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前燕滅冉魏之戰

名稱:前燕滅冉魏之戰

地點:廉台(河北無極)、鄴城(河北臨漳)

時間:公元351年8月至公元352年8月

參戰方:前燕,冉魏結果:冉魏國主冉閔被俘,冉魏滅亡

參戰方兵力:前燕十萬人冉魏一萬人

主要指揮官:冉閔,董閏,慕容恪,慕容俊

前燕滅冉魏之戰指的是公元三五一年(前燕慕容俊三年,大魏永興二年)八月至公元三五二年八月,前燕國主景昭皇帝慕容俊率軍於廉台(今河北無極東北)、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間擊敗繼而俘虜冉魏武悼天王冉閔並擊滅冉魏帝國的戰爭。公元三五二年四月,意欲吞併中原已久的前燕國主景昭皇帝慕容俊命業已攻占幽州的慕容恪與相國封弈趁兵鋒南下,直指定都鄴城的冉魏,冉魏國主武悼天王冉閔領兵禦敵,雙方於安喜一地交戰數日難分勝負,其後慕容俊御駕親征,冉閔退守泒水南岸,雙方於河對峙,冉閔移兵廉台、鄴城,雙方於此地激戰,冉魏敗亡。

戰役背景

公元352年正月冉閔終於攻克了襄國,後趙殘餘勢力至此基本被消滅,從而終於得以騰出手來對付此前一直無暇顧及的前燕,遂率領部隊離襄國北上,活動於北方邊境的常山、中山諸郡,一邊四處蒐集糧食,一邊查看地形,準備抵禦燕軍南下。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

是年四月,已經奪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俊決心滅亡冉魏,吞併中原。他派慕容恪及相國封弈向冀州討伐冉閔,干係冉魏命運的決戰就在安喜首先拉開了序幕。

戰役經過

當時冉閔兵少,全軍不過1萬人左右,且多步兵,燕軍約10萬人,盡為騎兵,雙方兵力對比極為懸殊,且為野戰對決,因而大將軍董閏和車騎將軍張溫都勸說道:“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請且避之,俟其驕惰,然後益兵以擊之。”,冉閔聞言大怒道:“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司徒劉茂、特進郎闓相互說道:“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於是全部都絕望自殺了。       

冉閔遂不納董閏、張溫之言,而率軍進駐於同中山近在咫尺的的安喜,準備在此同燕軍進行決戰,慕容恪也隨即率軍追至,冉閔率軍與燕軍在安喜等地的平原上連續激戰,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時,燕主慕容俊又率主力南下,進駐中山,準備會同慕容恪軍合圍冉閔:“俊如中山,為二軍聲勢。”,冉閔聞訊大驚:“閔懼,奔於常山”。冉閔隨即修改作戰計劃,而率領部隊向常山方向南撤,決意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將燕軍引向廉台的臨水與多叢林地帶交戰,企圖利用那裡的有利地理環境揚長避短,以相對劣勢的步卒擊敗鮮卑鐵騎,同時,廉台位於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蘇彥的部隊可前來接應。慕容恪也緊追不捨,魏軍且戰且退,一路連續多次擊退慕容恪的追擊,方才得以順利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紮營,慕容恪旋即也南渡泒水,和冉閔對峙。       

冉閔的選擇並不是沒有道理。此時的慕容恪部由於孤軍追擊,已經和慕容儁的主力拉開了距離,無法得到援助。況且燕軍大都是善射的輕弓騎兵,機動力很強,儘管冉閔屢屢將之擊潰,但因安喜地處原野,輕騎兵即便失利也不過是四散逃走,過不了多久又散而復聚,冉閔的軍隊為步騎協同,很難追上這種敵人打殲滅戰,所以一直沒能取得決定性戰果。可現在不同了,魏昌城側面是山丘叢林地帶,慕容恪背後就是泒水,一旦潰敗就再也無路可逃,只能被趕進泒水里淹死,想再一鼓而散,散而复聚,是做不到的。燕魏兩軍此前曾連續10次交戰,燕軍均被擊敗。冉閔勇猛無比,所部將士皆為精銳,燕軍因此都十分畏懼,慕容恪為克服部下的懼敵之心,特意在陣前激勵將士:“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飢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       

冉閔雖然在平地上也照樣能夠多次擊敗慕容恪,但這次為穩妥起見,他先引軍向叢林進發,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以選擇更合適戰場,以圖一舉擊潰燕軍,但是慕容恪的參軍高開卻識破了冉閔的計謀,遂向慕容恪進計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複制。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後可擊也”,慕容恪從之。冉閔見燕軍識破自己的計謀不肯進入叢林,又受不得燕軍激將,加之糧食短缺士卒飢疲不能久拖不決,且鑑於自己此前已經有過多次在平地上擊敗慕容恪的先例,遂決定乾脆將計就計,就回到平地上與慕容恪進行決戰,企圖力挽狂瀾於既倒,在令燕軍後無退路的泒水畔擊潰燕軍。只不過他萬萬沒有想到,慕容恪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招數,致使他一招棋差,滿盤皆輸。   

