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三史

簡介

“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 《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沿革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 “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 “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