以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八至卷十一“金石類”為例共載有關藥物一百三十四條,引自陶氏《本草經集注》卷二“玉石類”原文的五十七條,幾近半數。陶氏特別重視總結金石類藥物的產地、形質、分類、用途及療效,是其運用煉丹術成就於醫藥學的表現。

此時期製藥化學也隨著煉丹術的發展而臨床應用。東漢時為治外科皰瘍,曾以石膽、丹砂、雄黃、沯石、磁石合煉成“五毒藥”。葛洪亦用雄黃解毒;鹽水引吐、清洗瘡口。陶弘景則在醫著中保存了不少早期化學製藥的方法,且合藥治癰腫、惡皰、盅毒等。

唐代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