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阿勒坦汗

中文名:阿勒坦汗

外文名:Anda

別名:俺答汗、稱索多汗

民族:蒙古出生日期:1507年

逝世日期:1582年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稱雄草原,征服青海與明修好,促進蒙古經濟文化發展

封號:順義王

即俺答汗(1507年—1582年),阿拉坦是其名字,意思為“金子”。 16世紀後期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領,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達延汗孫。阿勒坦汗,又譯作“阿拉坦汗”、“俺答汗”。

人物生平

於明朝嘉靖年間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後逐漸強盛,迫使原草原霸主察哈爾部遷移於遼東,俺答汗成為右翼蒙古首領。控制範圍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後他為開闢牧場,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

其部住牧在豐州灘(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一帶。明嘉靖初年嶄露頭角,配合其長兄吉囊數征北方兀良哈和青海的衛部特(見瓦剌)等部。吉囊死後,勢力日強,控制蒙古右翼地區,將蒙古察哈爾宗主汗迫遷遼東。嘉靖二十九年(1550)兵臨北京城下,脅求通貢,史稱庚戌之變。次年明朝迫於俺答威勢,開馬市於宣府、大同等地,旋因閉市而戰事復開。隆慶四年(1570),以俺答之孫把漢那吉降明為契機,明蒙開始和談,俺答以亡入自己領地的趙全等九名漢人換回那吉。次年明朝封為俺答汗順義王,即結拜兄弟汗歸順義王之意,俺答汗其弟、子及各部頭目皆授以都督、指揮、千百戶等官;又議定通貢互市條款,規定每年一貢,以二月為期,貢由小王子故道,貢馬不得過五百匹,貢使不得過一百五十名。還先後於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近邊地區開設馬市十一處,互市貿易,與市人數年有增加。從此開始了明蒙幾十年和平友好的局面,促進了蒙古右翼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阿勒坦汗(1507—1582年),元太祖十七世孫,包姓,蒙古語讀包羅特、包侕之金氏,貶稱孛兒只斤氏,亦稱索多汗、名包·格根是大元汗(達延汗)之孫,是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的首領。 1542年,他的兄長麥力艮濟農死後,土默特成為右翼三萬戶的中心,阿勒坦成為右翼三萬戶事實上的首領。

阿勒坦汗意為黃金汗,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他的率領下,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進駐古豐州川,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當時右翼蒙古中最強大的萬戶,豐州川隨之被習稱為土默川。

兀良哈萬戶偏處北方,每於蒙古南下進攻明朝邊境時,兀良哈就乘機在後方襲擾其他蒙古萬戶,因此,成為其他萬戶的征討對象。 1538年,阿勒坦與麥力艮濟農擊潰兀良哈,將其併入其他五萬戶中。蒙古大汗博迪汗封阿勒坦為索多汗(此為護衛汗庭的小汗之意,與蒙古大汗有原則性的區別),這是阿勒坦稱汗之始。

阿勒坦汗還曾經經略青海。 1510年,永謝布萬戶的亦卜剌與鄂爾多斯萬戶的滿都賚阿固勒呼被達延汗擊敗後,逃居青海湖畔。 16世紀中期,以阿勒坦汗為首的右翼蒙古征服了青海蒙古及青海湖周圍的土著部落,並留下部眾在此駐牧。以青海湖為中心的廣袤草原成為蒙古的新牧場。 16世紀後期,阿勒坦汗還兩次征討瓦剌。

人物影響

阿勒坦汗的主要歷史功績是發展了蒙古族的經濟與文化。明蒙之間長期對立,積怨甚深,明朝拒絕與蒙古互市,蒙古牧民得不到漢地的農產品。從1543年開始,阿勒坦汗用和平與戰爭兩種手段,不斷要求明朝開放關市。 1570年,阿勒坦汗的孫子把漢那吉因家庭糾紛投降明朝,明朝大臣高拱、張居正和王崇古等建議明穆宗同意與蒙古互市,阿勒坦汗也將逃入蒙古的白蓮教徒趙全等縛送明朝,明蒙雙方終於停止對抗,走向合作。次年子弟部屬受封者60餘人。阿勒坦汗向部屬宣布和平,表示與明朝世世友好,永不相犯。明朝在宣府到甘肅一線向蒙古開放11處馬市,賜俺答汗順義王。俺答汗建立蒙古大明金國,自稱阿勒坦汗,自此明蒙邊境數十年無大衝突。通貢互市加強了漠南蒙古草原與明朝的經濟文化聯繫。

阿勒坦汗恢復、發展了土默川的經濟。在“阿勒坦汗封貢”之前,為了突破明朝的經濟封鎖,解決單純游牧經濟難以自給自足的問題,阿勒坦汗決定在土默川發展農業生產。他採取措施,引進農業技術,開墾耕地,種植黍、糜、谷等作物。當時從事農業的主要是從山西等地逃入蒙古的漢人和蒙古虜獲的漢人。到16世紀七八十年代,土默川的漢人發展到約十萬人,農業使漠南中西部地區的糧食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同時這裡的手工業也逐步發展起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阿勒坦汗決定模仿失去的大都(元代的都城,即現在的北京)修建新的城市。萬曆三年(1575年),新城建成,被親切地稱作“庫庫和屯”(即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後來庫庫和屯城逐漸成為蒙古草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阿勒坦汗還重建了蒙藏關係。在元朝,西藏薩迦派佛教首領八思巴擔任帝師,代表元朝管理西藏。元亡後,蒙藏聯繫基本中斷。阿勒坦汗為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謀求與西藏宗教領袖建立密切聯繫。 1578年,阿勒坦與格魯派藏傳佛教領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華寺舉行會談,蒙古正式接受了格魯派藏傳佛教,阿勒坦汗贈給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稱號,“聖”即超凡之人;“識一切”是藏傳佛教對在顯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瓦齊爾達喇”是梵文,意為“執金剛”,也是藏傳佛教對在密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達賴”是蒙語大海之意;“喇嘛”是藏語上師之意。索南嘉措得到了達賴喇嘛的稱號,他又向上追認了兩世,自稱三世達賴。索南嘉措贈給阿勒坦汗“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稱號,“咱克喇瓦爾第”是梵文,意為“轉輪王”;“徹辰汗”是蒙古語,意為“聰明睿智之汗王”。蒙藏關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建立起來了。

此後,格魯派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廣泛傳播。阿勒坦汗從西藏請來許多喇嘛翻譯佛經,庫庫和屯成為喇嘛教活動和翻譯佛經的中心。格魯派藏傳佛教給蒙古社會帶來了宗教文化知識。如天文、曆法、藏醫、建築、藝術、宗教哲理等知識,對於豐富和發展蒙古族文化起到了顯著作用。

俺答汗後裔有蒙古族包姓、肖姓、巴姓、寶姓、金姓等姓氏。

達賴稱號由來

萬曆六年(1578),俺答赴青海在察布齊雅勒廟會見西藏喇嘛索南嘉措時,尊索南嘉錯為“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是為達賴稱號之始;並先後在歸化城等地建立寺廟。在其扶持下,喇嘛教開始在蒙古廣泛傳播。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1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