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陳儀

姓名:陳儀

國籍:中國浙江

民族:漢

出生地:紹興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50年6月18日

職業:軍人

畢業院校:日本士官學校

國民黨高級將領

陳儀(1883年—1950年),字公俠,後改公洽,自號退素,紹興東浦鎮人。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簡介

生於1883年,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第五期砲兵科,與蔣介石同學,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在陸軍部任二等課員。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擔任浙江都督府軍政司司長。 1914年5月,任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軍事參議官。 1917年,再次東渡日本,進陸軍大學深造。 1920年回國,定居上海。 [1]1924年10月,被孫傳芳任命為浙江第1師師長。 1925年10月,任五省聯軍第1軍司令。同月,任浙江省省長。 12月兼任十九軍軍長。 1927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委任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3月,奉蔣介石命率團赴歐考察意大利、瑞士、荷蘭、瑞典等國的槍砲廠、飛機場等。回國後任南京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代軍政部長。 1934年1月福建事變後,調任福建省政府主席。 1939年後,改兼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 1935年後,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41年12月,就任行政院秘書長,兼國家總動員會議主任,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44年,兼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局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始作收歸台灣的準備工作。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後,赴台就任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 1947年“二·二八事變”爆發,政策判斷錯誤處事不當,使345名台灣人民被捕被殺。在強大輿論譴責下,被蔣介石解除了台灣省行政長官職務,改任國民政府顧問。此後深居簡出,縱覽進步書籍。 1948年6月,復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開始轉向人民一邊。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密令湯恩伯赴杭布防,極力反對,使杭州在解放時免於戰火。 1949年1月,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規勸老部下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起義。湯密告蔣介石,被免浙江省主席職,以“勾結共黨,陰謀叛亂”罪遭逮捕。 5月30日,綁架到台灣,拒不向蔣介石認錯。 1950年6月18日,被殺害於台北馬場町。

生平

陳儀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入讀浙江求是書院。 1902年到日本留學,期間曾參加光復會;日本士官學校五期步科畢業,1909年回中國。 1911年辛亥革命時參加浙江獨立運動。 1912年任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 1917年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第一期畢業。 1920年再回中國,在上海營商。 1925年孫傳芳主政浙江,委陳儀為浙軍第一師師長,之後轉任第一軍司令,浙江省長。 1926年,陳儀投向北伐中的國民黨,被任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軍長。但手下部隊再次倒戈,於是下台,出國到歐洲考察兵工。回中國後被蔣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長,頗獲賞識,之後轉任軍政部次長。 1934年閩變結束後,調任福建省主席兼綏靖主任,整理福建軍政。

1935年日本在台灣舉行“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陳儀奉命到台參觀,對日本人統治下台灣的高速發展感到驚訝,特別是相對中國大陸多年戰亂下的停滯不前,令他感到深省。之後陳再派人到台灣考察,於1937年出版《台灣考察報告》,建議福建經濟學習台灣。 1943年的開羅會議中,同盟國聲明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1944年4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任陳儀為主任​​委員。調查委員會對日治下台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報告書長達四十餘萬字。之後提出的《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亦獲得接納。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於1945年8月29日委任陳儀為台灣行政長官,之後兼任警備總司令。 10月24日,陳在美軍將領陪同下從上海飛抵台北。 10月25日陳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同盟國,接受台灣日本總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陳儀治台時期,經濟上實行統制政策。除了將日人留下的企業大部分收歸國有經營外,還規定米、鹽、糖、煤油等民生產品,由官方統一定價收購。對煙、酒、火柴等物品的專賣加強限制。陳儀接收台灣後,大量高層負責日本人返回原國。台灣本省人在多年日本統治下,多有不通曉書寫中文及說北京官話;在當時政策下,原有職位多改由大陸抵台人員擔任。從大陸到台灣的軍政人員,質素參差,良莠不齊,不時與民眾發生衝突。此外,台灣工業及農業生產在戰後數年出現倒退,經濟上一度出現了頗為嚴重的通貨膨脹,致使台灣社會民怨沸騰。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台北的政府人員與民眾的衝突,引發島上各地本地人對政府的抗爭。 3月8日蔣介石從大陸調來援軍後,以陳儀為長官的政府,對民眾展開了血腥而且非常不必要的鎮壓。估計有一千至一萬五千名台灣人被捕後遭屠殺;當中包括地方議員、醫師、律師、新聞記者、教師、畫家等社會精英。