慕容恪由於在平地上野戰對決,也無法挫敗冉閔的少數步兵,反而被連續10次擊敗,因而不得不犧牲騎兵的機動性優勢,想出一個笨法子,也就是將最精銳的五千名“勇而無剛者”鮮卑勇士用鐵鍊鎖起來作為前鋒部隊,並犧牲他們的生命作為肉盾牌,來抵擋冉閔軍的猛烈衝擊,以阻滯冉閔軍的突圍進度,以便為慕容恪兩側主力部隊的合圍贏得必要的時間,他本人則率領中軍的主力部隊部署在連環馬之後,為連環馬前鋒部隊的後盾。如此列陣,除非斬斷鐵索,又或將擋路的每一匹馬都殺死,使鐵索墜地,否則休想前進一步。不僅如此,心思縝密的慕容恪還在鐵索連馬陣之前另外佈置了一道騎兵,而將五千鐵索連馬放置在第二陣,是藉第一陣騎兵加以掩護,以防被冉閔提前識破會改變突擊方向,等近在咫尺才發現鐵索就已經晚了。    

冉閔騎朱龍寶馬,左操兩刃矛,右執鉤戟,一馬當先沖入慕容恪中軍陣地,順風斬殺數百名鮮卑勇士,但當他沖垮了第一陣燕軍騎兵,和第二陣燕軍騎兵交鋒後,駭然發現原本一沖就散的騎兵突然變成了嚴密的方陣。這時兩側的鮮卑軍伏擊部隊也突然出現,並開始迅速圍了過來,冉閔見已經中計沒有了退路,遂立即斷然下令直衝慕容恪親軍,企圖擒賊先擒王力挽狂瀾來個魚死網破,由於燕軍連環馬騎兵都被鐵鍊聯結在一起,無法自由躲閃與還擊,因而為砧上之肉任人宰殺,很快就被魏軍將士們斬殺殆盡。

戰役結果

冉閔軍突破連環馬鐵陣後直衝至慕容恪本人附近,連侍奉慕容恪左右的參軍高開也在激戰中因身受重傷而喪命,一度幾乎力挽狂瀾,但是這一切已經太晚了,因為兩側的燕軍主力部隊已經圍上來了。雖然慕容恪犧牲了最精銳的5000勇士的生命,但是卻有力地阻滯了冉閔軍的突圍進度,為慕容恪兩側主力部隊的合圍贏得了寶貴時間,而這時冉閔兵力短缺的劣勢開始凸現出來,而慕容恪的兵力優勢則開始發揮出來,對魏軍形成了重重包圍。又經過一場慘烈的血戰,魏軍7000餘將士全部力戰而死,冉閔殺開血路潰圍而出,向東跑有二十餘里,坐騎因傷重和疲憊而突死,被緊追不舍的燕軍騎兵所俘,被殺於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自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諡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歲永和八年也。”是年八月,鄴城陷落,冉魏亡。

史籍記載

《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一》

魏主閔既克襄國,因遊食常山、中山諸郡。趙立義將軍段勤聚胡、羯萬餘人保據繹幕,自稱趙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等擊魏,慕容霸等擊勤。

魏主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諫曰:“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宜且避之;俟其驕惰,然後益兵以擊之。”閔怒曰:“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司徒劉茂、特進郎相謂曰:“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皆自殺。

閔軍於安喜,慕容烙引兵從之。閔趣常山,恪追之,及於魏昌之廉台。閔與燕兵十戰,燕兵皆不勝。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慕容恪巡陳,謂將士曰:“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飢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閔以所將多步卒,而燕皆騎兵,引兵將趣林中。恪參軍高開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複制。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後可擊也。”恪從之。魏兵還就平地,恪分軍為三部,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於我。我厚集中軍之陳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陳而前。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里。閔左操兩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沖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里,朱龍忽斃,為燕兵所執。燕人殺魏僕射劉群,執董閔、張溫及閔,皆送於薊。閔子操奔魯口。高開被創而卒。慕容恪進屯常山,俊命恪鎮中山。

己卯,冉閔至薊。俊大赦。立閔而責之曰:“汝奴僕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於龍城。

《晉書·載記十·慕容俊》

及冉閔殺石祗,僣稱大號,遣其使人常煒聘于俊。俊引之觀下,使其記室封裕詰之曰:“冉閔養息常才,負恩篡逆,有何祥應而僣稱大號?”煒曰:“天之所興,其致不同,狼烏紀於三王,麟龍表於漢、魏。寡君應天馭歷,能無祥乎!且用兵殺伐,哲王盛典,湯、武親行誅放,而仲尼美之。魏武養於宦官,莫知所出,眾不盈旅,遂能終成大功。暴胡酷亂,蒼生屠膾,寡君奮劍而誅除之,黎元獲濟,可謂功格皇天,勳侔高祖。恭承乾命,有何不可?”裕曰:“石祗去歲使張舉請救,雲璽在襄國,其言信不?又聞閔鑄金為己象,壞而不成,奈何言有天命?”煒曰:“誅胡之日,在鄴者略無所遺,璽何從而向襄國,此求救之辭耳。天之神璽,實在寡君。且妖孽之徒,欲假奇眩眾,或改作萬端,以神其事。寡君今已握乾府,類上帝,四海懸諸掌,大業集於身,何所求慮而取信此乎!鑄形之事,所未聞也。”俊既銳信舉言,又欣於閔鑄形之不成也,必欲審之,乃積薪置火於其側,命裕等以意喻之。煒神色自若,抗言曰:“結髮已來,尚不欺庸人,況千乘乎!巧詐虛言以救死者,使臣所不為也。直道受戮,死自分耳。益薪速火,君之大惠。”左右勸俊殺之,俊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間,此亦人臣常事。”遂赦之。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