3月22日,陳儀被國民黨三中全會撤職。 5月11日,陳返回大陸,改任國民政府顧問。 5月16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亦撤銷,改組為省政府。

1948年8月6日,陳儀再被蔣介石委任為浙江省主席。次年1月,陳嘗試策動與其關係密切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一同投降共產黨。湯恩伯將此事向蔣介石報告。 1949年2月,陳儀被免去省主席職,之後開始被軟禁。 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台灣,陳儀到台灣後,“即對任何人不再發一言一語,終日如老僧入定。”後囚禁於基隆,蔣侍從室主任林蔚勸他向蔣介石認錯,寫悔過書,蔣允許恢復其自由,但遭到陳儀凜然拒絕,說:“我有何錯?我無錯可認,他不高興,可以殺我,我已年過半百,死得了,悔過書我不能寫。”林蔚說:“總得讓蔣先生下台。”先生說:“下不下台是他的事,我沒有要他把我抓起來。”

1950年5月19日,台灣軍事法庭判決陳儀死刑。陳儀死前由在福建共同推行過“新生活運動”的“五虎上將”蔣鼎文打理一切,6月18日於台北馬場町被槍決,抵刑場時,陳儀對行刑的人說:“向我的頭部開槍!”便大步向前,直呼:“人死,精神不死”。陳儀死後,由五弟陳公亮收屍火葬,骨灰埋於今台北縣五股鄉,立碑曰:“陳公退素之墓。”。陳儀“伏法”後,湯恩伯“在其三峽鄉寓中,如喪考妣,終宵繞室徬徨,痛苦不堪,复在私宅堂屋設靈堂,一連自書輓幛多幅”。

陳儀第二任妻子為日本人,兩人無子嗣。

相關資訊

[2]台灣228事件“主角”陳儀63年前遭槍決後,疑被悄悄葬於五股區龍形山區;住在墓旁的成州里長陳林益26日表示,陳儀的墓曝光後,常有人來噴字洩憤,最近更發現墓碑和墓前石案不翼而飛,墓內骨灰也似被移走。

清代治水專家

陳儀,字子翽,號一吾,直隸文安(分屬河北)人。其書房自名“蘭雪齋”,故有“蘭雪先生”之稱。

他精於古文,學識淵博,浚治水患,經世濟民,是清代著名學者、治水專家。他與稍晚的紀昀(字曉嵐)並稱京南二才子,時人稱之為“濟世奇才”。其事蹟廣傳民間,至今為人所稱頌。

他家祖居大清河畔的西碼頭村,祖父陳怗(率繼草)受少司濃蔭,(受陳儀伯祖、戶部侍郎陳協之蔭),奉詔遷居文安鎮西關,然未仕早卒。父親陳良瑛(字孟修)接蔭,卻不願以蔭受官,時稱“隱德君子”。他為人聰敏,淡於名利,忠厚過人,被誣為“冒蔭”而不辨一字,家業殆盡卻與人無爭,僅借三格貯書以自慰。母親姜氏,系中丞奏壁(本縣人,官至鄖陽巡撫)之女,知書達理,敦厚賢惠。

陳儀博覽群書,孜孜不倦似文會友,識多聞廣。他致力於古文辭,更講求濟世之務,“於禮樂、制度、鹽法、河防,莫不考究其得失。”不滿20歲,象經史子集、嫌洛關閩、天文、地志、河渠、樂律、兵刑錢穀等,他都精熟於心,瞭如指掌。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秋天,對歲的陳儀參加了鄉試,一舉榮列入府第。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幾年的寒窗苦讀,至此嶄露頭角。

陳儀中舉之後,並未求人提攜出仕為官,而是更加發奮苦讀,深造著述,一心想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取得進立功名,便多次參加會試,卻都榜上無名。

科舉的失利,父母年事的增高,人口的不斷增多,使得家境愈加困頓不堪。陳儀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奔命,不得不面對現實而冷靜地思考人生。這時,他有生活的煩惱,更有理想的追求;有懷才不遇的苦悶,更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